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的本質:教學活動文本
[Abstract]:The nature of textbooks is still a controversial issue. From the angle of view of activity and communication, the essence of textbook is the text of teaching activity, which contains three meanings: the essence of textbook is teaching, the essence of textbook is the system of teaching activity, the essence of textbook is the system of teaching activity, the essence of textbook is the system of teaching activity, the essence of textbook is the essence of teaching activity. The essence of textbooks is the text of teaching activities. The basic implication lies in the fact that the textbook is a tool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itiative, autonomy, creativity and sociality. Recognizing the nature of textbook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sign of textbooks, the reform of teacher-stud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作者單位】: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課程教學研究中心;
【基金】: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2010年度教育部重點課題“教學方式變革中的公民素養(yǎng)教育研究”(課題批準號:DEA10022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G423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賀金茹;;從笑語“嬰兒”到哭泣的“寧姑”——男權社會女性失語化與柔弱化的悲劇歷程[J];蒲松齡研究;2010年01期
2 譚大友;政治本體探析[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01期
3 楊競業(yè);人的本質的多維哲學反思——以“經驗的預設”與“預設的經驗”為路徑[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4 段勇;涂效華;;略論馬克思主義社會發(fā)展動力理論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03期
5 稅尚軍;;正視問題 突出重點 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S1期
6 周智健;徐剛;;保障農民主體地位是新農村建設的關鍵[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1期
7 王浩斌;王飛南;;試論政治倫理化的底線、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會的制度生態(tài)訴求[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3期
8 鄧宏烈;;論康德哲學的批判精神[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9 李銀兵;;淺析馬克思自由觀的科學含義、基本特點和基本內容[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10 白立強;;唯物史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炳林;;思想爭鳴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2 顏杰峰;;黨內民主建設必須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3 李懷濤;;科學發(fā)展觀是馬克思主義的新發(fā)展[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基本問題研究[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5 楊生平;;新中國60年我國意識形態(tài)理論回顧與反思[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6 陳明凡;;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共和國的靈魂[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7 喬旋;;淺析馬克思、恩格斯的國家形象觀[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8 趙春明;;改革: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與發(fā)展[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9 吳群芳;;和諧社會視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達中的政府職能[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體系、主體幻覺與意識形態(tài)國家機器的職能——阿爾都塞意識形態(tài)理論探析[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丁建軍;宋朝地方官員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現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實證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夏菲;論英國警察權的變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徐佳;生態(tài)語言學視域下的中國瀕危語言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秦曼;海洋漁業(yè)資源資產的產權效率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8 蘇勇;解構批評:形態(tài)與價值[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余正琨;論科學發(fā)展觀對三大規(guī)律認識的豐富與發(fā)展[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王員;建國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經驗[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三三;基于新農村視角下的農民宗教信仰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余曉玲;以農地為依托構建農村養(yǎng)老保障制度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丁玲;武漢部屬高校民主黨派成員參政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4 周榮;社會性別視角下的農村女性政治參與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5 林冬妹;粵東黃獅村貧困人口生存狀況及改善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6 徐本禹;百里杜鵑風景名勝區(qū)農村人力資源開發(fā)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7 賈蓓;新世紀都市類報紙女性報道現狀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8 韓家勤;馬克思主義灌輸理論的當代價值及其實現路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9 路明;企業(yè)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機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10 黃桂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勵機制構建[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憲桂;現代教學新觀念探討[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01期
