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手機成癮傾向與人際關系困擾和孤獨感的關系
發(fā)布時間:2024-01-25 16:13
目的:探討大學生手機成癮傾向與人際關系困擾、孤獨感的關系。方法:選取廣西4所本科學校的780名大學生(男生376人、女生404人),采用手機成癮傾向量表(MPATS)、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ICDS)、UCLA孤獨感量表(UCLA-LS)分別測量大學生的手機成癮傾向、人際關系困擾和孤獨感。采用結構方程模型和Bootstrap方法檢驗中介效應。結果:結構方程模型的通徑分析結果顯示,人際關系困擾可正向預測手機成癮傾向(β=0. 36,P <0. 001); Bootstrap方法分析結果顯示,孤獨感在大學生手機成癮傾向與人際關系困擾關系中的中介效應大小為0. 12,中介效應的95%可信區(qū)間為(0. 07,0. 16),中介效應量為0. 48。結論:大學生手機成癮傾向與人際關系困擾、孤獨感之間關系密切,孤獨感在手機成癮傾向與人際關系困擾關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文章頁數(shù)】:5 頁
【文章目錄】: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1.2 工具
1.2.1 大學生手機成癮傾向量表 (M obile Phone Addiction Tendency Scale, M PATS) [6]
1.2.2 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 (Interpersonal Com-prehensive Diagnostic Scale, ICDS) [23]
1.2.3 UCLA孤獨感量表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Loneliness Scale, UCLA-LS) [24]
1.3 統(tǒng)計方法
1.4 共同方法偏差控制與檢驗
2 結果
2.1 描述統(tǒng)計和相關分析
2.2 孤獨感的中介效應檢驗
3 討論
本文編號:3885139
【文章頁數(shù)】:5 頁
【文章目錄】: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1.2 工具
1.2.1 大學生手機成癮傾向量表 (M obile Phone Addiction Tendency Scale, M PATS) [6]
1.2.2 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 (Interpersonal Com-prehensive Diagnostic Scale, ICDS) [23]
1.2.3 UCLA孤獨感量表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Loneliness Scale, UCLA-LS) [24]
1.3 統(tǒng)計方法
1.4 共同方法偏差控制與檢驗
2 結果
2.1 描述統(tǒng)計和相關分析
2.2 孤獨感的中介效應檢驗
3 討論
本文編號:38851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885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