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生歸因方式、自尊與學習倦怠的關系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7-16 11:06
本文關鍵詞:中職生歸因方式、自尊與學習倦怠的關系研究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國家對中等職業(yè)學校給予了大力扶植,中職生不僅在就業(yè)上有了更廣闊的市場,而且也獲得了學歷上的上升通道,可以說中等職業(yè)教育迎來了蓬勃發(fā)展的機遇期。然而,中職生的學習狀況卻不容樂觀,學習倦怠現象尤為突出,這不僅會使得學生難以取得學業(yè)上的提升,也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甚至阻礙其個人的日后發(fā)展,所以這種現象尤其應該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本研究以580名中職生為被試,采用問卷法考察中職生學習倦怠、歸因方式和自尊的基本情況,探討三者之間的關系,為學習倦怠影響因素的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和驗證途徑,同時提出了一些緩解中職生學習倦怠的建議。本研究的主要結論如下:1-學習倦怠在中職生中具有較高的普遍性,總體上處于中等水平。2.中職生學習倦怠存在顯著的性別和年級差異,在學業(yè)疏離維度上男生顯著高于女生,而在低成就感維度上女生則顯著高于男生;二年級學生在學業(yè)疏離維度上顯著高于一年級和三年級學生。3.中職生歸因方式上的內歸因傾向與學習倦怠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外歸因傾向與學習倦怠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并且內歸因傾向對學習倦怠的影響更大。4.中職生自尊水平與學習倦怠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自尊對學習倦怠有顯著的預測作用。5.自尊只在內歸因與學習倦怠之間具有顯著的中介效應,在外歸因與學習倦怠之間不具有中介效應。
【關鍵詞】:中職生 歸因方式 自尊 學習倦怠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B844.2
【目錄】: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1 引言10-13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問題的提出11
- 1.3 研究意義11-13
- 1.3.1 理論意義11-12
- 1.3.2 實踐意義12-13
- 2 文獻綜述13-31
- 2.1 學習倦怠的相關研究13-19
- 2.1.1 學習倦怠的概念界定13-14
- 2.1.2 學習倦怠的結構14-15
- 2.1.3 學習倦怠的影響因素15-17
- 2.1.4 學習倦怠的測量17-19
- 2.2 歸因方式的相關研究19-25
- 2.2.1 歸因方式的概念界定19
- 2.2.2 歸因理論19-23
- 2.2.3 歸因方式的測量23-24
- 2.2.4 我國學業(yè)歸因研究的現狀24-25
- 2.3 自尊的相關研究25-28
- 2.3.1 自尊的概念界定25-26
- 2.3.2 自尊的結構26-27
- 2.3.3 自尊的測量27-28
- 2.4 歸因方式、自尊、學習倦怠的關系研究28-31
- 2.4.1 歸因方式與學習倦怠的關系研究28-29
- 2.4.2 自尊與學習倦怠的關系研究29
- 2.4.3 歸因方式與自尊的關系研究29-31
- 3 研究方法31-34
- 3.1 研究目的31
- 3.2 研究假設31
- 3.3 研究對象31-32
- 3.4 研究工具32-33
- 3.5 施測過程33
- 3.6 數據分析33-34
- 4 研究結果34-44
- 4.1 中職生學習倦怠的特征34-36
- 4.1.1 中職生學習倦怠的總體狀況34
- 4.1.2 中職生學習倦怠在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上的差異分析34-36
- 4.2 中職生歸因方式的特征36-38
- 4.2.1 中職生歸因方式的總體狀況36
- 4.2.2 中職生歸因方式在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上的差異36-38
- 4.3 中職生自尊的特征38-39
- 4.3.1 中職生自尊的總體狀況38
- 4.3.2 中職生自尊在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上的差異分析38-39
- 4.4 中職生歸因方式、自尊與學習倦怠的關系39-44
- 4.4.1 中職生歸因方式、自尊與學習倦怠的相關分析39
- 4.4.2 中職生歸因方式對學習倦怠的影響39-41
- 4.4.3 中職生自尊對學習倦怠的影響41
- 4.4.4 中職生歸因方式通過自尊影響學習倦怠的中介關系檢驗41-44
- 5 討論44-51
- 5.1 中職生學習倦怠的特點44-45
- 5.1.1 中職生學習倦怠的總體特點44-45
- 5.2 中職生歸因方式的特點45-47
- 5.3 中職生自尊的特點47
- 5.4 中職生歸因方式、自尊與學習倦怠的關系47-49
- 5.4.1 中職生歸因方式與學習倦怠的相關分析47-48
- 5.4.2 中職生自尊與學習倦怠的相關分析48
- 5.4.3 自尊在中職生歸因方式與學習倦怠之間的中介作用48-49
- 5.5 啟示49-50
- 5.6 局限與展望50-51
- 6 結論51-52
- 參考文獻52-58
- 附錄58-62
- 致謝6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李曉華;;大學生自尊、自我效能感、歸因方式與學習倦怠的相關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10期
2 段陸生;王志軍;李永鑫;;大學生自尊與學習倦怠相關性分析[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8年03期
3 黎亞軍;高燕;;初中生學習倦怠特點及其與自尊、社會支持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年03期
4 胡俏;戴春林;;中學生學習倦怠結構研究[J];心理科學;2007年01期
5 張瑩,甘怡群,張軼文;MBI-學生版的信效度檢驗及影響倦怠的學業(yè)特征[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5年04期
6 吳艷;戴曉陽;溫忠麟;崔漢卿;;青少年學習倦怠量表的編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0年0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楊麗嫻;當前大學生學習倦怠狀況及其與專業(yè)承諾關系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2 李建良;蘇州市中職生學習倦怠與自尊的關系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3 俞靜;中學生學習倦怠與應對策略、時間管理傾向的關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5483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548339.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