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兒童寬恕傾向、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本文關鍵詞:流動兒童寬恕傾向、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流動兒童一直被當作特殊群體,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受到眾多研究者的關注。但是大多數(shù)的研究者,研究的是大中城市流動兒童,本文以經(jīng)濟發(fā)達小城鎮(zhèn)流動兒童為研究對象,探討了流動兒童寬恕傾向、應對方式、心理健康的特點,并嘗試分析了寬恕傾向、應對方式、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研究被試來自上虞崧廈鎮(zhèn)三所學校,兩所小學,一所初中。調(diào)查數(shù)據(jù)主要使用SPSS18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采用了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獨立樣本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回歸分析等方法。研究主要涉及4個內(nèi)容:1、寬恕傾向、應對方式、心理健康的一般特點2、流動兒童與當?shù)貙W生寬恕傾向、應對方式、心理健康的比較研究3、研究寬恕傾向、應對方式、心理健康的相關關系4、探討寬恕傾向、應對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作用。通過問卷調(diào)查及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1)流動兒童報復他人傾向低于當?shù)貙W生,其應對方式、心理健康與當?shù)貙W生無顯著差別。(2)寬恕傾向存在性別差異,女生寬恕他人、懲罰自己的水平顯著高于男生,男生報復他人、寬恕自己的水平顯著高于女生。寬恕傾向的年級效應顯著。獨生子女懲罰自己傾向顯著低于非獨生子女。(3)應對方式上,男生比女生更多采用幻想,其他方式無性別差異。問題解決、幻想的年級因素影響顯著。(4)心理健康上,男生比女生更樂于學習,其余維度不存在性別差異。生活幸福、樂于學習、人際和諧的年級效應顯著。(5)寬恕傾向、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有不同程度的相關。寬恕傾向通過應對方式的部分中介作用影響心理健康。本研究以寬恕傾向為切入點,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研究流動兒童心理健康,一定程度加深了對流動兒童心理健康的理解,部分論證了寬恕傾向?qū)π睦斫】档淖饔迷?為寬恕研究提供了實證支持。
【關鍵詞】:寬恕傾向 應對方式 心理健康 流動兒童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B844.1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緒論9-11
- 第1章 文獻綜述11-21
- 1 流動兒童心理健康研究現(xiàn)狀11-13
- 1.1 流動兒童的定義11
- 1.2 流動兒童心理健康研究現(xiàn)狀11-13
- 2 寬恕傾向研究現(xiàn)狀13-16
- 2.1 寬恕傾向的定義13-14
- 2.2 寬恕傾向的影響因素14
- 2.3 青少年寬恕傾向的特點14-16
- 3 應對方式研究現(xiàn)狀16-18
- 3.1 應對方式的定義16-17
- 3.2 應對方式的影響因素17-18
- 4 心理健康研究現(xiàn)狀18-21
- 4.1 心理健康的定義18-19
- 4.2 心理健康與寬恕、應對方式的關系19-21
- 第2章 問題提出與構(gòu)想21-25
- 1 當前研究中存在的問題21-22
- 1.1 心理健康研究多著眼于問題心理21
- 1.2 寬恕研究對象狹窄21-22
- 1.3 缺少應對方式必要的實證研究22
- 2 研究目的22-23
- 3 研究假設23-24
- 4 研究意義24-25
- 4.1 理論意義24
- 4.2 實踐意義24-25
- 第3章 研究方法25-28
- 1 研究被試25
- 2 研究工具25-26
- 3 研究程序與統(tǒng)計處理26-28
- 第4章 研究結(jié)果28-45
- 1 流動兒童寬恕傾向、應對方式、心理健康的描述統(tǒng)計28-32
- 2 寬恕傾向、應對方式、心理健康的描述統(tǒng)計32-39
- 2.1 寬恕傾向的描述統(tǒng)計32-34
- 2.2 應對方式的描述統(tǒng)計34-35
- 2.3 心理健康的描述統(tǒng)計35-37
- 2.4 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寬恕傾向、應對方式及心理健康的對比37-39
- 3 寬恕傾向、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相關分析39-40
- 4 應對方式在寬恕傾向與心理健康關系中的作用檢驗40-45
- 4.1 寬恕傾向?qū)π睦斫】档淖饔?/span>40-41
- 4.2 應對方式對心理健康的作用41-42
- 4.3 應對方式在寬恕傾向與心理健康關系中的中介作用的檢驗42-45
- 第5章 結(jié)果討論45-51
- 1 流動兒童心理健康與自身因素的關系45-47
- 2 流動兒童心理健康與外部因素的關系47-49
- 2.1 與當?shù)厣钅晗薜年P系47-48
- 2.2 獨生子女因素的影響48-49
- 3 寬恕傾向、應對方式、心理健康的特點與關系49-51
- 第6章 研究結(jié)論與展望51-53
- 1 主要結(jié)論51-52
- 2 研究的不足與展望52-53
- 2.1 研究不足52
- 2.2 研究展望52-53
- 參考文獻53-58
- 附錄58-63
- 致謝6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會馳;吳明霞;;寬恕心理研究回顧與展望[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9期
2 趙凌燕;;中學生應對方式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年09期
3 趙淑娟;鄭秀娟;劉嘉邦;;流動兒童心理彈性研究——現(xiàn)狀及啟示[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年08期
4 范超;胡金生;;中學生的寬恕傾向及其與學校適應感的關系[J];教育科學;2013年02期
5 林崇德;關于心理健康的標準[J];思想政治課教學;2000年03期
6 吳敏;時松和;葛菊紅;李幼輝;;生活環(huán)境因素與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6年01期
7 袁立新;張積家;蘇小蘭;;公立學校與民工子弟學校流動兒童心理健康狀況比較[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9年09期
8 李文道,鈕麗麗,鄒泓;中學生壓力生活事件、人格特點對壓力應對的影響[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0年04期
9 李曉巍;鄒泓;金燦燦;柯銳;;流動兒童的問題行為與人格、家庭功能的關系[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8年02期
10 陳翠玲;馮莉;王大華;李春花;;成年獨生子女自尊水平和主觀幸福感的特點及二者間的關系[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8年03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皓;3-6歲幼兒寬恕傾向及其發(fā)展特點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2 陶琳瑾;6-12歲小學兒童寬恕傾向發(fā)展特點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3 蔣玲;流動兒童心理適應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4 胡韜;流動少年兒童社會適應的發(fā)展特點及影響因素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5 蘇丹;適應取向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的初步編制[D];西南大學;2007年
6 朱麗娜;進城農(nóng)民工子女城市適應狀況調(diào)查[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7 張惠霞;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樂觀與應對方式、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D];廣州大學;2009年
8 童碧柳;初中生寬恕狀況及其心理干預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9年
9 張素嫻;初中生寬恕的特點及其干預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10 李思霓;流動兒童的社會融入及其過程中的歸因風格與挫折應對[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流動兒童寬恕傾向、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058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305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