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遠程教育論文 >

梁漱溟的教育思想與當代書院的使命

發(fā)布時間:2017-08-01 15:35

  本文關鍵詞:梁漱溟的教育思想與當代書院的使命


  更多相關文章: 梁漱溟 中國教育 書院


【摘要】:在中國現(xiàn)代史上,梁漱溟是現(xiàn)代新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也是一位具有獨特教育思想的教育家。他對于現(xiàn)代知識性學校教育之弊端的批評尤其切中當今教育的時弊,今天讀來依然令人警醒。在國人對于固有民族文化的信心有所恢復的今天,以弘揚傳統(tǒng)文化為己任的民間教育組織不斷涌現(xiàn),書院這一古老的教育制度正是其中一支令人矚目的力量。本文回顧、評價梁漱溟的教育思想,探討今天的書院如何定位、發(fā)展以及擔負怎樣的歷史文化功能,但愿對當今中國教育的健康發(fā)展有所裨益。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關鍵詞】梁漱溟 中國教育 書院
【分類號】:G40-09
【正文快照】: 在中國現(xiàn)代史上,梁漱溟是一位傳奇人物,他不僅是著名的思想家、社會活動家、現(xiàn)代新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也是一位具有獨特教育思想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既深受儒家教育傳統(tǒng)的影響,又具有世界眼光,是中國教育思想史上的一筆珍貴遺產。他對于現(xiàn)代知識性學校教育之弊端的批評尤其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馮爾康;;清代宗族的社會屬性——反思20世紀的宗族批判論[J];安徽史學;2012年02期

2 周良發(fā);唐建兵;;梁漱溟文化民族主義初探[J];保定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3 王曰美;;民國時期儒家政治思想的命運[J];北方論叢;2007年01期

4 伍玉林;王大鵬;;基于唯物史觀主體人的層面探析李約瑟問題[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9年04期

5 鄭師渠;;角色·個性:蔡元培與新文化運動[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6 王光;;論梁漱溟對西方政治概念的解讀[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7 杜萬陽,徐振嶺;評梁漱溟鄉(xiāng)村建設的理論與實踐[J];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04年05期

8 劉力紅,吳彤;試論中醫(yī)的實證問題[J];中國醫(yī)藥學報;2003年06期

9 晉聰明;;20世紀中國哲學發(fā)展回眸[J];才智;2008年10期

10 鄭金彪;;梁漱溟早期工業(yè)化思想新探[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孫崇文;;理想與實踐:鄉(xiāng)村教育運動中的陶行知和梁漱溟[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2 陳德安;;大同思想不是孔子的教育思想,而是漢儒的教育思想[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3 謝泳;;民國山西村政建設中的“制度設計”[A];2010年三晉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4 李智;王安平;;論抗戰(zhàn)時期中間勢力的憲政思潮[A];中國現(xiàn)代社會心理和社會思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張寶明;;新文化元典與“內圣外王”的演繹[A];傳統(tǒng)思想的近代轉換[C];2007年

6 楊東;;蘇維埃時期中共對基層權力的改造[A];科學發(fā)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八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員;建國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經驗[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夏淼;當代中國鄉(xiāng)村文明建設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3 李超;當代中國社會秩序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4 方新文;對話德育論[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魏霞;夕陽下的胡同[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6 廖濟忠;梁漱溟倫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7 周祥林;梁漱溟鄉(xiāng)村建設倫理思想與實踐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8 黃江蘇;周作人的文學道路[D];復旦大學;2011年

9 張冀;左翼小說革命敘事經驗的后世影響(1942-1966)[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10 何麗;柳州城市發(fā)展及其形態(tài)演進(唐~民國)[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磊;唯物史觀視野下的毛澤東與梁漱溟農民觀比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8年

2 何長江;中國當代室內設計中對傳統(tǒng)空間倫理的繼承[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9年

3 梁宇;試論梁漱溟對伍庸伯《大學》解的闡揚[D];杭州師范大學;2010年

4 高明;梁漱溟儒家民主思想探析[D];吉林大學;2011年

5 王雷生;錢賓四《論語新解》探微[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6 唐莉;梁漱溟人生倫理思想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張萍;科學發(fā)展觀視野下鄉(xiāng)村精英培育與農村社區(qū)發(fā)展[D];福建農林大學;2011年

