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結構轉變、家庭教育投資與中國經濟增長
[Abstract]:Based on a two-stage generation overlapping model, the paper analyzes and verifies the effect of the transition of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on the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of the family education under the common role of the family and the society.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change of the age structure of the population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per-capita savings rate, while the proportion of the household support expenditure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per-capita savings rate; the change of the age structure of the population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education investment rate;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household maintenance expenditure and the education investment rate are in the form of a U-shaped change; The change in the age structure of the population and the proportion of household support expenditures are not determined by the impact of economic growth. The results of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show that, under the current condition, the age structure of the Chinese population is changing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growth, while the proportion of the household maintenance expenditure increases the economic growth.
【作者單位】: 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
【分類號】:C92-05;G78;F1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邵宜航;劉雅南;張琦;;存在收入差異的社會保障制度選擇——基于一個內生增長世代交替模型[J];經濟學(季刊);2010年04期
2 王德文,蔡f ,張學輝;人口轉變的儲蓄效應和增長效應——論中國增長可持續(xù)性的人口因素[J];人口研究;2004年05期
3 郭震威;齊險峰;;“四二一”家庭微觀仿真模型在生育政策研究中的應用[J];人口研究;2008年02期
4 劉永平;陸銘;;從家庭養(yǎng)老角度看老齡化的中國經濟能否持續(xù)增長[J];世界經濟;2008年01期
5 郭劍雄;人力資本、生育率與城鄉(xiāng)收入差距的收斂[J];中國社會科學;2005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鳴;蔣波;劉穎;;基于內生性演進模型下我國城鄉(xiāng)收入差距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年23期
2 周端明;劉軍明;;二元性與中國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差距演進:理論模型與計量檢驗[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3 王會艷;;基于人力資本視角的新疆農民增收對策研究[J];現代農業(yè)科技;2009年02期
4 王建國;;中國居民健康對勞動參與的影響——基于多維健康指標的實證分析[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5 吳三忙;李樹民;;經濟增長與城鄉(xiāng)收入差距演化——基于各省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6 吳健輝;黃志堅;曾園根;;農村人力資本投資效益實證分析的模型選擇與結論綜述[J];商業(yè)研究;2007年05期
7 蔡f ;王美艷;;How will Population Aging Affect Economic Growth?[J];China Economist;2007年01期
8 張立軍;湛泳;;我國農村金融發(fā)展對城鄉(xiāng)收入差距的影響[J];財經科學;2006年04期
9 楊繼軍;;人口年齡結構轉變的儲蓄效應[J];財經科學;2009年07期
10 李魁;;勞動力負擔與我國經濟增長[J];財經科學;2010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李通屏;;從抑制消費到刺激消費——人口轉變與中國消費制度變遷[A];2005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精選論文(第二部分)[C];2005年
2 劉朝鋒;宗曉華;;農村基礎教育資源短缺原因解析[A];2010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陳建寶;段景輝;;中國城鄉(xiāng)家庭收入差異解析[A];教育部文科重點研究基地聯誼會2008年年會暨青年經濟學者論壇論文集[C];2008年
4 陳建寶;段景輝;;中國城鄉(xiāng)家庭收入差異的分位數回歸解析:1988~2005[A];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屆學術年會——經濟改革與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8年
5 陳曉紅;王傅強;;中小企業(yè)發(fā)展、城市化與城鄉(xiāng)收入差距[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張立;;論我國人口結構轉變與城市化第二次轉型[A];城市規(guī)劃和科學發(fā)展——2009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7 黃永香;;對國外及東亞地區(qū)人口轉變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簡論[A];2007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暨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學術年會論文集(3)[C];2007年
8 呂品;林芳;;中國“人口紅利”的經濟增長效應研究——基于儲蓄和勞動力供給的實證分析[A];第十三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包玉香;人口老齡化對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影響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顧磊;國際產品內貿易的模式、效應與政策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姚引妹;中國人口年齡結構變動的經濟效應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4 李憲印;農戶人力資本投資與非農收入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9年
5 楊衛(wèi)軍;人力資本視角的農民增收[D];西北大學;2006年
6 杜漪;構建和諧城鄉(xiāng)關系的經濟學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6年
7 石紹賓;城鄉(xiāng)基礎教育均等化供給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8 湯繼倫;政府主導視野下的中國農村人力資源開發(fā)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9 張立軍;金融發(fā)展影響城鄉(xiāng)收入差距的實證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10 劉永平;人口老齡化、家庭養(yǎng)老與經濟增長[D];復旦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唐永木;人力資本對農村家庭貧困的影響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張奇;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差距研究[D];南京財經大學;2010年
