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學習與接受性學習的有機結(jié)合
[Abstract]:Chines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advocate autonomy, cooperation, and explore learning methods. It emphasizes that students study actively and individuall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Therefore, in the new curriculum under the concept of open classes, observation classes, quality classes are almost inquiry learning, for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of receptive learning everyone some talk of color change, fear of avoiding. But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as the most basic and the most important two learning methods, the two have their own strengths and complement each other. What needs to be studied is how to effectively combine these two learning method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作者單位】: 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qū)振興路小學;
【分類號】:G420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馮麗;;新課程背景下的探究學習和接受學習[J];中國科技信息;2006年22期
2 楊朝鳳;;基于接受學習與探究學習的圖論教學設計與實踐[J];保山師專學報;2007年02期
3 潘連洪;;數(shù)學教學構(gòu)建探究學習方式的初論[J];教育藝術(shù);2006年08期
4 秋平;;新課程實施中的困惑與對策[J];新課程(小學版);2006年Z1期
5 柳棟;;定義網(wǎng)絡教學[J];中小學信息技術(shù)教育;2002年Z2期
6 王其珊;;給學生機會 讓學生學習——探索有效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法[J];科學大眾;2008年11期
7 常華;周國群;;學校體育教學內(nèi)涵在實踐中的反思[J];體育與科學;2007年04期
8 丁洪濤;薄雪松;韓芳;;探究學習對體育課教學效果的實驗研究[J];職業(yè)時空;2008年08期
9 孫玉紅;;研究性學習的理性追問——以語文課改為例[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10 李秀秀;曹繼蓮;苗深花;;化學教育高師生自主、合作與探究學習方式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J];化學教育;2011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晉川;;研究性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滲透[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歷史責任——中國科協(xié)2003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下)[C];2003年
2 陳亞敏;華清;;“新課程教學方式有效性”的辯證思考與實踐[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理科專輯)[C];2006年
3 王鐵瑜;;適應時代需求,改變學習方式[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4 徐建華;;實施有效物理課堂教學的實踐思考[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理科專輯)[C];2006年
5 桑逾方;;有機融合,有為發(fā)展——衛(wèi)星通信在上海應急通信局的應用[A];2009中國衛(wèi)星應用大會會議文集[C];2009年
6 吳新斌;;傳統(tǒng)神韻與現(xiàn)代審美的有機融合 黃永xは肪縹杳郎杓破牢鯷A];中國戲劇獎·理論評論獎獲獎論文集[C];2009年
7 王躍飛;;構(gòu)建自主和諧的地理課堂的策略[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五)[C];2009年
8 倪孟麟;孟繁利;;光環(huán)境建設在城市整體規(guī)劃中的意義——城市照明與城市建設有機融合共生共榮[A];中國照明論壇——城市照明節(jié)能規(guī)劃、設計與和諧發(fā)展科技研討會專題報告文集[C];2009年
9 錢金花;;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A];校園文學編輯部寫作教學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殷秋燕;葛華;;語言活動中的節(jié)奏藝術(shù)——談語言與節(jié)奏的有機融合[A];校園文學編輯部寫作教學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愛玲;讓學生在接受中探索[N];陜西日報;2003年
2 記者 章瑩邋實習生 姚雪;入湖河道整治著眼“有機融合”[N];無錫日報;2007年
3 山西師范大學文學院 武永明;正確處理接受學習和探究學習的關(guān)系[N];光明日報;2011年
4 鄭定平;浙粵商幫理應有機融合[N];民營經(jīng)濟報;2006年
5 焦新;法制教育要與學科有機融合[N];中國教育報;2007年
6 記者 岳麗萍;經(jīng)營活動與社會責任有機融合[N];山西政協(xié)報;2008年
7 中國移動副總裁中國鐵通董事長、黨委書記 趙吉斌;發(fā)揚抗震精神 推動有機融合[N];通信產(chǎn)業(yè)報;2008年
8 劉建;數(shù)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N];濟寧日報;2007年
9 本報記者 于德福 本報特約記者 徐國端;體制差異,,讓探采一體化之路舉步維艱[N];地質(zhì)勘查導報;2007年
10 殷元元;人防建設經(jīng)濟建設城市建設相互促進有機融合相得益彰[N];黃山日報;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姜麗華;論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2 高慎英;論學習方式的變革及其知識假設[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3 曹俊軍;反思與構(gòu)想:我國基礎(chǔ)教育新課程改革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4 石建平;復合生態(tài)系統(tǒng)良性循環(huán)及其調(diào)控機制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5 童舜華;病證結(jié)合論治的文獻研究[D];上海中醫(yī)藥大學;200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鮑艷華;從接受到自主:語文學習方式的質(zhì)變[D];浙江師范大學;2011年
2 夏兵;探究學習方式在人地關(guān)系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3 黃金海;物理教學中探究學習與接受學習關(guān)系的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4 張祥瑞;高中物理接受學習與探究學習綜合運用初探[D];江西師范大學;2007年
5 邵興梅;中職政治專題探究學習方式及支撐資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陳志容;研究性學習和接受性學習整合探討[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7 楊文健;試論化學“研究性學習”與“接受性學習”的整合[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8 李林;商業(yè)建筑綜合體與城市空間的有機融合[D];湖南大學;2007年
9 唐海玲;論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探究學習方式的建構(gòu)主義理論基礎(chǔ)[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10 羅萌;探究學習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3738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373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