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現(xiàn)代人的生存困境與教育危機——兼論本真教育對人之生存意義的關照
本文選題:現(xiàn)代人 切入點:生存困境 出處:《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年28期
【摘要】:在一個科學崇拜、技術至上的時代里,人類生存的意義趨向虛無,教育也遭遇諸多危機。教育的智慧和情感屬性被遮蔽,教育與人的心靈疏遠,人的精神世界逐漸被冷落。教育必須回歸本真狀態(tài),通過拷問生存的意義追尋人性的完善,本真教育必須尋求自身的根基和品格,它的核心任務是豐富人的意義世界,根本指向于人之德性的養(yǎng)成,其神圣使命在于引導人把握生活的藝術。
[Abstract]:In an era of scientific worship and technological supremacy, the significance of human existence tends to be nihilistic, and education is confronted with many crises.The intellectual and emotional attributes of education are obscured, education is alienated from the human mind, and the spiritual world of human beings is gradually neglected.Education must return to the original state, pursue the perfection of human nature through torture the meaning of existence, and the true education must seek its own foundation and character. Its core task is to enrich the meaning world of human beings, and to point to the cultivation of human virtue.Its sacred mission is to guide people to grasp the art of life.
【作者單位】: 江南大學田家炳教育科學學院;
【基金】:江南大學區(qū)域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追求好的教學——教學倫理性之研究》(項目編號:JUSRP111A58)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類號】:G40-0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魯潔;教育的返本歸真——德育之根基所在[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雪;;杜威的認識論對“二元論”的“克服”[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3期
2 周穎;;交往實踐視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2年02期
3 吳麗兵,陳賢忠;人的全面發(fā)展視界中的高校德育思考[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4 陳虹;;西方現(xiàn)代童話中的成長儀式原型及文化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5 唐勇,朱長華;學校教育資源分配探討[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6 楊漢麟;李賢智;楊佳;;余家菊留英時期的教育活動與思想述評[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7 韓傳信;;農村中小學教師德育素養(yǎng)提升途徑的探討[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8 楊鳳仙;;關于校本教研建設的思考[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9 熊春林;黃正泉;熊亮;;高等農業(yè)院校應用型人才人文素質教育課程體系改革[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34期
10 楊漢麟;李賢智;楊佳;;余家菊留英時期的教育活動與思想[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崔立宏;;談高校創(chuàng)新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A];創(chuàng)新沈陽文集(B)[C];2009年
2 崔立宏;;談高校創(chuàng)新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A];科技創(chuàng)新與產(chǎn)業(yè)發(fā)展(B卷)——第七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暨渾南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發(fā)展論壇文集[C];2010年
3 張立華;;實踐教學的理論基礎及其現(xiàn)實選擇[A];2010北京高教學會高職研究會學術年會“金商祺”杯優(yōu)秀論文專輯[C];2010年
4 劉法虎;;美國兩大高校分類研究的經(jīng)驗與借鑒[A];2009年首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5 段會冬;;從農村城鎮(zhèn)化看農村教育的目標定位問題[A];2009年首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6 ;我讀《民主主義與教育》[A];第二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7 王春燕;;打造中國人自己的幼兒園課程——以陳鶴琴為代表的幼兒園課程變革為例[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8 李長偉;韓鐘文;;淺論康德的實踐教育學[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9 舒志定;;馬克思教育思想的人文特質探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汪思鋒;;試析雅斯貝爾斯的師生生存交往理論[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向海英;學前教育課程創(chuàng)生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陳敏華;高中教學領導力模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郝進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發(fā)展戰(zhàn)略與戰(zhàn)略管理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4 劉義;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研究:概念、歷史與實踐[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5 孫峰;當代中國德育價值觀的變革[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倫價值的重構[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王強;馬克思主義環(huán)境利益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趙方杜;身體規(guī)訓:中國現(xiàn)代性進程中的國家權力與身體[D];南開大學;2010年
9 孫經(jīng)國;從理想性政治哲學到現(xiàn)實性政治哲學[D];南開大學;2010年
