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界觀的培養(yǎng)探討我國的科學教育
本文關鍵詞:從世界觀的培養(yǎng)探討我國的科學教育
【摘要】:從世界觀的概念引入科學教育以來,科學世界觀的培養(yǎng)日益引起科學教育的重視?茖W世界觀作為學生在與所生活的社會文化及外在環(huán)境的互動交往中,它對周圍事物及自然現(xiàn)象的認識、解釋與反應所形成的一套自成邏輯的思維方式,影響著學生掌握科學概念、科學方法以及科學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為此,轉變學生的科學世界觀,成為了促進學生實現(xiàn)概念轉變的科學教育的重要途徑。學生世界觀的轉換,與其所生活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息息相關。在當前多元化的科學教育背景下,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以形成有意義的科學世界觀。
【作者單位】: 浙江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分類號】:G420
【正文快照】: 1982年,美國社會科學研究委員會(TheNa-tionalCouncilfortheSocialStudies,NCSS)提出,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世界觀(Worldview)的培養(yǎng),也就是強調(diào)各種不同文化、物種與地球之間的關系,目的就是希望年輕一代能擁有適當?shù)闹R、態(tài)度、技能,以便在自然資源有限、種族紛雜以及文化多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愛敏,杜新安;存在主義的個性化教育思想及其現(xiàn)代啟示[J];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2 陸有銓;素質(zhì)教育值得注意的幾個問題[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年03期
3 劉明瓊;切實加強理工科院校人文學科的教育[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4 郝德永;烏托邦—當代教育的根本品質(zhì)[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5 郭麗君;反思與重構: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對教育的影響[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4年02期
6 梁紅麗;分析教育哲學興衰原因之探析[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4年04期
7 田漢族;心理懲罰教育——一種隱性的學校教育病理現(xiàn)象[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1997年01期
8 萬作芳;存在主義的個性教育思想淺析[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5期
9 唐榮德;論教育哲學的研究對象[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3期
10 柳國輝,諶啟標;存在主義教育取向及其啟示[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郝志軍;教學理論的實踐品格[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2 吳航;游戲與教育——兼論教育的游戲性[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3 張華;經(jīng)驗課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0年
4 周建平;追尋教學道德[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5 杜曉利;教育研究重心的轉移[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6 葉信治;提高大學課程實踐自覺性的哲學探討[D];廈門大學;2003年
7 曹樹真;“引導”中“生成”[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8 鄒玉玲;主體性體育及其課程觀探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9 侯晶晶;內(nèi)爾·諾丁斯關懷教育理論述評與啟示[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10 邵燕楠;走向“情境”與“問題”[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熊仕葵;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國傳播及其影響[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2 呂麗艷;教育世界中的意義遮蔽與澄明[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3 閻亞軍;生活知識觀及其對課堂教學改革的啟示[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4 王翠梅;對話物理教學及物理教師的角色定位[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5 于鳳銀;非連續(xù)性教育思想探討[D];曲阜師范大學;2003年
6 劉全心;教師在學校德育中的理性自覺[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7 趙殿森;探尋教學理論原創(chuàng)[D];哈爾濱師范大學;2003年
8 田茵;中學思想政治課的創(chuàng)造性教學探析[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9 劉艷梅;城市住宅形態(tài)個性化發(fā)展狀況研究——以成都地區(qū)為例[D];西南交通大學;2003年
10 趙軍;研究生教育思想范疇論[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袁慶珍;;如何構建一個良好的班集體[J];知識經(jīng)濟;2010年03期
2 王干才;;馬克思主義哲學實質(zhì)辨正[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3 左海姣;;淺析科學發(fā)展觀中體現(xiàn)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J];黑河學刊;2010年03期
4 ;安徽省科學教育研究會[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0年02期
