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開放課程對我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教學的啟示
【作者單位】: 山東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
【基金】:山東省教育廳人文社科研究項目“英美新批評理論在文學欣賞中的應用研究”,項目編號:J10WD10
【分類號】:G64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詹澤慧;梅虎;詹涵舒;陳亞芝;;中、英、美開放課程資源質量現(xiàn)狀比較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2 馬紅亮;Stephen Powell;傅鋼善;;引入國外開放課程構建網(wǎng)絡學習新模式[J];電化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3 侯爽;王龍;;國家精品課程項目:利用開放教育資源提升本科教學質量[J];開放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4 王立;;MITOCW經驗:開放課程與大學教師發(fā)展[J];江蘇高教;2011年05期
5 羅雙蘭;李文華;;國家精品課程與麻省理工學院開放課程的比較與思考[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6 卞文獻;;開放課程資源對大學生學習觀的影響[J];中國科技信息;2009年10期
7 賈義敏;;國際高等教育開放課程的現(xiàn)狀、問題與趨勢[J];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2008年01期
8 趙洋;孫禎祥;張家年;;美國開放課程資源與我國國家精品課程網(wǎng)上資源無障礙評估比較[J];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2009年03期
9 吳美嬌;;終身學習視野下的中美開放課程項目運行研究——以國家精品課程和麻省理工學院開放課程項目為例[J];中州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10 高慧君;;國際高等教育開放課程對我國高校課程建設的啟示[J];職業(yè)技術;2008年09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王亮;[N];中國教育報;2011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強;;“主賓之辨”與朱熹的認識思想[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2 周茶仙;;朱熹鄉(xiāng)村治理思想述論[J];安徽史學;2007年02期
3 周艷;李新;;教學病理學視角下對“對話教學”實踐的審視[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4 宋燕鵬;吳克燕;;我國古代蝗災社會反應機制定型期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35期
5 粟品孝;文本與行為:朱熹《家禮》與其家禮活動[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6 張全明;張舜;;宋代人的讀書風氣與高雅境界[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7 宋燕鵬;;南宋地方官學的修建與士人參與[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8 丁慧琴;;語文教師個性化閱讀能力培養(yǎng)要素初探[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7期
9 李富;;透過《非誠勿擾》看對話理論下的婚戀觀轉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5期
10 王玉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對話教學模式探討[J];安康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李志鴻;;試述朱熹的荒政思想和荒政實踐[A];閩學與武夷山文化遺產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高建立;;從心性論看朱熹對佛學思想的吸收與融會[A];朱熹理學與晉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田智忠;;即氣論仁——朱子仁學思想的精神特質[A];朱熹理學與晉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田智忠;;朱子“中和之悟”的工夫論解讀[A];朱熹理學與晉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王偉勇;;宋詞箋注之典范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注》校正——以“卷三”為例[A];紀念辛棄疾逝世80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6 宋魯彬;李曉霞;;中國茶道—道法自然[A];中國茶葉科技創(chuàng)新與產業(yè)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7 林振禮;;朱熹與梁克家關系考辨[A];朱子學與文化建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向海英;學前教育課程創(chuàng)生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曹志紅;老虎與人:中國虎地理分布和歷史變遷的人文影響因素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孫峰;當代中國德育價值觀的變革[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周曉紅;教育代價論[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楊洋;求同存異:在沖突中構建和諧師生關系[D];南開大學;2010年
6 劉娜;哲學語用學視域中的教育實踐[D];南開大學;2010年
7 段鵬;開放的藝術及其教育[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8 王洪席;過程課程觀的構建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9 李丹;幼兒教師實踐性知識發(fā)展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10 鄭紹紅;城鄉(xiāng)統(tǒng)籌背景下農村成人教育的公共治理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志杰;上海市小學3-5年級體育教育健康促進教學案例的設計與實踐[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劉耀庭;中學寫作教學中學生讀者意識培養(yǎng)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焉晶;中小學校長變革型領導行為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鄭彩華;高中化學課堂師生對話比較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麗麗;高中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問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6 方斌;在中學政治課堂教學中開展生命型對話探究[D];蘇州大學;2010年
7 古鴻燕;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8 邵春燕;構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命化課堂[D];蘇州大學;2010年
9 張鋒;閱讀教學中“對話教學”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10 陳維銘;對話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索[D];蘇州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J];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報;2008年04期
2 余嘉強;樂軍;;遠程開放教育教學資源有效應用的實踐探索[J];中國遠程教育;2007年08期
3 曾海軍;曾德考;范新民;;基于精品課程評審指標探討網(wǎng)絡教育資源的建設與共享[J];中國遠程教育;2007年10期
4 劉莉;;開放教育資源運動:焦點與軌跡——2008開放教育國際會議的幾點啟示[J];中國遠程教育;2008年06期
5 王愛華;姜海標;;促進教師開放課程:MIT創(chuàng)新擴散措施探析[J];中國遠程教育;2010年12期
6 楊平展;王斌;羅興元;;麻省理工大學的開放課件對我國大學精品課程建設的啟示[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7年02期
