教學臨界閾研究的問題與思路
本文關鍵詞:教學臨界閾研究的問題與思路 出處:《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年19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教學臨界閾研究是探究和揭示教學有效性內在本質及其規(guī)律的關鍵,是我們對有效教學問題從外條件研究到內問題探討的轉折點。這些內問題的探討主要包括學習者的有效學習量究竟是多少才能引起學習臨界點的出現(xiàn),影響教學從量變到質變的關鍵因素是什么,教學臨界閾的產(chǎn)生能否促使學習者知而達智、行而致能。超額學習、掌握學習、語言輸入理論、結構方程模式等成果為教學臨界閾的研究奠定了基礎,人類工效學、知識生態(tài)學和博弈論更是為教學臨界閾研究提供了多元視角。時間、空間、群體和影響程度等質變臨界閾的存在意味著教學臨界閾研究有著不同的研究思路,而具體內容學習變化的曲線則是判斷教學臨界閾的基本依據(jù)。通過變量干預而改變教學臨界狀態(tài)是研究有效教學的一個新的切入點。
[Abstract]:The research on critical threshold of teaching is the key to exploring and revealing the intrinsic essence and the law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 It is a turning point for the study of effective teaching problems from external conditions to internal problems .
【作者單位】: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基金】:200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教學臨界閾的理論與實驗研究》(項目編號:08JA880024)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類號】:G420
【正文快照】: 學習臨界點是指學習活動到了一定的量的界限從而使學習活動的主體(既可以是個體,又可以是群體)從一種狀態(tài)轉化為另一種狀態(tài)的關鍵點。由于學習者的已有經(jīng)驗、學習速度和學習狀態(tài)不同,同一種教學活動或教育影響對一個學習群體中每個學習者所產(chǎn)生的作用強度、直接性和結果都會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李志厚;劉興然;;論教學臨界點的研究價值[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年2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卓;人本主義心理學與英語聽力自主學習[J];安徽水利水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2 高勤麗;現(xiàn)代遠程開放教育的要素及自主學習模式的構建[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3 陸作生,呂菊,董翠香;對我國體育教學目標人文性的思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4 黃竹杭;足球戰(zhàn)術意識發(fā)展的年齡特征[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年06期
5 高政利;決定市場信用的二元要素——法律和政府的微觀管理[J];商業(yè)研究;2002年24期
6 崔亞利;;利用數(shù)學開放題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幾個視角[J];成才之路;2009年11期
7 王亞敏;;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化學教學中的培養(yǎng)[J];成才之路;2009年11期
8 徐光考;;基于有意義接受學習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策略[J];中國數(shù)學教育;2011年08期
9 周雄燕;;桑代克學習理論對外語教學的啟示[J];成功(教育);2008年03期
10 王景玄;;試論創(chuàng)新教育學生評價觀[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葉麗新;信息技術與寫作教學整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孟慶軍;網(wǎng)絡學習代價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3 袁頂國;從兩極取向到有機整合:主題式教學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4 經(jīng)柏龍;教師專業(yè)素質的形成與發(fā)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5 胡俊杰;小學英語教師課程資源開發(fā)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6 路書紅;教學理論建設的方法論比較[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7 周勇;E-learning過程能力成熟度模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8 于維濤;縣域教師發(fā)展支持體系建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9 遲旭;區(qū)域經(jīng)濟視域下吉林省職業(yè)教育制度設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10 楊鴻;教師教學知識的統(tǒng)整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曉翎;中學生關于解決三角函數(shù)數(shù)學問題的認知障礙及教學對策[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吳曉燕;新課程背景下學生學習方式轉變新探[D];蘇州大學;2010年
3 卞良;中學生網(wǎng)絡禮儀教育策略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4 王秋影;初中生思想品德課自主學習探析[D];蘇州大學;2010年
5 劉源;農(nóng)村初中后進生心理問題成因及疏導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6 劉文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效果評價[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7 單美賢;虛擬實驗系統(tǒng)在教學中的應用探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8 彭艷;基于Windows 2000的Real流媒體技術的網(wǎng)絡教學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9 馬麗;高層次數(shù)學概念認知發(fā)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10 郭兆霞;體育學習中對個體評價的實驗性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李濤;;知識生態(tài)學與終身教育探微[J];職業(yè)技術教育;2002年3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阮騰雷;;淺談語文有效教學[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2 金珊華;;關注幼兒發(fā)展 實施有效教學[J];網(wǎng)絡科技時代;2007年18期
3 陽紅;;校長有效教學領導的策略[J];教學與管理;2008年12期
4 周景林;;做到真正的“有效”[J];教書育人;2008年13期
5 耿介;;淺談新課程背景下政治學科的有效教學[J];江蘇教育研究;2008年14期
6 王曉霞;;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有效教學的幾點策略[J];數(shù)理化學習;2008年10期
7 葛明麗;;聾校數(shù)學有效教學趣談[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08年11期
8 陳華;;優(yōu)化教學過程 切實開展有效教學[J];小學教學參考;2008年36期
9 張歡;楊昕;;對提高大學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8年12期
10 包天仁;;“有效教學”的無效成因[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8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躍紅;;淺析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學[A];科學發(fā)展與社會責任(A卷)——第五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文集[C];2008年
2 黃穗遠;;點燃學生課堂的激情——實踐初中課堂“有效教學”之我見[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廣東卷)[C];2010年
3 劉小平;;實施有效教學,確保學生學習成功[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五)[C];2009年
4 魏紅;申繼亮;;高校教師有效教學的特征分析[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5 夏宏華;;開展有效教學,實現(xiàn)科學備考[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五)[C];2009年
6 劉小平;;實施有效教學,確保學生學習成功[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7 任偉;馬進;;有效教學:案例與反思[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5年小學語文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8 黃穗遠;;點燃學生課堂的激情——實踐初中課堂“有效教學”之我見[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五)[C];2009年
9 程江衛(wèi);;科學課堂中有效性教學的幾點作法[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五)[C];2009年
10 錢建新;樊維倫;;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江蘇卷)[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鐘啟泉;有效教學的理念[N];中國教師報;2003年
2 沙龍承辦 吳江梅堰實驗小學;課堂浪費與有效教學[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5年
3 吳江市教育局 王劍榮;有效教學:關注師生發(fā)展[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6年
4 駱舒洪;讓有效教學綻放生命活力[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7年
5 江蘇省婦女干部學校 嚴萍;對語文有效教學的反思[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8年
6 張宇 張良 主任記者 李e,
本文編號:14031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403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