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時代高校資助育人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
本文關鍵詞:微時代高校資助育人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微時代 資助育人 創(chuàng)新 研究
【摘要】:微時代"的到來為高校資助育人工作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zhàn)。因為新的時代語境帶了傳播媒介的多元性、信息傳播的即時性和便利性、傳播方式的裂變性、傳播效果的黏合性,對高校資助育人模式帶了新的挑戰(zhàn)。因此,高校學生工作者必須以體現"微時代"理念引領資助育人理念的更新、利用"微門戶"實現資助育人工作載體的創(chuàng)新、開展"微公益"傳遞社會正能量、關注"微生活"突顯資助育人成效等方式與途徑來應對微時代資助育人工作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zhàn)。
【作者單位】: 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
【關鍵詞】: 微時代 資助育人 創(chuàng)新 研究
【基金】:江蘇省學生資助管理中心2014年度學生資助專項課題:“微時代”新型高校資助育人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項目號2014JSAIDC11)
【分類號】:G206;G649.2
【正文快照】: 傳媒大師麥克盧漢說過,“媒介是區(qū)分不同社會形態(tài)的重要標志每一種新媒介的產生與運用,都宣告一個新時代的來臨!彪S著全民進入“微時代”,高校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也發(fā)生了變化。2013年以來,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明確將推進學生資助信息化建設和加大學生資助宣傳與資助育人工作力度作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黃莉;;微博在高校管理中的影響力及意義[J];人民論壇;2012年29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丁光梅;趙晶;;論網絡傳播對文學接受主體心態(tài)的影響[J];國家林業(yè)局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2 金振邦;新媒體視野中的網絡文學[J];東北師大學報;2005年05期
3 徐智鵬;呂鸝慷;;制作模式、媒介定位:網絡影像的呈現空間與疆界[J];當代電影;2008年02期
4 易欣;;再論“第五媒體”[J];東南傳播;2008年05期
5 向淑君;網絡新聞受眾閱讀心理與對策分析[J];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6 馮務中;;網絡世界“平等性”的真相[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08年05期
7 周健;徐成華;;網絡社群的社會組織特征淺析[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8 宋瑋;網絡文學的主體缺省視野[J];河南社會科學;2005年05期
9 馮務中;李艷艷;;“網絡社會”概念辨析[J];廣西社會科學;2008年09期
10 林新華;;傳統(tǒng)審美價值對網絡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J];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孫余余;人的虛擬生存與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陳曉慧;關于教育信息化的文化審視[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3 馮務中;網絡環(huán)境下虛擬與現實關系研究[D];清華大學;2006年
4 徐琳琳;網絡中的虛擬自我探析[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5 王愛玲;中國網絡媒介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建設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2年
6 汪,
本文編號:8668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866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