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校教育到影子教育:教育競爭與社會再生產
本文選題:課外補習 切入點:影子教育 出處:《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5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本文使用中國家庭追蹤調查2012年數據(CFPS 2012),研究了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的課外補習活動,發(fā)現來自較好家庭社會經濟背景以及大中城市的學生更可能接受課外補習;重點校和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參加課外補習的可能性也更高;課外補習對學生數學成績有提高作用,但對語文成績的提高作用不明顯。由此,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結論: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課外補習活動擴大了城鄉(xiāng)和不同階層義務教育學生獲得教育資源和教育結果的差距,影子教育因此成為城鄉(xiāng)和階層差距在代際間維持和傳遞的一個重要通道,影子教育的社會再生產功能削弱了當前政府在學校教育中的公平政策中的努力成效,對實現義務教育公平目標構成了嚴重挑戰(zhàn)。面對挑戰(zhàn),政府需要提高學校教育服務質量,對影子教育進行適當管控,抑制影子教育的社會再生產功能并促進教育跨越代際效應功能的發(fā)揮。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extracurricular remedial activities of students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China by using the data of Chinese Family tracking Survey in 2012. It is found that students from better family social and economic backgrounds and students from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are more likely to accept extracurricular tutoring. The possibility of participating in extracurricular tutoring is also higher in key schools and students with better academic performance. Extracurricular tutoring can improve students' mathematics performance, but it has no obvious effect on the improvement of Chinese scores. 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extracurricular remedial activities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China have widened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students' access to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educational results. Therefore, shadow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the maintenance and transmission of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strata between generations. The social reproduction function of shadow education has weaken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urrent government's efforts in the fair policy of school education. This poses a serious challenge to the achievement of the objective of equity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the face of the challenge, the government need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chool education services and properly control shadow education. To restrain the social reproduction function of shadow education and to promote the function of education across generations.
【作者單位】: 首都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71373165) 首都師范大學首都教育發(fā)展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資助項目
【分類號】:G424.2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楚紅麗;;我國中小學生課外補習家庭之背景特征及個人因素[J];教育學術月刊;2009年1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曉林;;對補習教育過熱現象的探析[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4年02期
2 劉艷;歐陽中萬;;不合理參與課后補習的弊端[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4年15期
3 劉東芝;;課外補習教育的規(guī)范化管理[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年02期
4 徐小英;;中小學教師有償家教現象與對策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3年03期
5 張穎;張清;;基礎教育階段課外補習的實證研究——基于西安市城區(qū)的調查與分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3年12期
6 李亞偉;劉曉瑞;;我國居民家庭教育支出的影響因素分析[J];統(tǒng)計與決策;2011年17期
7 趙楠楠;;小學生課外補習現狀調查與思考——以淮北市相山區(qū)小學為例[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14年S1期
8 曲穎;薛海平;;我國義務教育階段課外補習私人成本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5年04期
9 陳彬莉;白曉曦;;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家長同輩群體壓力與城鎮(zhèn)小學生補習——基于北京市海淀區(qū)小學調查[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5年05期
10 何乾坤;;對目前我國家教市場現存問題的思考[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李亞偉;趙衛(wèi)亞;;從分層模型視角看我國居民家庭教育支出的影響因素[A];2010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美玲;中小學校外輔導市場現狀調查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2 羅珊;南京市小學生課外補習的現狀調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3 王潔;義務教育階段補習機構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4 余時中;小學生課外補習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5 韋春林;小學生課外補習現象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2年
6 范硯蕾;太原市初中生課外補習問題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2年
7 李亞偉;中國城鎮(zhèn)居民教育消費影響因素的異質性分析[D];浙江工商大學;2012年
8 廖瑩;小學生校外英語輔導班的現狀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9 曾慧;小學生課外補習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10 趙霞;中國和韓國的影子教育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彩虹;重慶市中小學生家庭教育消費支出差異分析[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西部經濟論壇;2003年01期
2 王吉;;關于補習教育的再思考[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年08期
3 許政法;;國內課外補習研究回顧與展望[J];教學研究;2009年01期
4 孫彩虹;從家庭教育消費特點看激發(fā)重慶居民教育消費的著力點[J];經濟師;2003年07期
5 錢國英;唐麗靜;;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參加課外補習機率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武漢、深圳的調查[J];教育財會研究;2009年03期
6 李紅偉;中國城鎮(zhèn)居民家庭教育消費實證研究[J];教育與經濟;2000年04期
7 雷萬鵬;高中生教育補習支出:影響因素及政策啟示[J];教育與經濟;2005年01期
8 丁小浩;薛海平;;我國城鎮(zhèn)居民家庭義務教育支出差異性研究[J];教育與經濟;2005年04期
9 雷萬鵬,鐘宇平;中國農村家庭教育支出的實證研究:1985-1999[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年07期
10 薛海平;丁小浩;;中國城鎮(zhèn)學生教育補習研究[J];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薛海平;;中國城鎮(zhèn)學生教育補習的實證分析[A];2006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彭湃;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課外補習的實證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閆旭蕾;;析“試題:社會再生產的合法載體”——語言社會學視角[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年04期
2 孫喜亭;從社會再生產看教育的地位與作用[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82年02期
3 武桂馥;夏申;;試論對外經濟開放條件下社會再生產的實現問題[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86年03期
4 范治長;社會再生產條件核算[J];中國統(tǒng)計;1989年08期
5 梅舍爾金娜;田川;;社會再生產中人的因素[J];現代外國哲學社會科學文摘;1989年11期
6 孫鑫;“回用”成為當今社會再生產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對廢物與垃圾回收利用的思考[J];社科縱橫;2002年03期
7 周福巖;;道德傳統(tǒng)與社會再生產[J];人文雜志;2006年03期
8 溫培信;;社會再生產的根本問題是比例問題[J];學術研究;1980年02期
9 李勛;;社會再生產的實現主要在企業(yè)的自動調節(jié)[J];湖南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年04期
10 蔡德容;從第Ⅱ部類內部結構的劃分看消費在社會再生產中的地位和作用[J];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83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李平安;;進一步擴大需求的對策與建議[A];陜西省經濟學學會第24次年會暨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張飛虹;;劉少奇與新中國初期的對外貿易[A];劉少奇與新中國建設[C];1993年
3 陶為群;陶川;;運用馬克思的再生產公式研究中問進口的影響——有不完全替代中間進口的兩大部類再生產之解[A];外國經濟學說與中國研究報告[C];2012年
4 韓國棟;;對工業(yè)自銷的認識[A];批發(fā)商業(yè)體制改革——首屆中國商業(yè)經濟學會年會論文選編[C];198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劉尚希 作者系財政部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民生問題的要義:實現基本消費的平等化[N];中國社會報;2007年
2 郭松民;煤窯主的豪邁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隱憂[N];中華工商時報;2005年
,本文編號:15879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587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