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教育改革思想研究
本文關鍵詞:鄧小平教育改革思想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鄧小平 教育改革 人才培養(yǎng) 現(xiàn)代化建設
【摘要】:人才資源是國家綜合實力提升的資源保障,是一個民族振興發(fā)展的必要資源。教育則是培育人才的重要手段。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完善和發(fā)展需要通過教育改革這一有效途徑進行。鄧小平的教育改革思想是其教育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當時教育改革事業(yè)起到了重要指導作用。在鄧小平教育改革思想影響下,我國教育的某些弊端得到有效解決,并最終促進了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我國教育改革事業(yè)取得的重要成就,對當時社會各個領域的發(fā)展起到了積極影響。之后,中共各代領導集體在鄧小平教育改革思想的基礎上不斷深化教育改革,積極推進教育事業(yè)的深入發(fā)展。當今中國,教育事業(yè)仍然是黨和政府關注的重要工程,教育事業(yè)仍有某些難題需要克服,深入研究鄧小平教育改革思想,將對我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產(chǎn)生重要的啟示。文章首先論述了鄧小平教育改革思想的提出及理論依據(jù)。研究指出,鄧小平教育改革思想繼承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的教育思想和毛澤東的教育思想,具有深厚的理論色彩和中國特色,是基于中國國情的理論產(chǎn)物。其次,文章探討了鄧小平教育改革思想的主要內容。研究指出,鄧小平教育改革思想主要包括教育改革的指導方針、目標、基本原則、發(fā)展動力、核心任務和關鍵措施這六個部分,這六個部分覆蓋了從教學過程到教學評價,從基本原則到發(fā)展動力,從教育目的到教育保障,體系嚴密,邏輯清晰,具有極強的現(xiàn)實性和可操作性。再次,文章闡述了鄧小平教育改革思想對當時中國社會與經(jīng)濟發(fā)展的積極影響。文章指出,鄧小平教育改革思想糾正了當時政府機關和民眾錯誤的教育觀念;提升了社會整體教育水平;促進了對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維護了社會和諧穩(wěn)定。第四,文章探討了鄧小平教育改革思想在新時期的發(fā)展。文章指出,以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共各代領導集體對鄧小平教育改革思想進行了繼承與發(fā)展,推進了中國教育在新時代的發(fā)展。但是,教育改革涉及到某些制度的調整,而制度調整并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中國教育仍面臨某些難題與挑戰(zhàn)。文章結語指出,鄧小平教育改革思想是中國教育改革思想的寶貴財富,他糾正了自文革以來中國教育存在的某些嚴重弊端,為社會主義新型人才培養(yǎng)指明了發(fā)展方向。在鄧小平教育改革思想的影響下,中國教育面貌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扭轉了教育發(fā)展的頹勢,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順利推進提供了堅實的智力保障和公平的社會環(huán)境。今天,我們回顧鄧小平的教育改革思想,需要進一步汲取其中的營養(yǎng),為中國教育改革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強大理論指導。
【關鍵詞】:鄧小平 教育改革 人才培養(yǎng) 現(xiàn)代化建設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G40-092;A849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緒論9-14
- 第一節(jié)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義9-10
- 一、研究背景9
- 二、研究目的9-10
- 三、研究意義10
- 第二節(jié)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10-13
- 一、國內研究現(xiàn)狀10-12
- 二、國外研究現(xiàn)狀12-13
- 第三節(jié) 研究思路、方法及本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13-14
- 一、研究思路13
- 二、研究方法13
- 三、本文創(chuàng)新之處13-14
- 第二章 鄧小平教育改革思想的提出及理論淵源14-19
- 第一節(jié) 當時的教育難題14-16
- 一、國際發(fā)展對中國的挑戰(zhàn)14-15
- 二、“文化大革命”對教育的消極影響15-16
- 第二節(jié) 理論淵源16-19
- 一、馬克思主義理論關于教育的闡述16-17
- 二、毛澤東教育思想17-19
- 第三章 鄧小平教育改革思想的主要內容19-29
- 第一節(jié) 指導方針:堅持“三個面向”19-20
- 一、面向現(xiàn)代化19
- 二、面向世界19-20
- 三、面向未來20
- 第二節(jié) 根本目標:培養(yǎng)“四有”新人20-21
- 第三節(jié) 基本原則:促進教育公平21
- 第四節(jié) 發(fā)展動力:改革教育體制21-24
- 一、調整管理體制22
- 二、優(yōu)化投資體制22-23
- 三、拓展辦學體制23-24
- 第五節(jié) 核心任務:提高教學質量24-27
- 一、優(yōu)化教育結構24-25
- 二、調整教育學制25
- 三、改良教學工作25-27
- 第六節(jié) 關鍵措施:加強教師隊伍27-29
- 一、提高教師地位27
- 二、改善教師待遇27
- 三、提升教師素質27-29
- 第四章 鄧小平教育改革思想的歷史意義29-32
- 第一節(jié) 推動了我國教育事業(yè)蓬勃發(fā)展29-30
- 一、樹立了正確教育觀念29
- 二、提高了整體綜合素質29-30
- 第二節(jié) 促進了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30-31
- 一、革新了生產(chǎn)力30
- 二、提供了人才資源30-31
- 第三節(jié) 維護了我國社會和諧穩(wěn)定31-32
- 第五章 鄧小平教育改革思想的當代發(fā)展32-39
- 第一節(jié) 江澤民對鄧小平教育改革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32-33
- 一、教育領域“兩個重要轉變”改革32
- 二、強調人才培養(yǎng)的創(chuàng)新理念32-33
- 第二節(jié) 胡錦濤對鄧小平教育改革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33-35
- 一、“以人為本”的人才培養(yǎng)理念33-34
- 二、強調教育國際化理念34
- 三、師范生免費教育政策回歸34-35
- 第三節(jié) 習近平對鄧小平教育改革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35-39
- 一、中國特色辦學理念36
- 二、德育工作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36-37
- 三、教師隊伍的理想、能力和創(chuàng)新的三結合37-39
- 結束語39-40
- 參考文獻40-43