2 胡德勇;松下WE—7700N型教學系統(tǒng)故障分析和維修[J];外語電化教學;1995年02期
3 張振華,文士明,涂金蘭;基于自組織理論的教育教學模型分析[J];長沙電力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4 唐艷秋,郭江,高福祥,吳杰宏;機場客運CBT教學系統(tǒng)的設計和實現[J];沈陽航空工業(yè)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5 劉純芳;計算機網絡教學系統(tǒng)中的適應性研究[J];文教資料;2005年25期
6 朱德全;;教學系統(tǒng)對話機制的生成與教學設計[J];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7 李yN;;教學生成的系統(tǒng)特性分析[J];教育評論;2006年05期
8 宋天明;武愛萍;;現代信息技術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年30期
9 楊開城;林凡;;教學系統(tǒng)的IIS圖分析法及其實證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0年02期
10 丁衛(wèi)澤;錢小龍;;技術支撐下的教學系統(tǒng)評析:解構與重構[J];電化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岳振軍;鄭學瑜;;網絡教學系統(tǒng)評估問題研究[A];電子高等教育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 吳麗萍;白揚文;;教學過程的同異反管理模式[A];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進展——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論文集(第4卷)[C];1997年
3 李傳榮;桂來根;;基于網絡下智元整合的思路[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二卷)[C];2005年
4 曹寧;湯為民;馬池珠;;科教電視教學的系統(tǒng)觀[A];信息時代科技情報研究、科技期刊編輯學術論文集[C];2004年
5 李勤;邱建華;;人·生命·生活·生成——關于生活德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初探[A];《新時代的腳步聲》之三——“陶花”綻放江南岸[C];2002年
6 王立偉;;小學生交往心理及其引導[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九屆全國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7 陳煥東;余先川;羅燁;;E-Learning信息技術現狀分析與展望[A];圖像圖形技術與應用進展——第三屆圖像圖形技術與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8 楊小鋒;;夯實網絡校本研修 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一)[C];2009年
9 馮建軍;;人的主體地位的發(fā)現與教育理論的發(fā)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張莉;彭蜀晉;;提高科學教育數字化課程資源共享效果的思考[A];第五屆全國科學教育專業(yè)與學科建設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童莉;教科書設計應增強知識的親和力[N];人民日報;2007年
2 全國政協(xié)委員 龐巨豐;改變傳統(tǒng)教師教育模式[N];人民日報;2006年
3 史習江;性別平等意識走進教科書[N];中國婦女報;2005年
4 胡麗清;瞧不起教師的培訓咋能受歡迎?[N];中國教育報;2005年
5 瑯舟;IT職業(yè)教育步入“衛(wèi)星時代”[N];中國教育報;2007年
6 楊莉娟;該如何創(chuàng)設有效的課堂活動?[N];中國教育報;2006年
7 河南省浚縣教育科學研究所 王海峰 張明新;從“教案”到“學案”如何轉變?[N];中國教育報;2005年
8 韓婧;IT培訓步入“衛(wèi)星時代”[N];北京人才市場報;2007年
9 湯碩平;工會在學校文化建設中具有重要作用[N];大連日報;2010年
10 萬桂珍;應加強青少年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N];濟寧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衛(wèi)國;數字化聚合環(huán)境中的課堂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2 王囡;活動教學中的活動方式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3 張家瓊;教學網絡組織系統(tǒng)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4 岳欣云;教師研究的反思與再探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余嘉云;生態(tài)化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6 馮季林;教學的游戲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7 王忠厚;從混沌走向協(xié)同:課堂教學系統(tǒng)自組織境域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8 潘洪建;知識視域中的教學革新[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9 高宏卿;基于網格的遠程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10 陳品德;基于Web的適應性學習支持系統(tǒng)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韋軍;基于COM的網絡多媒體教學系統(tǒng)[D];南京理工大學;2002年
2 李龍江;基于WEB的多媒體遠端教學系統(tǒng)[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1年
3 劉根萍;網上示例演練教學系統(tǒng)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4 方薈玲;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tǒng)的分析與設計[D];沈陽工業(yè)大學;2002年
5 董啟雄;軍事訓練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2年
6 林巧;我國現代遠程教育以學習過程為中心的教學系統(tǒng)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3年
7 楊波;網絡多媒體教學系統(tǒng)的應用研究——多媒體日本語教學系統(tǒng)的研制[D];天津工業(yè)大學;2001年
8 夏飛;論教室墻飾的德育意蘊[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9 趙昭;本體自動構建技術研究及其在教學中的應用[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10 姜超;開放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3411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341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