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校道德教育實現(xiàn)路徑比較研究
本文關鍵詞:中美高校道德教育實現(xiàn)路徑比較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中美高校 道德教育 實現(xiàn)路徑
【摘要】: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的一個重要方面,而道德教育的實現(xiàn)路徑又直接關系到道德教育的最終效果。文章對中美兩國高校道德教育的主要路徑及其異同進行了比較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有益于改進當前我國高等院校道德教育的幾點啟示,為提高我國道德教育的實效性,更好地開展高校道德教育工作提供參考。
【作者單位】: 哈爾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關鍵詞】: 中美高校 道德教育 實現(xiàn)路徑
【基金】: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中外高校道德教育模式與實現(xiàn)路徑比較研究”
【分類號】:G641
【正文快照】: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這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加強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弘揚時代新風。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弘揚真善美、貶斥假惡丑,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晏環(huán);當前高校道德教育中幾個脫節(jié)現(xiàn)象的分析[J];畢節(ji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1年04期
2 曹小峰,任振宇;加強高校學生的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J];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3 陳廣平;重構高校道德教育和道德評價體系[J];社科縱橫;2003年01期
4 柏偉;新時期大學生誠信道德教育的思考[J];重慶工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5期
5 葉飛霞,余新然;高校與社區(qū)道德教育互動機制及運行模式探索[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4年09期
6 唐俊琪;試論醫(yī)學道德教育中的幾個問題[J];陜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7 班華;;在關心性關系中學會關心(續(xù))[J];思想.理論.教育;2005年19期
8 陸靜萍;;加強大學生道德教育的思考[J];文教資料;2006年08期
9 王娟;宋瑛琦;;“書院道德教育”研究述評[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10 崔潔;;淺析學校道德教育的“意義”給予[J];濟南職業(yè)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澤泉;;論誠信與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的道德教育[A];孔學研究(第九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九次暨海峽兩岸第六次孔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2 胡小星;;試析大學生道德教育的融合點[A];中國倫理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第12屆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4年
3 祖嘉合;;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問題及其改進[A];高校德育主渠道建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周智彥;張錫慶;;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對高校后勤工作的啟迪[A];實踐與探索——北京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論文集[C];2002年
5 嚴寒;;建設和諧校園需要加強大學生感恩教育[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06年年會優(yōu)秀論文專輯(二)[C];2006年
6 楊玉鳳;;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該處理好的幾個關系[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05年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7 張金山;;論大學生群體道德引導機制的構建[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06年年會優(yōu)秀論文專輯(二)[C];2006年
8 劉七生;程倩;;教育的本質:價值理性的傳承——論“學習社會”對高校教育創(chuàng)新的啟示[A];高校德育主渠道建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王曉珠;;淺談孔子的道德教育原則和方法——兼談大學生的道德教育問題[A];孔學研究(第二輯)[C];1995年
10 敖海華;苗海強;曹海濤;;網絡環(huán)境下的大學生社會化探析——道德教育在網絡環(huán)境下凸顯[A];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4年“社會工作、社會學與構建和諧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寧夏醫(yī)科大學黨委書記 齊岳;讓文明修身和道德教育齊飛[N];寧夏日報;2009年
2 ;MBA道德教育陷兩難[N];亞太經濟時報;2005年
3 李 杰;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N];中國教師報;2004年
4 羅家英;道德教育終身化的時代思考[N];光明日報;2003年
5 河北經貿大學 信利紅;大學生的道德教育不容忽視[N];大眾科技報;2002年
6 本報記者 張真弼;提高大學生道德教育的有效性[N];中國教育報;2002年
7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大學生記者 楊月 胡姹;大學生調研說“三浮”現(xiàn)象[N];北京日報;2009年
8 笑蜀;教人做常人[N];南方周末;2004年
9 馬顏文;讓生命健康地成長[N];聯(lián)合日報;2005年
10 周莉蓉;對大學生進行守法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最好途徑[N];西藏日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倩;媒體時代大、中學生處理暴力和色情信息的德育問題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2 李耀臻;論大學生道德選擇教育[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3 戴岳;找回失去的“道德自我”[D];西南大學;2009年
4 楊洋;生命視域下的傳統(tǒng)道德與高校德育變革[D];西南大學;2009年
5 史寧;復雜思維視野下的高校德育系統(tǒng)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9年
6 白萍;回歸本體:新中國高校德育思想演進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7 李盡暉;當代大學生道德責任教育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8 楊清明;高校德育主體和諧初論[D];西南大學;2008年
9 劉莉;當代中國大學生道德學習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10 徐麗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模式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蘭小凱;中美高校道德教育比較研究[D];延邊大學;2010年
2 韓月秋;論儒家文化中的道德教育[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5年
3 王萍;中國傳統(tǒng)道德與當代大學生的道德教育[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4 符靈榮;弘揚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視閾下的大學生道德教育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9年
5 張金鳳;網絡環(huán)境下高校道德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及對策[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6 黃艷娥;大學生自主選擇性道德人格培養(yǎng)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7 牛學鋒;中華人文精神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應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05年
8 周姝敏;社會轉型期大學生道德教育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9 劉貴占;論當代大學生精神家園的構建——我國高校道德教育的反思[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4年
10 蘇世靜;論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D];吉林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9383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938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