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公辦校不得收取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建校費”
本文關鍵詞:教育部:公辦校不得收取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建校費” 出處:《教育發(fā)展研究》2011年17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進城務工人員 公辦學校 教育部 教育階段 子女 義務教育 亂收費 學雜費 接收條件 治理
【摘要】:正教育部近日發(fā)文表示: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收取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建校費"是不允許的,也是治理教育亂收費的重點督查內容。教育部有關負責人指出,根據(jù)《國務院關于做好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工作的通知》,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要以流入地為主、公辦學校為主解決。對符合當?shù)卣?guī)定接收條件的進城
[Abstract]: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recently issued a document saying that public schools in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ge are not allowed to charge migrant workers to enter the school with their children. It is also the ke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content that manages education to collect fees indiscriminately. The relevant person in charge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points out, according to "the circular of the State Council about doing a good job to exempt the stud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ge of city to study miscellaneous expenses work". Migrant workers with moving children to accept compulsory education to flow to the main, public schools mainly solve. In line with the local government to accept the conditions of admission to the city
【分類號】:G521
【正文快照】: 教育部近日發(fā)文表示: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收取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建校費”是不允許的,也是治理教育亂收費的重點督查內容。教育部有關負責人指出,根據(jù)《國務院關于做好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工作的通知》,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要以流入地為主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郝振;崔麗娟;;教育安置方式對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城市融入的影響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2011年06期
2 徐晶晶;;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2010年10期
3 ;袁貴仁: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為主[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7年23期
4 ;農民工子女將免學雜費借讀費[J];科技致富向導;2008年21期
5 鐘華;;國家將對接收農民工子女入學的公辦學校進行獎勵[J];農村百事通;2008年20期
6 ;禁止向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收取借讀費[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0年09期
7 郭少峰;;七部委:禁止向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收取借讀費[J];成才之路;2010年15期
8 陳瑛;;重視進城務工子弟教育[J];愛滿天下;2004年04期
9 ;南京農民工子女就讀公辦校 向非義務教育延伸[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0年03期
10 ;河南——進城務工人員子女與城市學生統(tǒng)一編班[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善槐;;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公辦學校入學機會問題探討[A];農村教育與農村發(fā)展高端論壇論文集[C];2008年
2 殷世東;;進城務工人員子女高中階段教育:阻隔與運作[A];城鄉(xiāng)教育一體化與教育制度創(chuàng)新——2011年農村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3 羅景華;馮海琴;;湖州解決進城務工人員住房問題的實踐和思考[A];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研討論文集[C];2006年
4 劉善槐;;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升學問題探討[A];“公平、質量、效率:農村教育政策的抉擇”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解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教育問題刻不容緩[A];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會議材料匯編[C];2007年
6 李東;;鞍山市基礎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參與舉辦民辦學校問題研究[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年
7 吳立群;宗躍光;彭向峰;王如三;;城市化進程中的進城務工人員住房問題研究——以江蘇省為例[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C];2009年
8 李雪梅;;民辦學校教師心理健康研究與對策[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四)[C];2009年
9 萬宏剛;蔡維;;國家教師基金十一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 民辦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民辦學校有哪些吸引教師的優(yōu)勢[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10 李雪梅;;國家教師基金“十一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 民辦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民辦學校教師心理健康研究與對策[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佘崢;三年內投入13億 新增學位7.7萬個[N];廈門日報;2007年
2 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價檢司 李常青 王火旺;進城上學遭遇政策執(zhí)行難[N];中國經(jīng)濟導報;2010年
3 記者 羅霞;進城務工人員子女上學有保障[N];云南日報;2008年
4 錦暉;河南做好進城務工人員 隨遷子女就學工作[N];光明日報;2008年
5 況怡蘭;南明破解進城務工人員子女上學難題[N];農民日報;2007年
6 記者 李欣瑤;就近上公辦學校不收借讀費[N];甘肅日報;2008年
7 ;如何落實城市義教免費政策[N];中國教育報;2008年
8 記者黃世釗;按就近入學原則統(tǒng)籌安排就讀[N];法治快報;2009年
9 本報記者 殷國榮;農村娃與城里孩子同校讀書[N];秦皇島日報;2007年
10 孫書博;教育部抓緊制定鼓勵接收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入學政策[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潔;上海市郊公辦學校學生來源的多樣性對教育的影響與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徐冬青;市場引入條件下的政府、學校和中介組織[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楊瓊;學校法人治理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熊易寒;當代中國的身份認同與政治社會化:一項基于城市農民工子女的實證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5 徐麗敏;農民工隨遷子女教育融入研究:一個發(fā)展主義的研究框架[D];南開大學;2009年
6 何彬生;轉型時期我國民辦高等院校發(fā)展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7 李海生;教育券政策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陳靜漪;中國義務教育經(jīng)費保障機制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9 毛勇;中國公辦、民辦高校在教育市場中競爭的公平性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10 楊紅霞;民辦中小學政府干預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麗麗;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班級管理問題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2 曾曉偉;經(jīng)濟轉型背景下的進城務工人員社會服務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3 秦小紅;重慶進城務工人員社會保障機制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4 王法敏;“兩為主”政策對公辦學校管理的影響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徐湘云;昆山城區(qū)公辦、民辦初中教育若干差異的分析比較[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柳莎;我國進城務工人員社會保障問題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08年
7 張四化;山東省進城務工人員發(fā)展現(xiàn)狀調查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8 黃鑌云;福建省部分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回鄉(xiāng)捐贈行為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9 田雪梅;進城務工人員衛(wèi)生服務供給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10 王國超;農民工子女在城市公辦學!吧妗眴栴}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3819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381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