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自我和諧及社交焦慮的關系研究
本文關鍵詞:大學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自我和諧及社交焦慮的關系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父母教養(yǎng)方式 大學生 自我和諧 社交焦慮
【摘要】:本研究探究大學生自我和諧現(xiàn)狀及其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社交焦慮的關系,定量地分析大學生的父母教養(yǎng)方式、自我和諧程度、社交焦慮程度及3者之間的關系。主要通過問卷法調查在校大學生自我和諧的狀況;問卷調查大學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狀況;問卷法和訪談法調查大學生社交焦慮狀況,探討3者之間的關系。研究采用父母教養(yǎng)方式量表(EMBU)、自我和諧量表(SCCS)、交往焦慮量表(IAS),對200名在校大學生的父母教養(yǎng)方式、自我和諧程度、社交焦慮進行了測查。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錄分析,運用描述性統(tǒng)計、獨立樣本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相關分析、回歸分析、路徑分析等統(tǒng)計分析方法。最終得出以下結論:1.父母教養(yǎng)方式在性別、城鄉(xiāng)和獨生/非獨生上存在一定差異;2.現(xiàn)階段大學生自我和諧情況基本呈正態(tài)分布,大部分學生的自我是比較和諧的。不同年級、不同性別、兄妹排行情況、兄妹人數(shù)、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的職業(yè)、獨生子女的大學生自我和諧的情況均不存在顯著差異;3.大學生普遍存在社交焦慮,且社交焦慮的程度較為嚴重;4.父母教養(yǎng)方式、自我和諧與社交焦慮3者之間兩兩呈顯著相關。自我和諧起中介作用,父母教養(yǎng)方式通過自我和諧影響社交焦慮。 本研究中,對大學生自我和諧、父母教養(yǎng)方式以及社交焦慮狀況的調查,對大學生的父母教養(yǎng)方式、自我和諧程度、社交焦慮3者之間關系的分析,結果表明: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大學生社交焦慮的產生具有直接的影響作用,自我和諧也會影響大學生的社交焦慮水平,自我和諧在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社交焦慮之間具有中介作用。這與以往以高中為被試的研究結果較為一致,,分析其原因,大學生已經(jīng)漸漸離開父母,其教養(yǎng)方式不僅直接影響大學生的社交焦慮,還對大學生的自我和諧等個體因素產生影響,進一步影響大學生的社交焦慮水平,這與實際也是相符的,體現(xiàn)了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大學生社交焦慮的持續(xù)的影響。以上研究結果,一方面可以彌補我國心理學領域對此方面研究的不足,填補空白,另一方面可以為良好人格的培養(yǎng)提供一些理論依據(jù),為父母教養(yǎng)方式提供一些合理建議,使父母能對子女進行科學教養(yǎng),正確對待子女,促進子女身心健康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父母教養(yǎng)方式 大學生 自我和諧 社交焦慮
【學位授予單位】:遼寧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B844.2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
- 1 問題的提出8-16
- 1.1 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相關研究8-10
- 1.1.1 父母教養(yǎng)方式概念的界定8-9
- 1.1.2 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維度9
- 1.1.3 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影響因素9-10
- 1.2 自我和諧的相關研究10-12
- 1.3 社交焦慮的相關研究12-14
- 1.3.1 社交焦慮概念的界定12-13
- 1.3.2 社交焦慮的測量13
- 1.3.3 社交焦慮相關因素的研究13-14
- 1.4 父母教養(yǎng)方式、自我和諧、社交焦慮之間的關系研究14-15
- 1.4.1 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大學生自我和諧的關系14
- 1.4.2 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社交焦慮的關系14-15
- 1.4.3 自我和諧與社交焦慮的關系15
- 1.5 以往研究的不足和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15
- 1.6 研究目的和假設15-16
- 1.6.1 研究目的15-16
- 1.6.2 研究假設16
- 2 研究方法16-18
- 2.1 被試16
- 2.2 研究工具16-17
- 2.2.1 父母教養(yǎng)方式評價量表16-17
- 2.2.2 自我和諧量表17
- 2.2.3 交往焦慮量表17
- 2.2.4 訪談大綱及知情同意書17
- 2.3 研究程序17-18
- 2.4 統(tǒng)計分析18
- 3 研究結果18-28
- 3.1 大學生自我和諧的結果分析18-20
- 3.1.1 大學生自我和諧量表總分18
- 3.1.2 大學生自我和諧量表得分與常模的比較18-19
- 3.1.3 學生基本特征與自我和諧各維度的比較及分析19-20
- 3.2 大學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結果分析20-21
- 3.3 大學生社交焦慮的結果分析21-24
- 3.3.1 大學生社交焦慮量表總分21-22
- 3.3.2 大學生社交焦慮量表得分與常模的比較22
- 3.3.3 學生基本特征與社交焦慮的比較及分析22-23
- 3.3.4 大學生社交焦慮的訪談結果分析23-24
- 3.4 大學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自我和諧和社交焦慮的關系研究24-28
- 3.4.1 大學生自我和諧各維度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相關分析24-25
- 3.4.2 大學生自我和諧各維度與社交焦慮的相關分析25
- 3.4.3 大學生社交焦慮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相關分析25-26
- 3.4.4 自我和諧在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社交焦慮間的中介作用分析26-28
- 4 討論28-32
- 4.1 大學生自我和諧的特點28-30
- 4.1.1 大學生自我和諧程度的分布不均衡29
- 4.1.2 不同類型大學生自我和諧的情況29-30
- 4.2 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特點30-31
- 4.3 大學生社交焦慮的特點31-32
- 4.4 大學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自我和諧與社交焦慮的關系32
- 5 教育建議32-34
- 結論34-35
- 參考文獻35-38
- 附錄38-3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汪濤;譚靜;李敏;張夔;馮正直;;醫(yī)學生社交焦慮與自尊和人格特征的關系[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9年11期
2 邢強;唐志文;黃裕興;;當代大學生的社交焦慮與自我和諧[J];廣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1期
3 江偉;程蕾;廖翌凱;張子霽;岳彩鎮(zhèn);;大學生自我和諧與社交焦慮的相關研究[J];保健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09年01期
4 司徒巧敏;黎建斌;;大學新生自尊與社交焦慮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年11期
5 張蓮;;父母教養(yǎng)方式和高二學生社交焦慮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年01期
6 張秀芳;張淑娟;張順;張素娟;;大學生的交往焦慮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年04期
7 張旭錦;;職校生自我和諧與自尊水平調查研究[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8 刁俊榮,范玉霞,王玉紅,劉曉鵬,楊瑩;250名高中生自我和諧量表測查分析[J];山東精神醫(yī)學;2001年04期
9 龔務;陳旭;;留守兒童家庭教養(yǎng)方式與社交焦慮的關系研究[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11期
10 關彩萍,張虹,吳谷紅,張建生,王芳芳;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高中生自我意識的關系[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2年0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徐敏;高中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自我和諧、社交焦慮的關系[D];河南大學;2011年
2 石彩虹;高中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自我和諧、自尊與心理健康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王彥;大學生自我和諧與家庭環(huán)境、家庭教育相關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1256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125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