10 劉穎;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價值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賈麗穎;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文化的重新理解與建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姜超;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情況的調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呂云濤;學校教育中不當懲罰問題探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盧楠;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機制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5 羅珍資;基于生態(tài)學的大學生自主管理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6 馮秋珍;教師課堂教學行為與教學智慧的相關性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7 曲盛男;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倫理思想探析[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8 任利娟;一位市級骨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敘事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王泓硯;遼寧高職旅游專業(yè)“訂單式”人才培養(yǎng)的問題及成因分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趙曉楠;中學生責任意識教育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施兆莉;;靈與肉的對抗 心與物的沖突——論《欲望號街車》的主題沖突[J];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2 陳麗紅;王曉祥;;現(xiàn)代知識女性的生存困境——對陳染小說的一種解讀[J];現(xiàn)代語文(文學研究版);2006年12期
3 張玉梅;;儒家人文精神度越現(xiàn)代人的異化困境之可能[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4 夏冰;;論余華《活著》的生存哲學[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5 潘慶玉;;想象力的教育危機與哲學思考(上)[J];當代教育科學;2010年15期
6 李旭;;善之為善的艱難與善者沉淪的悲劇——評許春樵的長篇小說《放下武器》[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7 種海峰;;生態(tài)理性:現(xiàn)代人生存困境的文化澄明[J];河北學刊;2010年06期
8 江永霞;現(xiàn)實的夢境——《推銷員之死》的悲劇感悟[J];巢湖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9 吳劍;吳帥;;科技時代人類困境的倫理分析[J];河北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10 趙健偉;;童殤 關于當下教育危機的文化思考[J];語文新圃;2009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牛同燎;閻育華;;現(xiàn)代人和古代女尸頭發(fā)的觀察分析[A];第四次全國電子顯微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1986年
2 陳曉芳;;淺論《基坑》主人公的生存困境及其悲劇性[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崔守同;;試述素質教育與現(xiàn)代人的培養(yǎng)[A];河南省學校管理與學校心理研究會第九次年會交流論文論文集[C];2004年
4 周學奉;;創(chuàng)新與“現(xiàn)代人”的契合點是高揚人的主體性[A];貴州省社會學學會“民族、區(qū)域、社會發(fā)展研討會”暨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5 Chin-Kun Hu;;Molecular Models of Biological Evolution[A];全國復雜系統(tǒng)研究論壇論文集(一)[C];2005年
6 王艷;;懷舊:現(xiàn)代人的詩意棲居——新時期以來美術中的懷舊表現(xiàn)[A];中央美術學院青年藝術批評獎獲獎論文集(2011年)[C];2012年
7 林虹;;現(xiàn)代人急需要提高生命能量[A];第三屆中和亞健康論壇暨2009·亞健康產(chǎn)業(yè)展覽會論文集[C];2009年
8 張軻;;以德為先:現(xiàn)代人本管理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契合[A];2002中國未來與發(fā)展研究報告[C];2002年
9 石云龍;;現(xiàn)代人價值觀的折射——試評懷特筆下人物形象斯坦·帕克[A];走向21世紀的探索——回顧·思考·展望[C];1999年
10 郭煥宇;;嶺南地域性園林文化傳統(tǒng)的現(xiàn)代展示[A];第十五屆中國民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楊星宇;蒼涼背后的惻隱之心[N];人民政協(xié)報;2006年
2 章聞;北京靜電設備廠如何走出生存困境[N];中國工業(yè)報;2003年
3 肖經(jīng)棟;中小會展中心如何走出生存困境[N];中國經(jīng)營報;2004年
4 高宏亮;讓晉劇院團走出生存困境[N];太原日報;2011年
5 馮亦珍;迪比特大量裁員命懸一線[N];經(jīng)濟參考報;2006年
6 記者 張麗娜;內蒙古:希望小學怎么辦沒了希望?[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7 四川省樂山市政協(xié) 宋德福 陸九農;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如何擺脫生存困境[N];人民政協(xié)報;2003年
8 本報評論員 李勝;“高速通”為何陷入生存困境[N];深圳商報;2006年
9 宋德松 畢春佳;探解券商生存困境[N];天津日報;2004年
10 ;不要將女性視角特殊化[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洪琛;荒誕的人——加繆文學思想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2 曾林;論科技時代人類生存的困境[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3 籍曉紅;行走在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D];浙江大學;2009年
4 王璐;困境中的反叛與突圍[D];吉林大學;2008年
5 祝平;烏云后的亮光[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6 張彬;當代中國人的現(xiàn)代化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7 趙會華;醫(yī)易養(yǎng)生心理學思想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8 苗永敏;拒絕妥協(xié)[D];蘇州大學;2010年
9 劉永謀;?碌闹黧w解構之旅[D];中國人民大學;2005年
10 吳玉軍;非確定性與現(xiàn)代人的生存[D];北京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愛榮;科學技術視域下國人生存困境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2年
2 徐子茼;女性狀態(tài)的個人化書寫[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3 李翠;論尤鳳偉小說中的生存書寫[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4 楊帆;生存困境中的不懈突圍與瑣屑化生存中的積極追求[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5 馮麗麗;困境中的自我追尋[D];四川外語學院;2010年
6 胡溶;《晃來晃去的人》中現(xiàn)代人的生存困境[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7 鄒喜;對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關系的批判性反思[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8 夏雨;格非的世界[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9 袁曉斌;生存困境的無盡歌哭[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10 侯代芬;后現(xiàn)代生存困境中的悲劇精神問題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7226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722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