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教育與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相關性研究
本文關鍵詞:公民教育與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相關性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公民 公民教育 媒介素養(yǎng) 媒介素養(yǎng)教育
【摘要】:"小悅悅"事件、摔倒的老人該不該扶,我國的公民素質在一次一次挑戰(zhàn)道德的底線,社會公德意識淡薄、公民意識欠缺等一系列公民教育問題引起了許多學者的重視。而一些媒體的失實報道也引起了學者對我國公民的媒介素養(yǎng)的重視。該文通過文獻分析的方法,闡明了公民教育和媒介素養(yǎng)的含義和內容,探究公民教育與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關系,找出二者相互促進的最佳方法,分析了具有影響力的公民媒介素養(yǎng)教育資源,旨在為我國基于公民教育理念的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順利開展提供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議。
【作者單位】: 東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信息技術學院;
【關鍵詞】: 公民 公民教育 媒介素養(yǎng) 媒介素養(yǎng)教育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基于公民教育視域的全民媒介素養(yǎng)教育課程體系建設與實踐研究”(項目編號:11YJA88001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G206;G40
【正文快照】: 一、中國公民教育和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現狀分析(一)中國公民教育的研究現狀分析我國公民教育研究開展得比較晚。由于歷史的原因,公民教育一直沒能引起足夠的重視。在新中國成立以前,就有人提出過公民教育問題。梁啟超是我國公民教育研究的開拓者,他在《新民說》里探討了國民改造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湯書昆;孫文彬;;中國媒介素養(yǎng)教育研究述評[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2 蔡騏;論媒介認知能力的建構與發(fā)展[J];國際新聞界;2001年05期
3 洪明,許明;國際視野中公民教育的內涵與成因[J];國外社會科學;2002年04期
4 李萍,鐘明華;公民教育——傳統德育的歷史性轉型[J];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5 萬明鋼;論公民教育[J];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6 卜衛(wèi);論媒介教育的意義、內容和方法[J];現代傳播-北京廣播學院學報;1997年01期
7 張冠文,于健;談媒介素養(yǎng)教育[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3年29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本報記者 俞水;[N];中國教育報;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張向東;論我國的公民教育[D];武漢大學;2004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寶權;;試論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yǎng)教育——從揚州大學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yǎng)調查談起[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4期
2 樂先蓮;;多元文化境遇中的公民資格觀與公民教育觀——加拿大公民教育實踐探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9年09期
3 王倩;媒介素養(yǎng)教育:一個值得關注的課題[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4 張建偉;;體育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教育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5 陳恬立;被“催熟”的報業(yè)集團——關于我國報業(yè)經濟的當代思考[J];編輯之友;2001年04期
6 陸曄;;媒介素養(yǎng)的全球視野與中國語境[J];今傳媒;2008年02期
7 陳丹;韓春艷;馬林;;中學生媒介素養(yǎng)現狀分析與啟示——以西安兩所中學為例[J];今傳媒;2010年08期
8 陳小川;白霞;霍媛媛;;西安市中學生網絡媒介素養(yǎng)教育調查分析[J];今傳媒;2011年10期
9 周雪芬;;融媒體時代:電視民生新聞創(chuàng)新之我見[J];今傳媒;2012年03期
10 張利潔;樊興博;李艷;;受眾視角下的農家書屋的調查與思考——以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農家書屋建設為例[J];圖書與情報;2010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進華;;中韓未成年人公民教育比較研究[A];“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公共文明論壇文集[C];2007年
2 林愛兵;;新媒介時代受眾:媒介素養(yǎng)、媒體素養(yǎng)和傳媒素養(yǎng)教育[A];全球信息化時代的華人傳播研究:力量匯聚與學術創(chuàng)新——2003中國傳播學論壇暨CAC/CCA中華傳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4年
3 郭中實;周葆華;陸曄;;媒介素養(yǎng)與公民素養(yǎng):一個理論關系模型[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Ⅱ)[C];2006年
4 林火燦;鄧靖;高健;黃沖;余易安;邢佰英;;留守兒童與流動兒童的媒介素養(yǎng)差異比較——對京皖兩所中學農民工子女的實證研究[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07):媒介素養(yǎng)與公民素養(yǎng)論文集[C];2007年
5 徐瑾;;互聯網時代上海高校媒介素養(yǎng)調查報告[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07):媒介素養(yǎng)與公民素養(yǎng)論文集[C];2007年
6 倪琳;;中國小學媒介素養(yǎng)調查及課程實施策略——一份來自上海的報告[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07):媒介素養(yǎng)與公民素養(yǎng)論文集[C];2007年
7 謝靜;陳俊美;;共意建構:媒介素養(yǎng)教育行動的動員與組織——以復旦大學“媒介素養(yǎng)行動小組”為例[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07):媒介素養(yǎng)與公民素養(yǎng)論文集[C];2007年
8 于春生;;市民新聞與公民媒介素養(yǎng)[A];中國傳媒大學第二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9 吳剛;;國際視野中的公民意識與公民教育[A];當代中國:發(fā)展·安全·價值——第二屆(2004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文集 (下)[C];2004年
10 謝明輝;;變革中的壓力和困境——寧夏廣電從業(yè)者的媒介認知調查[A];中國少數民族地區(qū)信息傳播與社會發(fā)展論叢(2010年刊)[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雪蓮;傳播學視角下的外宣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李新月;我國大學公民教育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3 趙瑞華;媒介文化與休閑異化[D];暨南大學;2011年
4 盧鋒;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本土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5 李先鋒;全球語境下的實用文章研究與教學應用[D];西南大學;2011年