5 羅巍;;論音樂教育中的“三觀”教育[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6 梁永鋒;;科學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J];科學教育;2010年02期
7 楊建朝;;農(nóng)村中小學科學教育的現(xiàn)狀及思考[J];教學與管理;2010年07期
8 ;安徽省科學教育研究會[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0年03期
9 ;安徽省科學教育研究會[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0年04期
10 ;學會觀察 有效互動——“觀察幼兒·展開有效師幼互動專題研討會”在廣州舉行[J];教育導刊(下半月);2010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匡裕國;;青少年逆反心理研究與對策微探[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2 葉軍;;如何對農(nóng)村“留守兒童”進行心理教育[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3 尹筱莉;;科學教育研究方法論及其反思[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17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4 黃耀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點滴[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廣西卷)[C];2010年
5 馬克勤;;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 促進教師發(fā)展[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6 陳敬源;;淺談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之我見[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7 程文忠;;論手機文化對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tài)影響和對策[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09年年會優(yōu)秀論文專輯(一)[C];2010年
8 宋修德;謝思琪;洪偉盛;;自文化霸權觀點評析臺灣高職教育政策[A];Proceedings of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Volume 5)[C];2010年
9 許居衍;;摩爾定律:一個范式,一種理念[A];2010’全國半導體器件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10 巴德年;;我的醫(yī)學科學觀——人口、健康與醫(yī)學真諦[A];中華醫(y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2010學術年會專題講座匯編[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香港中聯(lián)辦協(xié)調(diào)部副部長 李平曄;佛教、基督宗教對生命本質(zhì)和社會參與的比較思考[N];中國民族報;2008年
2 郭志平;從DNA之父遭受譴責說起[N];大眾科技報;2008年
3 中南民族大學 楊進美;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大學生頭腦[N];光明日報;2008年
4 文德功;以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加強黨委班子建設[N];解放軍報;2008年
5 高尚邋本報記者 呂瑞東;增強大學生政治敏銳性[N];吉林日報;2008年
6 華池縣委黨校 李華林;新時期加強干部作風建設初探[N];隴東報;2008年
7 馬文鋒邋王桂生;奮發(fā)有作為 不當“太平官”[N];寧夏日報;2008年
8 書評人 李華芳;用什么替代全球化?[N];中國圖書商報;2008年
9 張堯;東風標致以誠信服務打造品牌口碑[N];中國消費者報;2008年
10 著名院士 何祚庥邋姜圣瑜 吳紅梅;弘揚科學的人文精神(上)[N];新華日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微微;沖突與聯(lián)合:對主導性地緣政治觀的分析與反思[D];吉林大學;2009年
2 祖國華;思想政治教育審美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3 劉慧;毛澤東的人生觀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4 楊清明;高校德育主體和諧初論[D];西南大學;2008年
5 洛伊德;技術教化與蘇里南部落社區(qū)的知識戰(zhàn)略[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8年
6 李雪;戴維·洛奇重要小說中三種現(xiàn)代寫作方式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7 王能東;技術生存論[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8 王言群;新編健身氣功的理論構建[D];上海體育學院;2008年
9 斯琴;蒙古英雄史詩《江格爾》與薩滿教[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10 耿海英;別爾嘉耶夫與俄羅斯文學[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曾鳴;天堂仍在望[D];浙江大學;2010年
2 買宇麒;大學生心靈和諧之培育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0年
3 于松;當代大學生道德失范問題研究[D];貴州大學;2010年
4 劉偉力;嚴復科技觀[D];東華大學;2010年
5 孫莉;淺談哲學原理教科書的改革[D];吉林大學;2009年
6 鄒玉梅;線造型的意義[D];吉林大學;2009年
7 白雪;試論契訶夫戲劇沖突的“內(nèi)化”特征[D];吉林大學;2009年
8 楊積祥;奈斯深層生態(tài)學思想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9年
9 李建華;關于辯證邏輯學科性質(zhì)的辨析[D];河南大學;2009年
10 李躍芹;西方表現(xiàn)主義繪畫和中國意象性油畫精神表達的異同[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2099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209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