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學習元平臺的生成性課程設計與實施
本文選題:學習元 + 生成性課程 ; 參考:《中國電化教育》2015年06期
【摘要】:生成性課程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強調知識的協(xié)同建構和動態(tài)生成,強調學生的深度思考、交流和互動。該研究針對目前網絡課程固化、封閉、機械帶來的諸多問題,如學生淺層次學習嚴重、學習效率低、積極性較弱等,根據生成性課程的基本思想,利用學習元平臺資源生成與進化的特征,設計和實施了一門師生協(xié)同建構、互教互學的課程,通過生成性教學目標、開放性教學活動、個性化課程資源、同伴互助的知識建構、交互性學習過程、發(fā)展性教學評估等方式,激發(fā)了學生主動參與各項學習活動和教學過程的熱情,提升了學生的認知投入水平,促進了學生的深層次學習,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Abstract]:The generative course is based on constructivism learning theory, emphasizes the cooperative construction and dynamic generation of knowledge, and emphasizes the students' deep thinking,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This research aims at many problems brought by current network courses such as serious shallow learning, low learning efficiency, weak enthusiasm and so on, according to the basic ideas of generative course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ource generation and evolution in learning meta platform, this paper designs and implements a course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 through generative teaching objectives, open teaching activities, individualized curriculum resources, and knowledge construction of peer mutual assistance. Interactive learning process, developmental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other methods have aroused students' enthusiasm to participate in various learning activities and teaching process, promoted students' cognitive investment level, and promoted students' deep learning. Cultivate the student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院;"移動學習"教育部—中國移動聯(lián)合實驗室;
【基金】:“移動學習”教育部—中移動聯(lián)合實驗室建設項目(項目編號:移有限技合同[2012]934)支持,項目經費支持部門:中國移動通訊集團公司,負責人余勝泉教授
【分類號】:G43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楊現(xiàn)民;余勝泉;;開放環(huán)境下學習資源內容進化的智能控制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3年09期
2 余勝泉;楊現(xiàn)民;程罡;;泛在學習環(huán)境中的學習資源設計與共享——“學習元”的理念與結構[J];開放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3 程罡;余勝泉;楊現(xiàn)民;;“學習元”運行環(huán)境的設計與實現(xiàn)[J];開放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4 余勝泉;陳敏;;基于學習元平臺的微課設計[J];開放教育研究;2014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彭茂輝;李周航;崔璨;;名校與薄弱學校教育資源聯(lián)動項目管理策略探討[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2年01期
2 付海東;;泛在學習網絡環(huán)境中的技術支持[J];長春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3 羅林;涂濤;;生態(tài)學視角下的泛在學習[J];中國遠程教育;2009年07期
4 趙厚福;祝智庭;吳永和;;數(shù)字化學習技術標準發(fā)展的趨勢、框架和建議[J];中國遠程教育;2010年02期
5 李彥忠;孫少坤;肖新華;趙大有;;泛在學習數(shù)字化資源技術標準的設計原則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0年09期
6 楊孝堂;;泛在學習:理論、模式與資源[J];中國遠程教育;2011年06期
7 吳明超;;泛在學習中文學術論文的內容分析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1年07期
8 朱yN;王小軍;;泛在學習中服務器系統(tǒng)平臺的基礎架構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9 蔡而迅;;泛在學習模式下教師的定位與作用探討[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10 張雅君;;《信息檢索》公選課開放式教學模式研究[J];管理工程師;201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廖紅;韓景紅;;基于科技館的泛在學習——中國數(shù)字科技館的實踐與思考[A];第十六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分16以科學發(fā)展的新視野,努力創(chuàng)新科技教育內容論壇論文集[C];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張潔;移動技術支持的大學英語混合式聽說教學模式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吳永和;學習資源服務生態(tài)環(huán)境構建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3 聶竹明;從共享到共生的e-Learning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4 郁曉華;個人學習環(huán)境設計視角下自主學習的建模與實現(xiàn)[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5 傅偉;電子課本模型構建與技術驗證[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6 王覓;面向碎片化學習時代微視頻課程的內容設計[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7 徐苑苑;云計算環(huán)境下的開放課程應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雷紹南;泛在學習環(huán)境下的非結構化網絡學習資源共享機制[D];河南大學;2011年
2 楊波;大學新型學習環(huán)境下個體非線性學習理論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3 張子鋒;Web時代個人學習環(huán)境(PLE)探究[D];云南大學;2011年
4 岑建輝;中等衛(wèi)校計算機教學中的混合學習研究與實踐[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5 劉麗明;基于SCORM標準的社會性學習平臺設計與開發(fā)[D];天津師范大學;2012年
6 王星;網絡教學組織形式優(yōu)化發(fā)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7 彭玉秋;微學習資源的學習情境設計與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8 劉俊;泛在學習中學習資源自適應環(huán)境系統(tǒng)設計[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9 劉曉蓓;基于泛在學習的高校圖書館知識服務探究[D];黑龍江大學;2012年