- 致謝4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崔鉉燮;教育改革與教育市民運動的方向[J];當代韓國;2000年04期
2 夏清位;推進教育改革和創(chuàng)新的重要保證[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0年Z1期
3 白曉明;政治教育改革的思路與對策[J];政工學刊;2000年11期
4 王學燾;營造良好教育環(huán)境 穩(wěn)步推進教育改革[J];人大研究;2002年07期
5 李耀南,張艷萍,韓淑芳;落實“三個代表”思想 促進教育改革發(fā)展[J];探索與求是;2002年05期
6 安雅麗;潘彩霞;;論學生在教育改革中的地位[J];世紀橋;2007年06期
7 ;教育改革為什么這么難[J];團結;2009年04期
8 劉川生;;譜寫教育改革的新篇章[J];求是;2010年16期
9 簡憂;;教育改革必須有更大的作為——當前教育改革幾大熱點問題的思考[J];理論導報;2011年06期
10 蘇君陽;;理性定位與審視教育改革目的[J];民主;2011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伯璋;;臺灣教育改革的另類省思[A];北京論壇(2010)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為了我們共同的家園:責任與行動:“變革時代的教育改革與教育研究:責任與未來”教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10年
2 蔣伯軍;;淺談素質與素質教育[A];基礎教育理論研究成果薈萃(上卷一)[C];2005年
3 黃家駒;;教育改革若干問題思考[A];第四屆“老教授科教興國貢獻獎”、“老教授事業(yè)貢獻獎”頒獎暨老教授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大會論文集[C];2008年
4 陳宇;;我國教育改革出現(xiàn)新曙光[A];2010年宏觀經(jīng)濟與改革走勢座談會內容匯編[C];2010年
5 譚玉華;畢業(yè)才;;深化教育改革,加強素質教育[A];新世紀 新思考[C];1999年
6 張艷;;試論教育對科技的作用——兼談教育改革[A];第五屆全國藥理學教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0年
7 李傳義;;知識經(jīng)濟與教育改革[A];2001中國電子教育研究論文集[C];2001年
8 馬國芳;;地方政府在建設和諧社會中如何發(fā)揮主導作用探討——云南省突出重點擴大試點推進云南教育改革發(fā)展工作[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5年年會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設與構建和諧社會”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田漢族;;中國教育改革深化階段面臨的問題及其化解——基于成本分析視角[A];2005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10 ;幾位專家對教育改革的看法[A];2006年中國宏觀經(jīng)濟與改革走勢座談會內容匯編[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武軒教;不斷深化政治教育改革 進一步抓好忠誠衛(wèi)士教育[N];人民武警報;2000年
2 儲朝暉;教育改革:讓人民更幸福[N];光明日報;2011年
3 李南沉;教育改革要抓住本質[N];中國教師報;2011年
4 記者 達娃;保質保量推進教育改革和發(fā)展工作[N];拉薩晚報;2012年
5 記者 張東;中國教育改革發(fā)展叢書首發(fā)[N];中國教育報;2012年
6 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 馬維娜;誰影響了中國教育改革中的利益博弈[N];中國教育報;2012年
7 西安市教育局局長 李穎科;讓人民群眾享受到教育改革成果[N];中國教育報;2012年
8 教育部政策法規(guī)司巡視員 劉自成;綜合改革 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新路徑[N];中國教育報;2013年
9 耿銀平;“不適應”給教育改革添動力[N];光明日報;2013年
10 本報駐曼谷記者 吳建友;泰國探討教育改革[N];光明日報;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朱麗;教育改革代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2 彭慧艷;輿論視野下的教育改革[D];安徽大學;2013年
3 李雅君;俄羅斯教育改革模式的歷史文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陳霞;基于課程標準的教育改革[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5 戴一中;臺灣師資培育變革與當時社會背景之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6 段素菊;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美國公共基礎教育改革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4年
7 龐超;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瑞典基礎教育改革的價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8 張永祥;知識觀視野下的我國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9 張妹芝;促進平等,追求卓越[D];河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曉然;教育改革中中小學校長阻力問題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5年
2 辛晶晶;基礎教育改革中“典型現(xiàn)象”研究[D];河南大學;2015年
3 趙勝;羅伯特·歐文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5年
4 薛錦蓓;鄧小平教育改革思想研究[D];安徽工業(yè)大學;2015年
5 官明娟;九十年代美國克林頓的教育改革[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6 施曉林;評析現(xiàn)代美國第二次教育改革[D];云南師范大學;2007年
7 戴林;新世紀日本的教育改革[D];湖南大學;2008年
8 段伯升;成長電影中理想與現(xiàn)實的沖突對中國學校教育改革的啟示[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9 王菲;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教育改革[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10 李康;政府引導民眾參與教育改革的機制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8042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804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