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遠程教育論文 >

教育中存在什么文化——兼論教育人類學與民族志的研究取向

發(fā)布時間:2018-08-11 15:47
【摘要】:在世界范圍內(nèi),教育不再是少數(shù)人的特權(quán),不同民族、種族、社會階層、性別的群體都成為了教育的對象。移民和邊緣群體成員的加入大大豐富了當今學生群體的來源和學校的文化差異。然而,在我國的教育研究中,對于文化的關(guān)注卻嚴重滯后,不管是宏觀的政策層面,還是微觀的課堂互動層面,都缺少對于文化的討論。教育民族志作為一種研究路徑,從一開始就關(guān)注學校內(nèi)外、教與學的過程中普遍存在的文化力量以及基于文化的價值沖突和權(quán)力博弈。
[Abstract]:In the world, education is no longer the privilege of minorities, different ethnic, social class, gender groups have become the object of education. The addition of immigrants and members of marginalized groups has greatly enriched the sources of student groups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schools. However, in the educational research of our country, the attention to culture is seriously lagging behind, both macro policy level and micro classroom interaction level, lack of cultural discussion. As a research path, educational ethnography has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the cultural power, the conflict of value based on culture and the power game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beginning.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
【基金】: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市重點支持學科“教育經(jīng)濟與管理”的資助
【分類號】:G40-056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安徽廣播電視大學畢業(yè)生追蹤調(diào)查課題組;安徽電大開放教育畢業(yè)生追蹤調(diào)查報告綜述[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2 畢磊;安徽電大開放教育畢業(yè)生追蹤調(diào)查訪談活動結(jié)果與分析[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3 呂新萍;從知識、方法多元性看社會工作研究多元化[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4 張蕾;李偉明;;高水平中學生運動員培養(yǎng)新路探析——解讀清華大學“馬約翰”體育特長班辦學模式[J];安徽體育科技;2006年06期

5 劉新學;;心理學量化研究范式的思考[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6 錢銘怡;章曉云;黃崢;張智豐;聶晶;;大學生網(wǎng)絡(luò)關(guān)系依賴傾向量表(IRDI)的初步編制[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6期

7 呂新強;百年來學習理論的研究和發(fā)展[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8 常永才,孟雅君;中國比較教育研究方法的革新:文化人類學視角[J];比較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9 徐改;RUC式“生活歷史法”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10 張紅川,王耘;論定量與定性研究的結(jié)合問題及其對我國心理學研究的啟示[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5條

1 張玲;黃瀊飛;;大學英語課堂教師情感滲透的作用[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蔡煒;;論新時期小學生集體榮譽感的培養(yǎng)[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二專輯)[C];2006年

3 毛凌瀅;;論《雷雨》與《俄狄浦斯王》中的亂倫母題及倫理命運觀[A];“湖北作家與外國文學”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羅琴;;中美音樂課程標準比較——多元文化音樂教育[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5 馬力;;在“方法”的岔路口徘徊——對音樂教育研究方法的哲學解釋學思考[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史秋衡;高等教育產(chǎn)業(yè)的特殊性研究[D];廈門大學;2001年

2 李善良;現(xiàn)代認知壓觀下的數(shù)學概念學習與教學理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3 鄧鑄;問題解決的表征態(tài)理論與實證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4 賀寨平;農(nóng)村老年人社會支持網(wǎng)[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李原;員工心理契約的結(jié)構(gòu)及相關(guān)因素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2年

6 何仲愷;體質(zhì)與健康關(guān)系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1年

7 劉新民;中小學體育教學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2年

8 閻光才;識讀大學:組織文化的視角[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9 張遠增;高等教育評價方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10 郅庭瑾;為何而教[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丹;國俗語義對比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2 孫文浩;非制式評量透視[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3 常亞慧;教學認識方式考察[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4 狄飛;幼兒英語浸入式教學的研究與實驗[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5 陳金龍;西北貧困地區(qū)小學校本師資培訓研究與實驗[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6 徐冰鷗;西北貧困地區(qū)農(nóng)村小學教師實踐知識的敘述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7 陳柏華;西北貧困地區(qū)小學校本管理的研究與實驗[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8 焦煒;課程行動研究探析[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9 張軍梅;漢族、回族高中生生涯發(fā)展特點及與學業(yè)成就關(guān)系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10 沈暉;課堂教學中的機會均等——一種人種志的探索[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巴戰(zhàn)龍;簡論人類學視野中的教育研究[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2 馮增俊;;教育人類學未來發(fā)展展望[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3 滕星,巴戰(zhàn)龍;從書齋到田野——談教育研究的人類學范式[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沈麗萍;教育人種志:概念與歷史[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靜;;教育人類學視角下的師生關(guān)系[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0年09期