3 趙宏;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差距問題研究:國際經驗和中國案例[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4 王寧;收入分配對經濟增長的影響[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5 楊君;工業(yè)化進程中我國城鄉(xiāng)收入差距問題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6 吳佩;城鄉(xiāng)收入差距的收斂條件[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7 蘇勁松;經濟利益分配與和諧社會構建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8 袁友文;“人口紅利”期養(yǎng)老保險籌資模式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06年
9 楊建磊;山東省收入差距和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10 李濤;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對城鄉(xiāng)收入差距變動的影響分析[D];蘭州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林光彬;等級制度、市場經濟與城鄉(xiāng)收入差距擴大[J];管理世界;2004年04期
2 張軍;;增長、資本形成與技術選擇:解釋中國經濟增長下降的長期因素[J];經濟學(季刊);2002年01期
3 張軍;施少華;陳詩一;;中國的工業(yè)改革與效率變化——方法、數據、文獻和現有的結果[J];經濟學(季刊);2003年04期
4 袁志剛,宋錚;城鎮(zhèn)居民消費行為變異與我國經濟增長[J];經濟研究;1999年11期
5 袁志剛,宋錚;人口年齡結構、養(yǎng)老保險制度與最優(yōu)儲蓄率[J];經濟研究;2000年11期
6 袁志剛;中國養(yǎng)老保險體系選擇的經濟學分析[J];經濟研究;2001年05期
7 封進;中國養(yǎng)老保險體系改革的福利經濟學分析[J];經濟研究;2004年02期
8 姚先國,賴普清;中國勞資關系的城鄉(xiāng)戶籍差異[J];經濟研究;2004年07期
9 程永宏;現收現付制與人口老齡化關系定量分析[J];經濟研究;2005年03期
10 郭慶旺;賈俊雪;趙志耘;;中國傳統(tǒng)文化信念、人力資本積累與家庭養(yǎng)老保障機制[J];經濟研究;2007年08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付濤;;人口老齡化與中國的養(yǎng)老壓力[J];現代經濟信息;2010年06期
2 孟元元;;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研究[J];商品與質量;2010年SC期
3 李軍;;構建中國和諧社會中的人口因素分析[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2007年11期
4 付志剛;章貴軍;;人口結構老齡化對經濟的影響——基于修正OLG模型的分析[J];黑龍江對外經貿;2011年04期
5 張艷;;甘肅省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發(fā)展的影響[J];發(fā)展;2009年05期
6 簡永軍;周繼忠;;人口老齡化、推遲退休年齡對資本流動的影響[J];國際金融研究;2011年02期
7 李鴻雁;王超;;人口老齡化對金融業(yè)的影響分析[J];學理論;2008年18期
8 王若曼;;人口老齡化與我國經濟轉型關系研究[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1年06期
9 梁振才;山東省人口老齡化的應對措施[J];發(fā)展論壇;2000年10期
10 肖宏;;人口老齡化對金融資產價格的影響[J];中國國情國力;2007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曹景椿;;遼寧省在振興發(fā)展中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及其對策[A];當代中國遼寧發(fā)展·創(chuàng)新·和諧——遼寧省第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年會獲獎成果文集[C];2009年
2 夏海勇;;江蘇省人口老齡化的現狀、特點、趨勢與對策研究[A];世紀之交——江蘇老齡問題研究[C];2001年
3 關工委;;用科學發(fā)展觀認識人口老齡化[A];家庭、健康、和諧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4 李力;;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zhàn)的戰(zhàn)略選擇[A];2010第二屆中國老年保。óa業(yè))高峰論壇文集[C];2010年
5 劉春杰;;西寧市人口老齡化問題及對策[A];西寧市人口問題研究論文集[C];1993年
6 何冰皓;;迎接新世紀人口老齡化挑戰(zhàn) 加快發(fā)展江蘇老年服務事業(yè)[A];新世紀江蘇老齡事業(yè)——“江蘇老齡事業(yè)發(fā)展論壇”文集[C];2002年
7 曾文針;;關于桂林市人口老齡化的現狀、問題及對策思考[A];養(yǎng)老與社會保障——第七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8 曲衛(wèi)國;;柳州市人口老齡化問題與對策[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老齡問題研究——廣西老年學學會第八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陳明立;陶斯文;;人口老齡化與民族地區(qū)社會經濟發(fā)展研究[A];中國老年學學會2006年老年學學術高峰論壇論文集[C];2006年
10 黃潤龍;;悲觀老齡化、樂觀老齡化到客觀認識老齡化[A];江蘇老年學研究論文選集(2007-2008)[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紅敏;抓住機遇迎接人口老齡化挑戰(zhàn)[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2 本報評論員 熊仁宇;抓住機遇、改善人口結構[N];21世紀經濟報道;2008年
3 鄭志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N];中國人口報;2005年
4 本報記者 楊林林;如何面對21世紀的人口老齡化?[N];經濟日報;2000年
5 記者 于麗雯;無錫人口老齡化步伐加快[N];無錫日報;2006年
6 記者 張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N];中國人口報;2008年
7 本報記者 李梅影;人口老齡化挑戰(zhàn)亞太地區(qū)[N];國際金融報;2005年
8 記者 石長鳴;我市步入人口老齡化行列[N];黃石日報;2006年
9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 李仲生;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發(fā)展[N];中國人口報;2008年
10 劉坤亮;從容應對人口老齡化[N];中國社會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鄒達川;資產價格、資本流動與人口結構[D];復旦大學;2008年
2 李銀珩;韓國人口結構變化對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3 包玉香;人口老齡化對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影響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李晴;人口老齡化對貿易收支的影響[D];廈門大學;2009年
5 袁蓓;人口老齡化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D];武漢大學;2010年
6 劉清芝;中國農村人口結構綜合調整研究[D];東北農業(yè)大學;2007年
7 曾祥旭;低生育水平下中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xù)性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1年
8 金易;人口老齡化背景下中國老年人力資源開發(fā)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9 劉永平;人口老齡化、家庭養(yǎng)老與經濟增長[D];復旦大學;2007年
10 郭秀云;區(qū)域人口風險管理與控制體系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超;我國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影響研究[D];四川省社會科學院;2008年
2 付娟;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經濟效應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3 李s,
本文編號:24368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sjy/2436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