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碩士研究生學術能力及水平提升之策略
本文關鍵詞:普通高校碩士研究生學術能力及水平提升之策略
更多相關文章: 高等學校 碩士研究生 能力培養(yǎng) 研究生教育
【摘要】:認為在碩士生的學術能力及水平的提升過程中,學習能力是基礎,應努力實現(xiàn)學習觀念、學習方式及思維習慣的轉變,重點把握好概念、原理、理論的關系。研究能力是重點,主要通過創(chuàng)新學習,按照"知識、思想、智慧"的遞進躍遷來提升能力,在具體的研究過程中要重視一些研究的關鍵細節(jié)。創(chuàng)新能力是關鍵,主要立足三個維度來培養(yǎng),即培養(yǎng)洞察新問題的能力、尋求新思路的能力、產生新觀點的能力。
【作者單位】: 蘭州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關鍵詞】: 高等學校 碩士研究生 能力培養(yǎng) 研究生教育
【分類號】:G643
【正文快照】: 研究生與本科生相比,不僅應在知識、素質、能力上高一層次,而且更為根本的是具有更強的研究與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更高的綜合素質。但從目前普通高校碩士研究生教育的現(xiàn)狀看,確實存在諸多現(xiàn)實問題[1],致使人們對研究生教育預期目標的實現(xiàn)心存較多疑慮。鑒于此,筆者從自己多年從事研究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龐維國;論學生的自主學習[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年02期
2 陸f ;;推進課程共享與教學改革 全面提升大學教學質量[J];中國大學教學;2014年01期
3 曹賽先,沈紅;研究型大學學生群體的特征——學術性[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3年01期
4 黃宗明;;談思路教學——結合朱自清《荷塘月色》一文略作分析[J];語文學刊;2010年23期
5 王嘉毅;陳富;郭思含;;甘肅省屬高等院校博士生和碩士生培養(yǎng)過程調查分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3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袁聚錄;;簡析認知邏輯與決策邏輯的區(qū)別及聯(lián)系[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01期
2 倪蔭林;關于概念與其對象及定義的新見解[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3 程小坡;;高校體育應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4 金文慧;;高校體育課程文化探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5期
5 張炎;;讓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走上理性化軌道[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10期
6 侯猛;;最高法院司法知識體制再生產——以最高法院規(guī)制經濟的司法過程為例[J];北大法律評論;2004年00期
7 李在全;;民初的司法、傳媒與政爭——對1917年一樁高官案件的考析[J];比較法研究;2008年03期
8 安穎;;《旅游美學》課堂教學方法改革研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0年09期
9 向敇;;對當關系直接推理外延的再擴展[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10 王穎吉;田婉瑩;;試論帕克新聞知識社會學研究的背景和觀點[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白玉;于欣欣;;“以問題為中心”的大學新生入學指導體系的構建與思考[A];2011年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陳靜靜;;大眾傳媒中的文化沖突建構——“100%安全套項目”報道的個案分析[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3 吳飛;;試論媒介與政治權力的共生關系[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4 肖云帆;;新媒體語境下的新聞民主與媒介素養(yǎng)——基于格拉斯哥媒介研究小組媒介觀與方法論的思考[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4)[C];2009年
5 李洋;;民主實驗和新聞改革——美國公共新聞事業(yè)思想評析[A];中國傳媒大學第三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6 季紅;;讓課堂成為學生自主發(fā)展的主陣地[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理科專輯)[C];2006年
7 高小青;張西北;杜杰;;以解剖學為基礎的PBL醫(yī)學教學網站的構建[A];第三屆全國解剖學技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8 胡聰;黎恒;;以科研活動為主線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A];Proceedings of 2011 National Teaching Seminar on Cryptography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NTS-CIS 2011) Vol.1[C];2011年
9 駱正林;;領導干部的媒體素養(yǎng)與突發(fā)性事件的處理[A];新聞傳媒與社會發(fā)展論壇·2007——中國新聞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與趨勢論文集[C];2007年
10 王麗娟;;理性匱乏與博客文化建設——論公共領域視野下博客社區(qū)的現(xiàn)實建構[A];中國與世界影視文化多樣性的現(xiàn)實與前景——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一屆年會暨第4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瑛;中國話語權生產機制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丁米;泰國大學漢語課程教學改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楊娟;中國媒介生產融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董吉賀;論“負面”教育的意義[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張恩韶;網絡輿論危機下的當代中國政府形象塑造[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汪舒明;大屠殺記憶和美國外交[D];復旦大學;2011年
7 馬曉超;電視的假相[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1年
8 聞蘭;大型體育賽事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與實務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9 張,
本文編號:8391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839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