8 向釗;現(xiàn)代化視角下對梁漱溟鄉(xiāng)村建設運動的分析[D];復旦大學;2011年

9 莊光勝;地方自治背景下的鄉(xiāng)村建設運動[D];山東大學;2011年

10 高金良;1927-1937山東農村合作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顧明遠;論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中國教育的影響[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2 吳翼鑒;古為今用話“續(xù)規(guī)”——讀《鹿洞書院續(xù)規(guī)》[J];江西教育;1982年11期

3 楊布生;“詩佛”吳嵩梁與書院教育[J];撫州師專學報;1991年04期

4 王增清;論中國古代的書院藏書[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1992年01期

5 李景文;清代河南書院藏書略論[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4期

6 朱漢民 ,肖永明;“傳統(tǒng)中國教育與二十一世紀的價值與挑戰(zhàn)”學術研討會述略[J];孔子研究;2002年05期

7 林永強;中國古代書院興盛原因考[J];黑龍江社會科學;2002年02期

8 “渝東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教育發(fā)展史研究”課題組;烏江下游民族地區(qū)清代書院的管理[J];涪陵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9 孫仲;;故鄉(xiāng)的書院[J];江西教育;2006年05期

10 ;考亭書院[J];社會工作下半月(理論);2007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布生;;朱熹創(chuàng)建竹林諸精舍與興復白鹿諸書院考[A];朱熹與閩學淵源——“延平四賢”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9年

2 羅秉圭;;李渤書院戀懷[A];中國書院論壇[3][C];2002年

3 徐冰云;徐進;;黃庭堅與華林書院[A];中國書院論壇[3][C];2002年

4 鄧洪波;;中國書院都是大學嗎?[A];中國書院論壇[3][C];2002年

5 江沛毅;;張煥綸與中國近代最早的新式小學[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6 曹運枝;;在江西省書院研究會第四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講話[A];中國書院論壇[3][C];2002年

7 閔正國;;在江西省書院研究會第四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講話[A];中國書院論壇[3][C];2002年

8 李才棟;;關于書院講會的幾個問題[A];中國書院論壇[3][C];2002年

9 王立賦;;吳嵩梁與鵝湖書院[A];中國書院論壇[3][C];2002年

10 刁山景;;理學名家與安福書院[A];中國書院論壇[3][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劉顯仁 通訊員 林明生、潘曉毅;蕭崗村民自籌93萬修復百年書院[N];廣州日報;2005年

2 李廣生 劉建岱;書院滄桑話源頭[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5年

3 禾麗采;古代的“書院”[N];云南政協(xié)報;2004年

4 本報記者 李艾凌;應天書院 千年前的“清華北大”[N];商丘日報;2009年

5 記者 張瀅;北師大成立“教育家書院”[N];中國教育報;2010年

6 ;靜樂陽光之話說岑山書院[N];忻州日報;2010年

7 記者 饒麗 卜勁文;6300米長書院南路通向幸福[N];長沙晚報;2010年

8 記者 洪虹;古今融合,再造繁華書院路[N];長沙晚報;2010年

9 肖雨;澳門大學獲資助發(fā)展住宿式書院[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10 李健武;中石書院 石排史上最早的正規(guī)學校[N];東莞日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兵;書院與科舉關系研究[D];廈門大學;2004年

2 張平海;中國教育早期現(xiàn)代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3 章小謙;傳承與嫁接:中國教育基本概念從傳統(tǒng)到現(xiàn)代的轉換[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4 陳時龍;明代中晚期講學運動:1526—1626[D];復旦大學;2004年

5 邵曉楓;百年來中國師生關系思想史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6 黃健江;20世紀末中國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fā)史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7 王彥力;走向“對話”[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8 王彩霞;二十世紀中國學校校訓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李秉中;教育均衡發(fā)展的制度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10 蘭軍;民國時期中國教育在國際教育論壇上的展現(xiàn)[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鋼;書院與兩宋理學運動初探[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2 馬泓波;北宋書院考[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3 王洪瑞;河南書院地理初探[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4 劉軍;淺論武漢地區(qū)書院的變革與消亡[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5 張顯運;簡論北宋時期的河南書院[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6 劉平;長江流域書院的學術研究[D];湖南大學;2001年

7 車紅霞;書院官學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8 張毅;中國自由教育思想的歷史追尋[D];湖南農業(yè)大學;2007年

9 張勁松;論書院的大學特征與大學精神[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

10 陳啟強;論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中的校企合作[D];四川師范大學;2008年

,

本文編號:60497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60497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99e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