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與兒童行為問題關系調查報告
本文關鍵詞:家庭教育與兒童行為問題關系調查報告
【摘要】:【目的】探討家庭教育方式與兒童心理和行為問題的關系,總結家庭教育經驗,發(fā)現(xiàn)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為家庭教育立法提供依據(jù)!痉椒ā坎捎媒M編的《家庭教育現(xiàn)狀調查表》對仙桃298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窘Y果】親子關系、父母期待和父母監(jiān)控與兒童問題行為呈顯著負相關(r親子=0.206,r期待=0.174,r監(jiān)控=0.148);父母期待、父母監(jiān)控與親子關系呈顯著正相關(r期待=0.189,r監(jiān)控=0.461),父母心理控制與親子關系呈顯著負相關(r=0.264)。親子關系和父母期待對問題行為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父母監(jiān)控對親子關系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父母心理控制則對親子關系有負向預測作用。【結論】家庭教育狀況與兒童的問題行為有著密切的關系,不良的親子關系以及父母對兒童放縱、要求低都會導致問題行為的發(fā)生。因此,應該關注家庭教育的規(guī)范化、科學化,為家庭教育工作的推進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作者單位】: 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學院青少年網絡心理與行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關鍵詞】: 仙桃市 家庭教育 問題行為 教育立法
【基金】:湖北省婦聯(lián)家庭教育立法調研項目(2011)
【分類號】:G78
【正文快照】: 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部分,兒童個性發(fā)展起源于家庭、顯現(xiàn)于學校、成熟于社會。家庭是個體健康成長的起點,是個人成長的第一所學校,而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教育,通常多指父母或其他年長者對兒女輩的教育。家庭教育是社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白麗英,葉一舵;親子關系對兒童發(fā)展影響的研究綜述[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蘇紅;;多維視角下的中國家庭婚姻研究 結構、關系、家族和文化[J];社會;2007年02期
2 王敏;張振松;;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對子女心理素質的影響[J];文教資料;2006年04期
3 陶芳標,張洪波,曾廣玉,許韶君,夏俊瑞,鄭迎軍;研究中學男生吸煙與其他危害健康問題的相互作用[J];中國學校衛(wèi)生;1999年03期
4 張洪波,張蕊,陶芳標,曾廣玉;大學生吸煙成癮行為的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校醫(yī);2000年02期
5 星一,季成葉,楊先根,籍紅,楊麗萍,王瑩,張琳;北京市石景山區(qū)中學生成癮行為流行狀況分析[J];中國校醫(yī);2002年06期
6 楊阿麗,方曉義,林丹華;父母沖突、青少年應對策略及其與青少年社會適應的關系[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2年01期
7 方曉義;戴麗瓊;房超;鄧林園;;親子溝通問題與青少年社會適應的關系[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6年03期
8 方曉義,張錦濤,徐潔,楊阿麗;青少年和母親知覺的差異及其與青少年問題行為的關系[J];心理科學;2004年01期
9 方曉義,林丹華;青少年吸煙行為的預防與干預[J];心理學報;2003年03期
10 梁桂玲,葉郁輝,林德南,陳宇綺,劉顏,陳君;中小學生吸煙態(tài)度及影響因素的分析[J];醫(yī)療裝備;2005年10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李燕;親子關系的教育哲學分析[D];蘇州大學;2005年
2 郗浩麗;客體關系理論的轉向[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齊曉棟;心理素質教育軟件開發(fā)與實驗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2 白麗英;畬族家庭環(huán)境狀況及其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3 劉啟軍;中學生現(xiàn)在吸煙行為預測模型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3年
4 何世雄;農村“留守子女”學習狀況研究——以甘肅省通渭縣為例[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5 胡瑜;溫州市寄托兒童人格及其它心理特征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6 孫果;青少年吸煙行為與家庭各因素、壓力自尊及人格的相關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4年
7 段海平;青島市2038名中學生吸煙狀況及多維因素影響的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8 崔威武;杭州市城區(qū)中學生吸煙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9 支愧云;青少年學生危險行為及其與人格特質關系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10 張海芳;男性青少年犯罪與家庭環(huán)境、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的關系及干預對策的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熊少嚴,林再峰;臺灣地區(qū)家庭教育考察與思考[J];教育導刊;2000年05期
2 楊啟光;臺灣高校家庭教育課程設置鳥瞰[J];世界教育信息;2004年11期
3 桑標;父母意識·育兒焦慮·先天氣質──獨生子女與親子關系研究的新熱點[J];當代青年研究;1998年02期
4 葉子,龐麗娟;論兒童親子關系、同伴關系和師生關系的相互關系[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9年04期
5 林磊;幼兒家長教育方式的類型及其行為特點[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5年04期
6 桑標,唐劍;父母意識的結構與內涵初探[J];心理科學;2000年03期
7 岳冬梅,李鳴杲,金魁和,丁寶坤;父母教養(yǎng)方式:EMBU 的初步修訂及其在神經癥患者的應用[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3年03期
8 楊志偉,劉少文,李雪榮;兒童行為問題、學業(yè)成績與家庭環(huán)境的相關模型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0年04期
9 伍業(yè)光,唐全勝;壯、漢族大學生的父母養(yǎng)育方式及其性格、心理健康水平調查[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0年05期