10 湯雪平;非正式環(huán)境中的科學學習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鐵生;;“微課”:區(qū)域教育信息資源發(fā)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2 黎加厚;從課件到積件:我國學校課堂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新發(fā)展(中)[J];電化教育研究;1997年04期
3 楊現(xiàn)民;程罡;余勝泉;;學習元平臺的設計及其應用場景分析[J];電化教育研究;2013年03期
4 孫迪,余勝泉;建構基于學習對象的網絡課程教學設計模板[J];開放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5 余勝泉;楊現(xiàn)民;程罡;;泛在學習環(huán)境中的學習資源設計與共享——“學習元”的理念與結構[J];開放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6 楊惠;呂圣娟;王陸;彭艷均;;CSCL中學習者人際交往對高水平知識建構的影響[J];開放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7 徐光yP ,史元春 ,謝偉凱;普適計算[J];計算機學報;2003年09期
8 王雅麗;;網絡課程的進化式開發(fā)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1年02期
9 王丹丹;;維基百科自組織模式下的質量控制方式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9年08期
10 關中客;;微課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年17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肖龍海;課堂協(xié)商的一種方法[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0年06期
2 顧錫平;研究性學習的特點及實施[J];教育評論;2001年06期
3 柳棟,王天蓉,汪佳敏,陸愛民,張來春;網上研究性學習中的教師角色[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11期
4 李奇;談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J];遠程教育雜志;2004年01期
5 張勇;學習資源[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4年03期
6 李景岳,陳竹;學習科學的興起與建立[J];熊岳農專學報;1994年01期
7 陸根書,阮金佑,張萍;元學習與學生學習的改進[J];電力高等教育;1994年01期
8 侯娟;;基于教學設計的學習設計構想初探[J];中小學電教;2008年12期
9 胡亦軍;王彩云;;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思考[J];教師;2013年13期
10 胡為芹,楊曉宏;研究性學習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J];天津教育;2003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盧智敏;;論基于網絡的校際協(xié)作學習[A];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2 張應國;;基于網絡的研究性學習中教師角色的變化及幾點思考[A];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3 謝曉芳;;網絡環(huán)境下研究性學習的設計與實踐[A];第三屆中國科學家教育家企業(yè)家論壇論文集[C];2004年
4 周之良;;研究學習科學,,改善學習狀況[A];2008學術前沿論壇·科學發(fā)展:社會秩序與價值建構——紀念改革開放30年論文集(下卷)[C];2008年
5 付巧英;;淺論任務型教學[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三)[C];2009年
6 陳寧;;一種學習心理模型的理論構建[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7 李薦;;友善用腦——科學發(fā)展觀指導下的學習科學的新發(fā)展[A];2008學術前沿論壇·科學發(fā)展:社會秩序與價值建構——紀念改革開放30年論文集(下卷)[C];2008年
8 張娜;;國內外學習投入及其學校影響因素研究綜述[A];中國教育學會基礎教育評價專業(yè)委員會2012年學術年會論文選集[C];2012年
9 尚鮮連;陳靜;牛麗;;泛在學習環(huán)境的構建與研究[A];2011高等職業(yè)教育電子信息類專業(yè)學術暨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10 沈德立;白學軍;;實現(xiàn)高效率學習的心理機制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春(作者單位:廣西水利水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做學習型公民 不斷提升人的素質[N];廣西日報;2003年
2 許建華;學習流引擎 教育服務競風流[N];中國教育報;2007年
3 李亞杰;學習:教師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石[N];光明日報;2007年
4 本報記者 李茂 編譯;學習也有新智慧[N];中國教師報;2010年
5 天津市天津中學 吳其云;洞悉學生學習的內在規(guī)律[N];中國教育報;2011年
6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 韓立福;展示對話學習 煥發(fā)生命活力[N];中國教育報;2012年
7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黃榮懷;智慧學習環(huán)境重塑校園學習生態(tài)[N];中國教育報;2012年
8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 李亦菲;探究性學習[N];中國教育報;2000年
9 肖川;新課程與學習方式變革[N];中國教育報;2002年
10 楊有祥;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N];銅川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南昌;學習科學視域中的設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2 劉玉靜;合作學習的倫理審思[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崔國富;學習型社會建設與教育的使命[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4 弋文武;農村教師學習問題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8年
5 孫傳遠;教師學習:期望與現(xiàn)實[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6 張玉芳;基于媒體素材庫的學習內容構建方法研究[D];重慶大學;2001年
7 王海瀾;打開學生自我建構之門[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8 吳永和;學習資源服務生態(tài)環(huán)境構建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9 周琰;大學生認識信念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10 張靈聰;初中生學習自我控制特點的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曉倩;教師職后研究性學習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2 趙安平;基于3G的移動學習在野外實習中的應用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08年
3 張艷;基于網絡學習方式分析的學習網站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4 劉東;網絡環(huán)境下研究性學習的探索[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5 嚴加平;學習風格的理論與實踐[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6 李玉文;論“研究性學習”理念[D];四川師范大學;2003年
7 楊建民;基于微博的微型學習資源共建研究[D];河南大學;2012年
8 程薇;知識生成視角下的工作場所學習研究[D];江蘇師范大學;2012年
9 林艷;網絡課程中學習資源的生態(tài)化設計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3年
10 王穎超;基于手機的移動學習在美術類院校學生學習中的應用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8014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801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