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應對方式與孤獨感的關系研究
本文關鍵詞:初中生應對方式與孤獨感的關系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本研究針對初中生應對方式和孤獨感的關系進行分析比較,從而試圖找出相應的解決手段。方法:采用問卷測量法,選取初中生被試310名,運用UCLA孤獨感量表和應對方式問卷(CSQ)進行施測。結果:1男性初中生較之女性初中生有較高的孤獨感2擔任班委與非擔任班委的初中生在孤獨感上有顯著的差異,擔任班委與非擔任班委的初中生在求助和解決問題維度上有顯著的差異3應對方式的各個維度均與孤獨感有顯著的相關,孤獨感和求助、問題解決存在顯著的負相關(p0.01),和自責、幻想、退避、合理化存在顯著的正相關(p0.01)。4求助和問題解決對孤獨感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自責對孤獨感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結論:初中生應對方式和孤獨感之間關系研究為初中生孤獨感的干預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和有效的科學依據(jù)。
【作者單位】: 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關鍵詞】: 初中生 孤獨感 應對方式
【分類號】:G444
【正文快照】: 1.引言青春期,是兒童從孩子邁向成人的過渡階段。處于這個時期的青少年有著非常豐富的情感,情緒容易起波瀾,甚至會有些極端化。他們缺乏足夠的生活經驗來應對問題,有效地控制自己,因此他們承受情緒情感的能力比較薄弱[1]。此時的青少年們有成人感體驗,他們認為自己已經是大人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姚應平;;大學生的應付方式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9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黃雅麗;李寬;;內隱自尊、外顯自尊、心理防御機制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年09期
2 隗晶林;王希華;;大學生人際困擾與人格特質、應對方式的關系研究[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1年05期
3 周喜華;;高校留級生的學業(yè)倦怠與應對方式的調查研究[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1年13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張婷婷;大學生逆境應付方式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2 姚應平;大學生的應對方式及其催眠干預研究[D];揚州大學;2010年
3 李寬;違紀大學生與一般大學生的內隱自尊、外顯自尊和心理防御機制對心理健康影響的比較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年
4 于海濤;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自尊、自我接納和心理健康及教育對策的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5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陽德華;高和平;;大學畢業(yè)生心理健康與應付方式的相關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6年03期
2 李婕;大學生的應付方式與精神健康的研究與思考[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1年06期
3 肖計劃,,李晶;青少年學生不同個性的應付行為研究[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1996年02期
4 鄭延平,楊德森;中國生活事件調查——(一)緊張性生活事件在正常人群中的基本特征[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0年06期
5 肖計劃,許秀峰;“應付方式問卷”效度與信度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6年04期
6 劉賢臣,劉連啟,李傳琦,馬登岱,趙貴芳,楊杰,孫良民;青少年應激性生活事件和應對方式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8年01期
7 張嫻;;女大學生應付方式的研究[J];株洲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薛朝霞,梁執(zhí)群,盧莉;大學生應對方式研究[J];護理研究(中旬版);2005年17期
2 暢相韋;;不同年級大學生應對方式的比較研究——以南陽市兩所大學為例[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年07期
3 張海叢;;視障大學生焦慮狀況及其應對方式的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7年08期
4 汪勇剛;高鑒;;大學生壓力現(xiàn)狀及其應對方式的探究[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5 李銳;;西南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大學生應對方式調查[J];紅河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6 趙曉明;;試析大學生應對內疚的方式[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7 任俊;陳寒;;我國大學生應對研究述評[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8 袁晨;;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應對方式的相關關系[J];中國校外教育;2014年15期
9 董云川;胡金連;;邊疆多民族省份1200名研究生應對方式狀況調查[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0年01期
10 褚躍德;王英春;;體育院校大學生應對方式的特點及其與人格的關系[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蘇艷梅;;公正世界信念與中學生在?鄲、應對方式的關系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2 黃靜儀;許向紅;滕月;林詠芝;彭邁克;;中國人應對方式:文化對應對方式的影響[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梁宏;成年人的生命意義及其對應對方式的影響[D];河南大學;2010年
2 胡小兵;大學生自我同情、應對方式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D];河南大學;2013年
3 張愛平;高中生應對方式與其學校適應的關系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年
4 楊光;高職生就業(yè)壓力與應對方式關系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4年
5 朱翠英;大學生應對方式與幸福感的相關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關鍵詞:初中生應對方式與孤獨感的關系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584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458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