2 海路;;一部推進中國教育人類學本土化研究的力作——評滕星的《教育人類學的理論與實踐》[J];民族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3 祁曉霜;;人類學與教育學的結(jié)合及其對我國教育的啟示[J];安徽農(nóng)學通報;2006年13期

4 張宏宇;;教育人類學在中國的發(fā)展及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J];高教論壇;2010年09期

5 郭嵐;;錢民輝的《多元文化與現(xiàn)代性教育之關(guān)系研究——教育人類學的視野與田野工作》出版[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6 鐘言;;教育人類學[J];全球教育展望;1987年06期

7 孫福萬;遠程教育的空間觀——從人類學的觀點看[J];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2005年02期

8 ;教育人類學[J];現(xiàn)代大學教育;1989年02期

9 蘇德,馮躍;文化教育人類學視野下的校本課程開發(fā)[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10 張曉燕;馬永清;;教育人類學視野下的毒品預(yù)防教育[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志;王佑華;;學校文化的發(fā)展和診斷[A];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余影麗;;關(guān)于教育人類學學科發(fā)展的若干思考——從教育人類學與人類學、教育學、民族教育學的關(guān)系分析[A];“首屆中國教育人類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何曉雷;;構(gòu)建中國本土化的教育人類學[A];“首屆中國教育人類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滕志妍;;關(guān)于中國教育人類學學科建設(shè)的幾個問題[A];“首屆中國教育人類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黎軍;趙翔宇;;試論教育科學研究創(chuàng)新——以教育人類學為視角[A];“首屆中國教育人類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岳天明;;試論我國教育人類學的學科定位與學科精神[A];“首屆中國教育人類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祁進玉;;教育人類學研究:中國經(jīng)驗30年(1978~2008)[A];中國少數(shù)民族教育學會第一次學術(shù)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8 常永才;王欣冉;;何以促進今日教育人類學研究的發(fā)展:美國學習研究的啟示[A];“首屆中國教育人類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王寶森;;文化價值觀對大學生心理成長之影響[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大學生心理咨詢專業(yè)委員會全國第七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shù)交流會暨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十周年紀念大會論文集[C];2001年

10 于村;;舉素質(zhì)教育大旗 走全面發(fā)展道路[A];邁向新世紀[C];199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巴戰(zhàn)龍 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fā)展與公共政策學院;跨文化看教育人類學[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2 袁同凱 南開大學社會學系;George D.Spindler 之文化教育人類學觀[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3 北京教育學院校長研修學院 涂元玲;“文化中的教育”:美國教育人類學[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4 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院 海路;教育人類學在中國的發(fā)展[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魯平;解讀上海外語教育:歷史與文化語境的嬗變[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曹世敏;道德教育文化引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3 李殿森;論課程知識的社會建構(gòu)[D];西南大學;2006年

4 趙國宏;少數(shù)民族文化網(wǎng)絡(luò)傳承的教育人類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5 趙淑巖;以校本課程建構(gòu)透視牧區(qū)教育的自由與多元[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6 吳曉玲;走近教學想象力[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7 巴戰(zhàn)龍;人類學視野中的學校教育與地方知識[D];中央民族大學;2008年

8 黃忠敬;知識·權(quán)力·控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9 白蕓;理解學生文化[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10 王海燕;地域文化與課程[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慶軍;學校品牌的視覺形象研究[D];江南大學;2005年

2 李甜;美國教育人類學發(fā)展歷程及啟示[D];西南大學;2010年

3 白芳麗;以庫恩“范式”理論反思我國教育人類學學科發(fā)展[D];西南大學;2010年

4 廉麗娜;費孝通教育人類學思想探析[D];西南大學;2011年

5 鹿曉瑩;斯平德勒教育人類學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6 楊會;德國、奧地利的教育人類學初探[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7 李恬;中國教育人類學研究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8 陳鳳娥;“狀元村”的教育人類學考察[D];廣西民族大學;2012年

9 王婧;奧格布(John Uzo Ogbu)教育人類學思想探析[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10 陽賢;面具下的教育[D];西南大學;2006年

,

本文編號:217744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17744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0a01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