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金太爾的社群主義思想及其對道德教育的啟示
發(fā)布時間:2017-08-28 14:39
本文關鍵詞:麥金太爾的社群主義思想及其對道德教育的啟示
更多相關文章: 麥金太爾 社群 社群主義 道德傳統(tǒng) 道德教育
【摘要】:阿拉斯戴爾·麥金太爾是當代西方最著名的哲學家、倫理學家和思想家之一,面對西方社會道德衰敗的境象,麥金太爾主張回歸古典社會亞里士多德的德性倫理,重建傳統(tǒng)社會的社群,試圖以此拯救西方社會的道德危機。 經(jīng)過了30多年的改革開放之后,我們也面臨著與西方社會相似的道德環(huán)境,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提高了,綜合國力增強了。但是,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利益成為指導人們行為的準則,功利主義至上、意義虛無、價值迷失困擾著人們,我們同樣面臨著經(jīng)濟發(fā)展之后往何處走的問題。反思我們的現(xiàn)代化進程,不論是從文化建設的角度還是從社會重建的角度,社群的重建將成為今后現(xiàn)代化建設中不可回避的問題。麥金太爾的社群主義思想為解決西方社會的道德問題提供了一條新的選擇路徑,他的回歸社群的主張不僅為我國的公民社會建設提供了啟發(fā),更為道德教育貢獻了新的思路。本文在探討麥金太爾社群主義思想興起的社會背景和理論背景的基礎上,闡述了麥金太爾社群主義思想的基本內涵,并提出了麥金太爾社群主義思想對道德教育的啟示。 論文共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麥金太爾社群主義思想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和思想淵源。筆者認為,自由主義的過度發(fā)展引起的極端個人主義的出現(xiàn)是導致西方社會道德危機的最主要原因。而且,20世紀下半期以來,以羅爾斯為代表的新自由主義的興起對自由主義的發(fā)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自由主義在個人主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麥金太爾的社群主義思想的出現(xiàn)并不是偶然的,社群的思想歷史上由來已久,亞里士多德的城邦政治學說、馬克思的關于人與社會關系的學說和滕尼斯的共同體與社會的思想都為麥金太爾的社群主義思想貢獻了思想資源。 第二部分,麥金太爾社群主義思想的道德意蘊。麥金太爾社群主義思想包含三部分內容,道德哲學的基礎是德性倫理、道德是特殊的而不是普遍的、社群是道德的載體,其中德性倫理是理解麥金太爾社群主義思想的重中之重,實踐觀、個人生活的整體性、傳統(tǒng)觀是德性倫理的基本觀點。由于時代局限和理論自身原因,麥金太爾的社群主義思想還存在一些局限性:容易陷入道德相對主義的泥淖,帶有理想主義色彩,批判性大于建設性。 第三部分,麥金太爾的社群主義思想對道德教育的啟示。麥金太爾的社群主義思想為道德教育提供了三點啟示:注重傳統(tǒng)德育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通過道德實踐培養(yǎng)道德智慧,道德教育回歸社群生活,等等。
【關鍵詞】:麥金太爾 社群 社群主義 道德傳統(tǒng) 道德教育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G41
【目錄】:
- 中文摘要7-10
- Abstract10-13
- 引言13-31
- 一、 選題緣由13-17
- (一) 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道德問題13-16
- (二) 品德課新課改中的困惑和無奈16-17
- 二、 研究目的和意義17-18
- (一) 理論意義17
- (二) 實踐意義17-18
- 三、 核心概念界定18-19
- (一) 社群18
- (二) 社群主義18-19
- 四、 研究現(xiàn)狀19-29
- (一) 國外研究現(xiàn)狀19-21
- (二) 國內研究現(xiàn)狀21-27
- (三) 以往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及展望27-29
- 五、 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29-31
- 第一部分 麥金太爾社群主義思想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和思想淵源31-42
- 一、 社會背景31-33
- 二、 理論背景33-37
- 三、 理論淵源37-42
- (一) 亞里士多德的城邦政治學說37-39
- (二) 馬克思的關于人與社會關系的學說39-41
- (三) 滕尼斯的共同體與社會的思想41-42
- 第二部分 麥金太爾社群主義思想的道德意蘊42-56
- 一、 基本觀點42-51
- (一) 道德是特殊的而不是普遍的42-44
- (二) 道德哲學的基礎是德性倫理44-50
- (三) 社群是道德的載體50-51
- 二、 局限性51-56
- (一) 容易陷入道德相對主義的泥淖52-53
- (二) 帶有理想主義的色彩53-54
- (三) 批判性大于建設性54-56
- 第三部分 麥金太爾的社群主義思想對道德教育的啟示56-72
- 一、 注重優(yōu)秀傳統(tǒng)道德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56-59
- 二、 通過道德實踐培養(yǎng)道德智慧59-60
- 三、 道德教育回歸社群生活60-72
- (一) 社群生活的內涵和特征61-62
- (二) 道德教育回歸社群生活的必要性與合理性62-69
- (三) 道德教育回歸社群生活的實踐策略69-72
- 余論72-73
- 注釋73-82
- 參考文獻82-88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88-89
- 后記89-9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檀傳寶;;論公民教育是全部教育的轉型——公民教育意義的現(xiàn)代化視角分析[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2 秦越存;麥金太爾的實踐觀及其意義[J];北方論叢;2005年04期
3 顧彬彬;;“追尋美德”:麥金太爾的美德觀及其對教育的啟示[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年01期
4 劉莉;麥金太爾的德性論及其道德啟示[J];廣西社會科學;2002年06期
5 唐愛民;論相對主義的道德教育觀[J];教育科學;2004年05期
6 張忠華;耿云云;;對生活德育理論研究的反思[J];教育科學研究;2009年10期
7 戚萬學;20世紀西方道德教育主題的嬗變[J];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8 王恒亮;;論社群主義及其現(xiàn)代啟示[J];蘭州學刊;2008年11期
9 顧肅;全面認識個人與社群的關系——評自由主義與社群主義的爭論[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10 龐楠;;共同體與公民德性——麥金太爾共同體主義視閾下的德性倫理觀[J];前沿;2011年15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傅艷輝;麥金太爾德性倫理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7481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748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