6 韓丹;新中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變遷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7 王文嵐;社會科課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8 李朝東;論教育啟蒙與公民人格建構[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9 陳云奔;教學公平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10 張學波;媒體素養(yǎng)教育的課程發(fā)展取向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小海;大學生公民意識現狀及其與大學生個體因素的聯系[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2 畢薇;傳統德育的歷史局限及轉型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賈連瑩;中等職業(yè)學校世界公民教育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潘嫻;網絡暴力現象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5 許彤童;M媒體產業(yè)員工激勵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6 楊明嬌;和諧社會視野下高校公民教育初探[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7 宋桂秀;媒體在危機傳播中的問題及對策[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涂菁菁;論我國成人公民教育[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劉文;論媒介素養(yǎng)教育與高中語文教學[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霍永豐;影視傳媒教育中的審美幻象解析[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陸曄;;媒介素養(yǎng)的全球視野與中國語境[J];今傳媒;2008年02期
2 顧斌;;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多維視野[J];當代傳播;2006年03期
3 龔新瓊;;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歷史與前瞻[J];當代傳播;2007年04期
4 高峰;公民·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J];東北師大學報;2002年04期
5 洪明;試析社會轉型時期的韓國公民教育[J];當代韓國;2000年04期
6 洪明;韓國學校公民素質教育探略[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7 曾凡斌;;我國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理念反思[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6年06期
8 趙淵;;媒介素養(yǎng)教育本土化的意義建構和發(fā)展路徑[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7年09期
9 宋小衛(wèi);西方學者論媒介素養(yǎng)教育[J];國際新聞界;2000年04期
10 胡艷蓓;當代西方公民教育思想述評[J];國外社會科學;2002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宋倩;;國外教育信息拾零[J];基礎教育參考;2007年10期
2 劉瀏;張敏;;香港媒介素養(yǎng)教育特色分析與借鑒意義[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6期
3 公武;;資本主義國家公民教育簡況[J];思想政治課教學;1985年09期
4 王小俠;轉型時期的香港教育[J];沈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3期
5 劉國華;學校公民教育芻議[J];學術研究;1998年02期
6 ;公民教育目標與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J];學術研究;1999年01期
7 黃甫全;自我意識的發(fā)展與公民教育的基本策略[J];學術研究;1999年02期
8 歐世龍,劉小麗;公民教育與大學德育的契合[J];湖北社會科學;2003年10期
9 王紅;美國公民教育的目標、內容、途徑與方法綜述[J];外國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10 任儆;在大學推廣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J];電化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洪泉湖;;臺灣公民教育的實踐:以高級中學的教學為例[A];公民意識研究[C];2008年
2 李暉;趙慧敏;;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大學生公民教育與人的發(fā)展[A];新規(guī)劃·新視野·新發(fā)展——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天津學術文庫》(中)[C];2011年
3 香灼璣;;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開幕詞[A];21世紀中國公民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彭敬慈;;推動公民教育,從何人手?[A];21世紀中國公民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陳進華;;中韓未成年人公民教育比較研究[A];“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公共文明論壇文集[C];2007年
6 何志平;;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重點講詞[A];21世紀中國公民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王東哠;;關于公民教育基本內涵的思考[A];21世紀中國公民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趙達仕;;縱論公民教育的基本取向[A];21世紀中國公民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高峰;;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中的公民教育[A];公民意識研究[C];2008年
10 朱青君;;提倡體驗式的公民意識教育[A];公民意識研究[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馮琳;公民教育在美國[N];光明日報;2004年
2 王殿卿;擔起未成年人公民教育的重擔[N];光明日報;2005年
3 本報記者 王堯;反邪教應作為公民教育內容[N];人民日報;2001年
4 蘇頌興;公民教育:“我要愛國”[N];文匯報;2001年
5 臥松;公民教育欲為學生擴權[N];中國教師報;2007年
6 喬杉;掃盲與公民教育是兩回事[N];工人日報;2009年
7 王建一;公民教育 HR有責[N];北京人才市場報;2004年
8 邢永富;危機面前的公民教育思考[N];人民日報;2003年
9 全國政協委員 何悅;應加強中小學生的公民教育[N];人民政協報;2004年
10 ;公民教育推進成效顯著[N];人民政協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南長森;西北少數民族地區(qū)新聞傳播與國家認同研究[D];武漢大學;2012年
2 蘇守波;美國現代化進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付軼男;美國現代化進程中的公民教育與道德教育關系[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陳華;中國公民教育的誕生—課程史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5 沈研;學校公民素養(yǎng)教育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6 蘆雷;我國中小學公民教育目標與內容重構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2年
7 李新月;我國大學公民教育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8 盧鋒;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本土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9 范微微;多元文化社會中的國家認同:20世紀70年代以來加拿大公民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10 劉津池;當代媒介素養(yǎng)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德建;公民教育[D];河南大學;2003年
2 孔靜;重塑公民教育[D];廣西師范大學;2003年
3 張向東;論我國的公民教育[D];武漢大學;2004年
4 王瑞良;在思想政治課中加強公民教育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琳;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德育與公民教育的契合研究[D];青島科技大學;2010年
6 夏英華;公民教育融入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7 張越;傳統政治文化影響下的法國公民教育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8 岳書杰;澳大利亞中小學公民教育評價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9 張波;西方公民教育成型因素探析及對我國的啟示[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10 劉勇;關于器官捐獻的公民教育研究[D];清華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5889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588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