7 雷煒;;高校課程建設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8 王鵬;;2003—2008年國家精品課程評估指標體系的變化與趨勢分析[J];當代教育科學;2008年15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斌;開放型網(wǎng)絡課程資源建設比較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2 吳美嬌;國家精品課程與MIT OCW開放教育資源比較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武漢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系“兩課”教育教學改革概覽[J];交通高教研究;2003年04期
2 董曉英;職技高師工程圖學課程開放式教學體系的研究[J];河北職業(yè)技術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3 張杰;;創(chuàng)設開放式英語視聽課[J];中國電化教育;1999年07期
4 林健;骨干教師培訓中課程資源開發(fā)利用的幾點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年22期
5 趙夢筆;;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的理論分析[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4期
6 崔峰;;質量工程視野下的教材建設[J];教育教學論壇;2011年02期
7 楊曉東;;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課程目標研究情況[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4年07期
8 楊小佩;孫吉剛;馬明琮;;教育技術在課程整合中的作用[J];科技促進發(fā)展;2010年12期
9 楊小佩;孫吉剛;馬明琮;;教育技術在課程整合中的作用[J];科技促進發(fā)展(應用版);2010年12期
10 徐立華;熊承剛;晉順;;高職院校開放式實訓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實踐[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上海市閔行區(qū)浦江鎮(zhèn)第三幼兒園課題組;;創(chuàng)設開放式體育區(qū)域活動環(huán)境 促進幼兒健康發(fā)展的實踐研究[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四)[C];2009年
2 包敏;;以鄉(xiāng)土體育為載體,深化開放式體育區(qū)域活動[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3 黨蓉芳;姜攻莉;李會榮;薛曉玲;;陰道斷端開放式縫合470例臨床觀察[A];紀念卓越的人民醫(yī)學家林巧稚大夫誕辰100周年——全國婦產科高級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1年
4 方峻;徐誠;;基于開放式知識框架的智能設計系統(tǒng)研究[A];面向制造業(yè)的自動化與信息化技術創(chuàng)新設計的基礎技術——2001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暨第九屆全國特種加工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1年
5 李植榮;馬淑君;王慧;;開放式與封閉式精神科病區(qū)管理模式比較[A];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雜志社臨床心身疾病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黃霞麗;;采用開放式網(wǎng)絡化教學提高機能實驗教學效率(摘要)[A];湖北省生理學會2007年度年會暨學術報告會論文集[C];2007年
7 黃健;林天歆;張彩霞;許可慰;江春;郭正輝;謝文練;姚友生;韓金利;黃海;尹心寶;董文;羅俊華;劉皓;;腹腔鏡與開放性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腸新膀胱術的比較——一項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的初步報告[A];第十六屆全國泌尿外科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8 王楠;萬業(yè)達;李寶玖;蔡華琦;;低場開放式磁共振檢查儀的非常規(guī)應用[A];2009中華醫(yī)學會影像技術分會第十七次全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9年
9 王俊華;;病區(qū)內開放式PT室的建設對偏癱病人下肢功能的影響[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三次康復治療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2年
10 姜運濤;王震霞;;一個PC內藏CNC型開放式數(shù)控系統(tǒng)的開發(fā)[A];人才、創(chuàng)新與老工業(yè)基地的振興——2004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王廣;繁榮發(fā)展人文社會科學是義不容辭的使命[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2 記者 左春明;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袁衛(wèi):建設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一流大學[N];中國教育報;2003年
3 紀寶成;開拓創(chuàng)新 實現(xiàn)人文社會科學的當代價值[N];光明日報;2001年
4 王傳飛;人文社會科學的大觀園[N];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
5 王卓;身處一隅 胸懷天下[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8年
6 記者 江迪;程天權:應重視人文社會科學在創(chuàng)新體系中的作用[N];人民政協(xié)報;2008年
7 楊玉圣;成就·問題·創(chuàng)新[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3年
8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 劉勁楊 劉永謀;人文社科評價走上法治之路[N];社會科學報;2004年
9 楊健民;人文的意義[N];福建日報;2000年
10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fā)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導 陳力丹;創(chuàng)新,能用尺子丈量嗎[N];文匯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袁曦臨;人文社會科學學科分類體系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2 夏文俊;網(wǎng)絡組織下企業(yè)知識租金的獲取:開放式創(chuàng)新及知識治理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1年
3 朱華偉;高師奧林匹克數(shù)學課程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4 郭源生;面向開放式創(chuàng)新的高技術企業(yè)贏利模式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5 鄒勇;開放式實時系統(tǒng)的調度方法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軟件研究所);2003年
6 陳嫻;多元智力的實證研究與物理教學的對策[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7 彭小寶;基于價值網(wǎng)絡的中小企業(yè)開放式創(chuàng)新運行機制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2年
8 徐燕;中、英、美大學護理本科專業(yè)課程比較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5年
9 遲嘉昱;基于網(wǎng)格的開放式決策支持系統(tǒng)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10 鐘恩富;生命化音樂課程與教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劍;開放式數(shù)控系統(tǒng)的研究與應用[D];江蘇大學;2003年
2 羅艷玲;高校開放式教師聘用管理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8年
3 張澤;開放式空間數(shù)據(jù)庫引擎的多數(shù)據(jù)源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00年
4 彭孝松;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的風險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5 劉Z,
本文編號:25443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44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