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變革是如何發(fā)生發(fā)展的:變革主體的視角
本文關鍵詞:學校變革是如何發(fā)生發(fā)展的:變革主體的視角
【摘要】:對我國教育改革的反思,既可以從宏觀層面入手,也可以從變革的"細胞"式構成——學校入手。如果聚焦于學校變革的具體承擔者——變革主體,我們會發(fā)現變革中面臨的諸多矛盾、沖突、膠著并非不可解決,關鍵是要強化校長、其他領導者及教師等變革主體的內在力量,并在變革過程中不斷積聚生成的實踐智慧。
【作者單位】: 淮陰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大學與中小學合作研究中校際共同體建設研究”(10YJC880131)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G40
【正文快照】: 最近理論界正興起對當代中國教育改革的反思熱潮,①其核心問題是“中國教育改革為什么這么難”和“中國教育改革未來何處去”。這些反思與國外在本世紀初對教育改革的研究遙相呼應,其共同之處是主要以國家為單位從宏觀層面來把握和認識教育改革,從外在角度解釋、說明教育改革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鐘啟泉;概念重建與我國課程創(chuàng)新——與《認真對待“輕視知識”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年01期
2 趙希斌;試論思維重演與兒童早期教育[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3 吳康寧;關于“思想”的若干問題:一種社會學分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年23期
4 張紅霞;建構主義對科學教育理論的貢獻與局限[J];教育研究;2003年07期
5 孫綿濤;康翠萍;;教育機制理論的新詮釋[J];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6 張紅霞;我國課程與教學研究的困境與出路[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5年05期
7 姜伯駒;關于初中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J];數學通報;2005年08期
8 楊小微;;教育理論工作者的實踐立場及其表現[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6年04期
9 袁維新;;論科學史的教育價值[J];自然辯證法通訊;2006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許愛紅;;學校持續(xù)改進的過程:模型與特征[J];教育科學研究;2011年09期
2 段曉明;;國際視野下學校變革的未來向度[J];外國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3 陳時見;周艷;;論教師的角色轉換[J];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04期
4 顧惠芬;姚文艷;張立新;李家成;陳靜;;論班主任專業(yè)發(fā)展的區(qū)域支持[J];基礎教育;2011年04期
5 張爽;;學校學習共同體的意蘊與創(chuàng)建[J];中國教育學刊;2011年07期
6 高福成;;校長的道德使命管窺[J];前沿;2011年14期
7 郭凱;;教師領導力:理解與啟示[J];課程·教材·教法;2011年06期
8 蔡春;張爽;;論回到“學!薄敖逃北旧淼膶W校發(fā)展[J];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9 趙雙;;“教育改革的哲學反思”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J];基礎教育;2011年03期
10 田莉;;我國校本評價的認識誤區(qū)及行動思路[J];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11年08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徐啟建;王俊:學校變革要以“課堂”為本[N];中國教育報;2009年
2 張鐵道(北京市教科院副院長、博士);以教育科研推動學校變革[N];中國教育報;2001年
3 西北師范大學教師培訓學院院長 李瑾瑜邋教授;學校變革從哪里開始[N];中國教育報;2007年
4 李瑾瑜;讓學生真正參與學校變革[N];中國教育報;2007年
5 操太圣;學校變革中的斷裂與繼承[N];中國教育報;2007年
6 操太圣;尋找學校變革的領跑者[N];中國教育報;2007年
7 尹弘飚;正視學校變革的人力成本[N];中國教育報;2007年
8 尹弘飚;邁向可持續(xù)的學校變革[N];中國教育報;2007年
9 徐太圣;理解教師面對變革的“遲疑”[N];中國教育報;2007年
10 尹弘飚;讓教師在變革中獲得個人收益[N];中國教育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小微;社會轉型時期學校變革的方法論初探[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2 張平;學校變革視野下校長領導力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徐書業(yè);變革的趨向:轉型期的學校文化生態(tài)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4 李春玲;理想的現實建構:政府主導型學校變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劉國艷;制度分析視野中的學校變革[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張紅霞;在變動中尋求秩序[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7 王星霞;學校發(fā)展變革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8 易麗;學校轉型中的新文化生成[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9 張立新;當代我國學校內部組織變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鮑道宏;教師課程理解初探[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任琳琳;學校變革的發(fā)生機制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馮莎;學校變革的阻力與策略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1年
3 王子平;教育技術支持下的學校系統(tǒng)整體變革[D];河北大學;2010年
4 羅蕾;“專業(yè)荒蕪”到“專業(yè)自覺”[D];曲阜師范大學;2010年
5 范敏;學校變革機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馬菁菁;學校組織變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7 張?zhí)K;女校長的領導力[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8 曾祥霖;學校知識管理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姜園;社會轉型時期學校變革的價值取向[D];四川師范大學;2009年
10 李斐;學校變革情境下的教師合作機制研究[D];南京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1699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169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