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APP對大學生運動社交的影響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2-06 18:56
隨著國家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大眾物質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改善,人們開始注重個人的身心發(fā)展,健身鍛煉成為當下最流行的大眾社會活動之一,全民健身的風潮席卷而來。在我國體育產(chǎn)業(yè)政策的引導下,“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體育”的跨行轉型,成功地帶動了體育產(chǎn)業(yè)的新發(fā)展。運動APP的誕生,改善了大眾參與運動的方式,不僅為大眾帶來了生理上的健康引導,同時還作為移動媒體為大眾帶來了心理上的娛樂效用,運動社交時代由此到來。如今的在校大學生多為90后群體。90后作為目前社會的消費主力軍,絕大多數(shù)正在消費著運動APP。他們對于運動社交帶來的效用也極具發(fā)言權。本研究從傳播學的“使用與滿足理論”出發(fā),借助心理學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與企業(yè)經(jīng)營的CS經(jīng)營戰(zhàn)略為運動APP的功能劃分依據(jù),抽取550名廣州市高校大學生為研究樣本:對大學生使用運動APP功能的情況、使用動機與滿足程度進行調查,從而探討大學生參與運動社交的情況與運動APP對于其運動社交的影響力。結果顯示:運動APP在大學生群體中的使用率普遍較高,大學生對于運動社交的概念較為了解,與此同時,通過運動APP所構建的功能平臺,能夠很好地體驗運動社交帶來的樂趣。但仍有部分的大...
【文章頁數(shù)】:8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1.1 經(jīng)濟發(fā)展與政策助力
1.1.2 智能手機新媒體普及
1.1.3 大學生社交消費軍崛起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義
1.3.1 理論意義
1.3.2 現(xiàn)實意義
第二章 文獻綜述
2.1 運動APP概述
2.2 運動APP與運動社交
2.2.1 運動社交的誕生
2.2.2 運動APP發(fā)展及社交投入的現(xiàn)狀
2.3 運動APP與大學生
2.4 述評
第三章 研究對象及方法
3.1 研究對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獻資料法
3.2.2 邏輯分析法
3.2.3 問卷調查法
3.2.4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第四章 分析與討論
4.1 相關概念界定與理論概述
4.1.1 相關概念界定
4.1.2 相關理論概述
4.2 大學生使用運動APP的總體概述
4.3 運動APP大學生用戶的總體概述
4.3.1 大學生用戶使用運動APP的類型
4.3.2 大學生用戶對于運動APP功能的選擇
4.3.3 大學生用戶對于“運動社交”的了解
4.3.4 大學生用戶對于“運動社交”的認同
4.3.5 小結
4.4 運動APP對大學生運動社交的影響
4.4.1 運動APP對大學生運動資訊交流方面的運動社交影響
4.4.2 運動APP對大學生運動學習監(jiān)督方面的運動社交影響
4.4.3 運動APP對大學生運動娛樂休閑方面的運動社交影響
4.4.4 運動APP對大學生個人整合方面的運動社交影響
4.4.5 運動APP對大學生社會整合方面的運動社交影響
4.4.6 運動APP對大學生運動消費訂購方面的運動社交影響
4.4.7 大學生運動社交開展情況及男女生差異總覽
4.4.8 運動APP各功能滿足大學生運動社交的情況
4.4.9 各類運動APP對大學生運動社交滿意度的影響
4.4.10 小結
4.5 未曾使用運動APP大學生的總體概述
4.5.1 未曾使用運動APP大學生的日常運動頻率
4.5.2 未曾使用運動APP大學生的運動影響因素
4.5.3 未曾使用運動APP大學生對“運動社交”的了解
4.5.4 未曾使用運動APP大學生對“運動社交”的認同
4.5.5 未曾使用運動APP大學生對“運動社交APP”的功能要求
4.5.6 小結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5.2 建議
5.2.1 構建運動社交的CS經(jīng)營戰(zhàn)略觀
5.2.2 樹立大學生的正向運動社交觀
參考文獻
附錄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謝
附件
本文編號:3736432
【文章頁數(shù)】:8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1.1 經(jīng)濟發(fā)展與政策助力
1.1.2 智能手機新媒體普及
1.1.3 大學生社交消費軍崛起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義
1.3.1 理論意義
1.3.2 現(xiàn)實意義
第二章 文獻綜述
2.1 運動APP概述
2.2 運動APP與運動社交
2.2.1 運動社交的誕生
2.2.2 運動APP發(fā)展及社交投入的現(xiàn)狀
2.3 運動APP與大學生
2.4 述評
第三章 研究對象及方法
3.1 研究對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獻資料法
3.2.2 邏輯分析法
3.2.3 問卷調查法
3.2.4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第四章 分析與討論
4.1 相關概念界定與理論概述
4.1.1 相關概念界定
4.1.2 相關理論概述
4.2 大學生使用運動APP的總體概述
4.3 運動APP大學生用戶的總體概述
4.3.1 大學生用戶使用運動APP的類型
4.3.2 大學生用戶對于運動APP功能的選擇
4.3.3 大學生用戶對于“運動社交”的了解
4.3.4 大學生用戶對于“運動社交”的認同
4.3.5 小結
4.4 運動APP對大學生運動社交的影響
4.4.1 運動APP對大學生運動資訊交流方面的運動社交影響
4.4.2 運動APP對大學生運動學習監(jiān)督方面的運動社交影響
4.4.3 運動APP對大學生運動娛樂休閑方面的運動社交影響
4.4.4 運動APP對大學生個人整合方面的運動社交影響
4.4.5 運動APP對大學生社會整合方面的運動社交影響
4.4.6 運動APP對大學生運動消費訂購方面的運動社交影響
4.4.7 大學生運動社交開展情況及男女生差異總覽
4.4.8 運動APP各功能滿足大學生運動社交的情況
4.4.9 各類運動APP對大學生運動社交滿意度的影響
4.4.10 小結
4.5 未曾使用運動APP大學生的總體概述
4.5.1 未曾使用運動APP大學生的日常運動頻率
4.5.2 未曾使用運動APP大學生的運動影響因素
4.5.3 未曾使用運動APP大學生對“運動社交”的了解
4.5.4 未曾使用運動APP大學生對“運動社交”的認同
4.5.5 未曾使用運動APP大學生對“運動社交APP”的功能要求
4.5.6 小結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5.2 建議
5.2.1 構建運動社交的CS經(jīng)營戰(zhàn)略觀
5.2.2 樹立大學生的正向運動社交觀
參考文獻
附錄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謝
附件
本文編號:37364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373643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