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身定制優(yōu)化小學數(shù)學課堂
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旨在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重視學生的自主性,以達到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目的。課堂教學沒有定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反應選擇教學模式。而這個為學生“量身定制”的更新過程則是“優(yōu)化”的真正意義所在。筆者將以自身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經(jīng)歷,就如何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談幾點看法。
一、充分發(fā)揮隨機性,提高學生專注度課堂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上課的專注程度。小學數(shù)學知識相對簡單,屬于基礎性內(nèi)容,課堂所授知識學生基本上都能理解并吸收。但對于上課經(jīng)常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小學生來說,聽到的知識是模棱兩可的。這種模糊不清的記憶和理解會讓他們產(chǎn)生錯誤認識,而且根深蒂固?茖W研究表明,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呈鐘形分布,即在教學中間會有一個注意力集中度的制高點。因此,學生專注度較高時正是輸入和輸出的高效時段。
課伊始的幾分鐘,學生不可能馬上進入聽課狀態(tài)。此時用來檢驗學生預習情況,效果最好。通過隨機抽樣的方式,利用小學生的緊張情緒,“刺激”學生的興奮點,加強學生的精神集中狀態(tài)。教師先隨機抽點一位學生上臺提出一個預習中遇到的問題(不能是課后練習或者例題),然后由提出問題的學生再隨機抽點其他學生起來回答。這種做法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一是提高了學生預習效果,為聽課的高效做準備;二是充分利用課堂前幾分鐘,發(fā)揮時間利用的高效性;三是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度提前提升到一個更高的水平,為接下來的課堂爭取更多高效的機會?茖W研究證明,在課堂上,學生的專注度是先上升而后逐漸下降的。實踐表明,抽樣檢測后,學生的專注度要明顯優(yōu)于檢驗之前。
二、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提高互動反饋率學生的反饋對調(diào)整授課速度和內(nèi)容是至關重要的。經(jīng)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學生“不愿意開口”,雖然跟得上教師的進度和思路,但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并不作反應。這很容易給教師傳達一種“授課進度和內(nèi)容與學生水平不對稱”的錯誤信息。教師根據(jù)課堂上學生反饋的錯誤信息做出相應的調(diào)整后極大影響了上課進度、課堂效率和授課知識量。因此,排除學生本身性格的問題,筆耕論文新浪博客,學生的課堂發(fā)言積極性是影響互動反饋的關鍵因素。只有在積極響應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反映出“會”與“不會”,互動反饋的信息才有意義。
筆者認為,學生發(fā)言的積極性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除了自身性格因素外,最重要的因素在于教師。
幽默風趣的人總是更受人歡迎,同樣,幽默詼諧的教師及其教學風格同樣具有極強的感染力。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教學風格魅力感染學生,比“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有更好的效果。誠然,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個性和教學風格,一步登天往往會弄巧成拙。但從另一個角度講,教師能嘗試新的風格、培養(yǎng)幽默感、拓寬教學方式未嘗不是好事。例如,我在教學過程中時常會用本地方言和英語,有時還會講一些“相關的題外笑話”。事實上,建立一種幽默的教學風格并不容易,平時在講課時要有多余的精力去觀察學生的反應,然后再慢慢改進自己的說話方式和語調(diào)。
功夫不負有心人,這樣的風格成型后,不僅師生關系更好了,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也顯著提高了。幽默常常給人一種親切、沒有隔閡的感覺,學生喜歡上教師的教學風格,自然也就更樂于和教師互動,反饋出來的信息也就更真實。
三、加強實踐可能性,提高自主領悟力所謂“實踐出真知”,但是我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常常忽略這一點,一些看似簡單但是很有意義的實踐操作總是被略過。這無疑剝奪了學生自主領悟知識,發(fā)掘事物之間變化原理的機會。學生自己領悟出來的知識一般會向教師確認,得到肯定后這種知識會在他們腦海里扎根很深,而且教師的肯定同樣激勵他們繼續(xù)自主學習和研究。在課堂上,這樣的實踐課程對緩解課業(yè)壓力,改善學生學習狀態(tài)等方面也有深遠的影響。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過分強調(diào)教師的主導地位,而忽略學生自主探索與挖掘知識的能力。優(yōu)化教學模式,就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以實踐課程為輔助手段,激發(fā)學生的自主領悟能力。
例如在學習《認識圓》時,很多教師直接跳過用紙片自制圓的實踐環(huán)節(jié),直接把抽象的概念灌輸給學生。在講這堂課前,我特地囑咐學生不要預習。因為預習之后在腦海里就已經(jīng)形成一定的思維定勢和理論知識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實踐”所得的知識也同樣會被預習所得的結(jié)論引導,學生也就不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和想法。這樣對于實踐的目的而言是沒有多大意義的,也正因如此,許多教師才會選擇跳過實踐環(huán)節(jié)。因此,課前不預習是實踐發(fā)揮效率的前提。我提供材料(多張小圓片),讓學生對折,然后再讓他們?nèi)我庹郫B(不要對折),接著讓學生比較兩條折痕的長短。之后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對折,讓學生觀察折痕。很快學生通過觀察總結(jié)出:“它們相交于同一點,通過該點的每條線(半徑)都相等且是對折折線(直徑)的一半。”這些都是通過觀察得到的知識,在得到我的肯定之后,他們又進一步提出,“通過剛才的對比,我們發(fā)現(xiàn)只有最長的那條線(直徑)能夠經(jīng)過這個點(指圓心)。”這就是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待事物而得出的結(jié)論。
四、注重例題發(fā)散性,提高思維創(chuàng)造力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總被籠罩在“照本宣科”的陰霾之下,給學生一種“老師只會根據(jù)課本來教書”的感覺,對教師的信任感就大打折扣,課堂效率自然上不去。并不是說課本的例題不好,個人認為課本的例題是提供給學生預習、自學用的,對于掌握基礎性知識很有幫助。但是,在寶貴的課堂時間里,如果單純地引用課本的例題和解題思路,將會束縛學生的思維發(fā)散。而對于數(shù)學而言,思維的發(fā)散性和創(chuàng)造力是極其重要的。因此,教師在引入例題時應當注重對例題本身發(fā)散性的要求。仍以《認識圓》為例。課本中有一道畫出圓的對稱軸的思考題,題中給出了圓心。學完圓的基本知識后學生很容易回答這個問題。于是我提高要求,“如果圖中沒有給出圓心,你們能畫出它的對稱軸嗎?”
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先確定圓心的位置,然后再畫出對稱軸。要怎樣確定圓心的位置呢?有學生說,“剪一個一模一樣的圓,對折之后再換個角度對折就能確定圓心了,然后把剪出來的圓片對準書上的圓,就能確定出書上的圓心了。”這樣的想法看似無厘頭,但不失為一種思維的發(fā)散和創(chuàng)造。而且這樣的想法指出了一種思考的方向,那就是從圓片的對折人手。學生陷入了沉思,有學生提出,“圓是軸對稱圖形,對折后的線痕為對稱軸。在紙片中,我可以先任意畫一條線,然后把線對折,同樣也能得出對稱軸。在書上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先畫一條任意的線,然后把線垂直地平分。平分的線就是對稱軸。”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是不容小覷的,雖然還沒有理論的支撐(他們還沒學),但是判斷是完全正確的。
總之,課堂優(yōu)化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效率,提高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課堂優(yōu)化也才有意義。
本文編號:45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4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