10 王欣,蘇曉巍,王巖,劉欣,宋耀先,任力;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子女焦慮水平的相關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0年05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宣兆凱;家庭教育研究的理論方法模型——家庭支持系統(tǒng)[J];教育研究;1999年11期
2 蔣玉川;關于獨生子女的教育——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qū)[J];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學報;1999年04期
3 何文里;;家庭教育在公民道德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J];源流;2002年09期
4 ;我該不該看兒子的日記?[J];婦女生活(現(xiàn)代家長);2002年01期
5 本刊編輯部;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道德建設的基礎[J];家庭教育(中小學家長);2004年Z1期
6 彭一五;;關注孩子心理健康——寫給家長的兩點建議[J];貴州教育;2006年09期
7 王仁剛;;談家庭教育中值得重視的“六顆心”[J];小學教學參考;2007年30期
8 馬紅斌;論社會干預青少年之家庭教育[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S2期
9 夏明珍;家庭教育ABC[J];學前教育;1994年03期
10 危兆蓋,倪正松;育人戰(zhàn)略:提高家教質量[J];湖南教育;1994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鷹;;提高家長道德素質是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當務之急[A];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教育實驗研究文集(第六卷)[C];2001年
2 田雅娥;;第二講 更新家教觀念 爭做合格家長[A];遼寧省社會科學普及系列叢書5——遼海講壇·第三輯(家教卷)[C];2008年
3 孫浩哲;;第八講 我國家庭教養(yǎng)方式的誤區(qū)及對策[A];遼寧省社會科學普及系列叢書5——遼海講壇·第三輯(家教卷)[C];2008年
4 趙莉;;談家庭教育的時代特點與家長學校的興辦和發(fā)展[A];黑龍江省家庭教育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四屆年會資料匯編[C];2001年
5 陸超;張余恨;李俊達;寧德志;;淺析農村家庭教育現(xiàn)狀[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一卷)[C];2005年
6 蒙廷英;;家庭教育與留守兒童的成長初探[A];2007烏蒙論壇論文集(三)[C];2007年
7 劉霞;;健康的家庭教育該露面了[A];首屆“健康杯”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暨頒獎大會論文集[C];2002年
8 左梅香;;落實《意見》精神 創(chuàng)新家庭教育[A];宜春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專題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5年
9 鄧德樺;;家庭教育思考與分析[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五卷)[C];2005年
10 王海濤;;教師如何協(xié)助家長做好智障兒童的家庭教育[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殘疾人心理衛(wèi)生分會第六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陳瑋 趙海旭 通訊員 周盼;教白領們學習怎樣“讀懂”孩子[N];杭州日報;2011年
2 本報記者 高毅哲;中教觀察:家庭教育如何補上德育“短板”[N];中國教育報;2011年
3 天水市建設路第三小學 張莉;家庭教育漫談[N];甘肅日報;2007年
4 曉松;教育孩子是一種智慧和藝術[N];天津教育報;2007年
5 ;從自然型父母向教練型家長轉變[N];成都日報;2009年
6 本報記者 陶春;八省市家長科學素質調查情況[N];學習時報;2009年
7 全國婦聯(lián)兒童部;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促進兒童健康成長[N];中國婦女報;2010年
8 記者 周潤健;天津:相鄰不相識,過半孩子時常沒玩伴[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9 記者 梁東麒;在百所學校培訓萬名外來工家長[N];中山日報;2010年
10 林華;一定要重視家庭教育[N];閩南日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南鋼;上海家庭教育的近代轉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肖強;學校課程與家庭教育價值取向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3 李述永;家長關懷與少年成長[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4 劉玉梅;在京朝鮮族父母育兒方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5 陳志勇;唐宋家訓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6 秦中應;當代湘西苗族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傳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7 海存福;西北回族民間教育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自斌;陳鶴琴兒童家庭教育思想述評[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2 張紅霞;梁啟超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3 劉清曉;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結合的現(xiàn)狀調查及應對策略[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龔雯;進城農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城市適應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5 劉建英;社會變遷條件下的家庭教育淺探[D];曲阜師范大學;2006年
6 姜珊珊;美國家庭學校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7 程艷艷;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8 劉曉紅;家庭教育中的兒童賞識教育探討[D];江西師范大學;2008年
9 高燕;學習型家庭的理論研究及其對家庭教育的啟示[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10 張瑛;網絡技術在家庭教育中的應用研究[D];湖南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8013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sjy/801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