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改革批評——來自基層教師的另類思考
[Abstract]:Positive criticism is for progress, is for the disadvantaged groups and the voice of injustice. However, criticism is not equal to opposition, criticism can provide alternative thinking, criticism must have theoretical, logical or empirical basis. Thus, when people criticize a phenomenon, they may in turn accept the ideas or decisions of the people they criticize, because the main purpose of criticism is to enable the decision makers to think more carefully in the light of different voices when making decisions. This is where criticism is different from blind opposition in general. Society can be inherited with gratitude, and society should be criticized in order to progress.
【作者單位】: 浙江省溫州市教師教育院;
【分類號】:G525.1;G423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王策三;;關(guān)于課程改革“方向”的爭議[J];教育學報;2006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序;彭勤露;;英語教學“生活化”淺析[J];教學與管理;2006年19期
2 鄭其恭,梁妙儀;現(xiàn)代整合教學:理念與建構(gòu)[J];教育導刊;2005年10期
3 蔡寶來;晉銀峰;;課程改革中的教育理論創(chuàng)新問題[J];課程.教材.教法;2007年10期
4 林清華;;2006年基礎(chǔ)教育研究年度發(fā)展報告[J];當代教育科學;2007年07期
5 朱麗;;教育改革代價之審視[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6年20期
6 季銀泉;;初等教育課程改革:中國與世界的比較[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6年22期
7 劉碩;;“重建知識概念”辨[J];教育學報;2006年01期
8 王策三;;關(guān)于課程改革“方向”的爭議[J];教育學報;2006年02期
9 譚斌;;再論學生的需要——兼作對現(xiàn)階段合理對待學生需要的建議[J];教育學報;2006年03期
10 潘新民;張薇薇;;必須走出后現(xiàn)代知識觀——試論科學知識教育的作用與價值[J];教育學報;2006年04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史成明;中國現(xiàn)代語文教育的早期路向[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田良臣;語文科口語課程的多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俞紅珍;論教材的“二次開發(fā)”[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杜志強;領(lǐng)悟課程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5 鞏子坤;有理數(shù)運算的理解水平及其教與學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6 王澍;尋求恰當?shù)闹R論立場[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壯國楨;高職教育“行動導向”教學體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陳明宏;校長課程領(lǐng)導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鐘志華;理解性數(shù)學教學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10 余文森;個體知識與公共知識[D];西南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葉向陽;高中政治課研究性教學的理論與實踐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06年
2 陳莉;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政治課人文教育[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3 黃飛躍;課改實驗區(qū)教師教學行為變化的調(diào)查與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4 王冬梅;論新課程改革的阻力與對策[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5 馬燕;關(guān)于課堂教學評價相關(guān)問題的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6年
6 陽紅珍;建構(gòu)主義學習理論與我國課程改革[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7 劉學梅;中學地理新教材評價模型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8 李荊;德育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的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9 張亮;惠民縣第一實驗學校課程體系構(gòu)建的實踐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沈顯巖;初中數(shù)學課程標準分析與教學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王策三;認真對待“輕視知識”的教育思潮——再評由“應試教育”向素質(zhì)教育轉(zhuǎn)軌提法的討論[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4年03期
2 王策三;保證基礎(chǔ)教育健康發(fā)展——關(guān)于由“應試教育”向素質(zhì)教育轉(zhuǎn)軌提法的討論[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5期
,本文編號:23870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387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