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派納與課程的概念重建主義運動
發(fā)布時間:2022-10-06 16:37
課程史是教育研究領域的重要部分。在課程理論的發(fā)展過程中,概念重建主義運動是一個重要的發(fā)展階段,派納是那場運動的代言人。本文回顧了概念重建主義運動從醞釀、繁榮到消逝的那段歷史,闡述了派納的課程理論及其與那場運動的關系。 論文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論述概念重建主義運動興起的背景。從施瓦布的課程宣言到休伯納、麥克唐納的先期研究,概念重建主義運動逐步醞釀萌生。這一時期的派納在課程界前輩的引導下步入課程研究領域,作為新一代的概念重建主義者登上課程舞臺,開始構建他的課程理論體系。 第二部分主要論述概念重建主義運動的發(fā)展狀況。主要論述課程理論會議、《課程理論化雜志》以及美國課程開發(fā)與督導協(xié)會(ASCD)與美國教育研究協(xié)會(AERA)在這場運動中所發(fā)揮的作用。以及派納對概念重建主義運動的積極推動。在此過程中,派納構建了新的課程理論文本——自傳文本課程。 第三部分論述了20世紀80年代后,課程領域成功地完成范式轉換,從開發(fā)課程走向理解課程。隨著概念重建主義運動的消逝,派納的課程理論轉向從種族、性別角度理解課程,強調(diào)關注社會...
【文章頁數(shù)】:4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 概念重建主義運動的醞釀(60年代中--70年代初)--派納課程理論的歷史與理論淵源
(一) 概念重建主義運動滋生的土壤
(二) 概念重建主義運動的前奏
(三) 概念重建主義運動的萌動
(四) 對概念重建主義運動的界定
(五) 概念重建主義運動醞釀期的派納
二、 概念重建主義運動的發(fā)展(70年代初--80年代初)--派納課程理論的形成
(一) 概念重建主義運動的發(fā)展
1 、 課程理論會議
2 、 《課程理論化雜志》
3 、 美國課程開發(fā)與督導協(xié)會(ASCD)與美國教育研究協(xié)會(AERA)
(二) 概念重建主義運動繁榮期的派納
1 、 對概念重建主義運動的推動
2 、 對傳統(tǒng)課程領域的重建
3 、 新的課程理論文本的構建
三、 概念重建主義運動的消逝(80年代--至今)--派納課程理論的擴展與轉向
(一) 概念重建主義運動的消逝
1 、 概念重建主義運動內(nèi)外部紛爭激烈
2 、 課程領域內(nèi)“巴爾干化”現(xiàn)象的浮出
3 、 課程領域的范式轉換的初步實現(xiàn)
(二) 概念重建主義運動消逝后的派納
1 、 課程理論的擴展與轉向
2 、 促進課程領域的多元化國際化發(fā)展
四、 派納與概念重建主義運動之間關系的分析--派納與概念重建主義運動的影響
(一) 派納與概念重建主義運動之間關系的分析
(二) 派納與概念重建主義運動的影響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課程研究:從現(xiàn)代到后現(xiàn)代[J]. 汪霞.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 2003(01)
[2]派納論“概念重構”和“理解課程”[J]. 袁桂林. 外國教育研究. 2003(01)
[3]現(xiàn)象—詮釋學課程理論及其對基礎教育新課程的啟示[J]. 尹弘飚,靳玉樂. 外國教育研究. 2002(12)
[4]向課程研究的國際化邁進[J]. 派納,何華武. 全球教育展望. 2002(02)
[5]論課程研究的詮釋學取向[J]. 楊明全. 全球教育展望. 2002(02)
[6]美國后現(xiàn)代主義課程理論探析[J]. 謝登斌. 廣西高教研究. 2001(05)
[7]走向課程理解:西方課程理論新進展[J]. 張華. 全球教育展望. 2001(07)
[8]關于綜合課程的若干理論問題[J]. 張華.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01(06)
[9]體驗課程論——一種整體主義的課程觀(中)[J]. 張華. 教育理論與實踐. 1999(11)
[10]范式與課程研制方法論探究[J]. 郝德永,趙穎. 課程.教材.教法. 1999(07)
本文編號:3686991
【文章頁數(shù)】:4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 概念重建主義運動的醞釀(60年代中--70年代初)--派納課程理論的歷史與理論淵源
(一) 概念重建主義運動滋生的土壤
(二) 概念重建主義運動的前奏
(三) 概念重建主義運動的萌動
(四) 對概念重建主義運動的界定
(五) 概念重建主義運動醞釀期的派納
二、 概念重建主義運動的發(fā)展(70年代初--80年代初)--派納課程理論的形成
(一) 概念重建主義運動的發(fā)展
1 、 課程理論會議
2 、 《課程理論化雜志》
3 、 美國課程開發(fā)與督導協(xié)會(ASCD)與美國教育研究協(xié)會(AERA)
(二) 概念重建主義運動繁榮期的派納
1 、 對概念重建主義運動的推動
2 、 對傳統(tǒng)課程領域的重建
3 、 新的課程理論文本的構建
三、 概念重建主義運動的消逝(80年代--至今)--派納課程理論的擴展與轉向
(一) 概念重建主義運動的消逝
1 、 概念重建主義運動內(nèi)外部紛爭激烈
2 、 課程領域內(nèi)“巴爾干化”現(xiàn)象的浮出
3 、 課程領域的范式轉換的初步實現(xiàn)
(二) 概念重建主義運動消逝后的派納
1 、 課程理論的擴展與轉向
2 、 促進課程領域的多元化國際化發(fā)展
四、 派納與概念重建主義運動之間關系的分析--派納與概念重建主義運動的影響
(一) 派納與概念重建主義運動之間關系的分析
(二) 派納與概念重建主義運動的影響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課程研究:從現(xiàn)代到后現(xiàn)代[J]. 汪霞.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 2003(01)
[2]派納論“概念重構”和“理解課程”[J]. 袁桂林. 外國教育研究. 2003(01)
[3]現(xiàn)象—詮釋學課程理論及其對基礎教育新課程的啟示[J]. 尹弘飚,靳玉樂. 外國教育研究. 2002(12)
[4]向課程研究的國際化邁進[J]. 派納,何華武. 全球教育展望. 2002(02)
[5]論課程研究的詮釋學取向[J]. 楊明全. 全球教育展望. 2002(02)
[6]美國后現(xiàn)代主義課程理論探析[J]. 謝登斌. 廣西高教研究. 2001(05)
[7]走向課程理解:西方課程理論新進展[J]. 張華. 全球教育展望. 2001(07)
[8]關于綜合課程的若干理論問題[J]. 張華.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01(06)
[9]體驗課程論——一種整體主義的課程觀(中)[J]. 張華. 教育理論與實踐. 1999(11)
[10]范式與課程研制方法論探究[J]. 郝德永,趙穎. 課程.教材.教法. 1999(07)
本文編號:36869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368699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