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學徒制:高技能人才培養(yǎng)新范式
[Abstract]:From the traditional apprenticeship system to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the higher natur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gives it a new connotation.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further deepens the reform of the mode of training talents by combining work and learning with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the implementation elements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latform, the re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carrier, the reform of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the agglomeration of teaching team objectives and the cultural value orientation of teaching evaluation.
【作者單位】: 金華職業(yè)技術學院;金華職業(yè)技術學院師范學院;
【基金】: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重點課題“浙江省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問題和對策研究”(課題編號:12yd16z)研究成果之一
【分類號】:G642.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陳解放;;“產學研結合”與“工學結合”解讀[J];機械職業(yè)教育;2007年04期
2 成軍;;高職教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價值判斷、困境及對策[J];中國高教研究;2012年02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金華職業(yè)技術學院院長 王振洪;[N];中國教育報;2010年
2 西安交通大學校長 鄭南寧;[N];光明日報;2012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穎;譚海霞;彭紅麗;溫t@;;高職園林工程技術專業(yè)“工學結合,半工半讀”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探索——以中國環(huán)境管理干部學院為例[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年11期
2 王端慶;學習貫徹《職業(yè)教育法》推進高職教育的有序發(fā)展[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3 余群英;;略論產學合作教育人才培養(yǎng)主導模式的構建[J];成都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4 熊發(fā)平;;工學結合的高職課程與教學內容體系構建芻論[J];重慶城市管理職業(yè)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5 齊杰玉;;高職醫(yī)學專業(yè)工學結合課程體系的建立與實施[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9年06期
6 陳桂生;;且說初任教師入職輔導中的“師徒制”[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6年05期
7 孟建偉;廣義的技術概念與典型的寫作技術[J];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8 王鳳基;;文科類專業(yè)工學結合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困難與對策[J];高教論壇;2010年05期
9 邢穎;;關于“給排水工程計量計價”課程進行“工學結合”的研究[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年04期
10 周曉舟;梁運波;王小欣;覃連紅;梁萍;;高職蠶桑技術專業(yè)工學結合的實踐與探索[J];廣西輕工業(yè);2008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彭厚英;;西方職業(yè)教育制度發(fā)展階段綜述[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0)——外國教師教育史、職業(yè)與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周誼;;1870年以前的德國職業(yè)技術教育[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0)——外國教師教育史、職業(yè)與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福祥;公共性職業(yè)教育培訓的有效供給[D];西南大學;2011年
2 陳明昆;中國經濟轉型期職業(yè)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3 方家峰;中國近代高等工業(yè)教育研究(1840-1927)[D];河北大學;2011年
4 易元祥;中國高等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5 吳曉義;“情境—達標”式職業(yè)能力開發(fā)模式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6 馬開劍;普通高中技術教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王彥軍;日本勞動力技能形成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8 盧潔瑩;生存論視角的職業(yè)教育價值觀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9 李文江;中國公立高校銀行貸款制度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10 李延平;職業(yè)教育公平問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永剛;高職院校開展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培源;從我國古代農業(yè)技術的發(fā)展看“道”與“技”的辯證關系[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3 丁永香;山東省高等職業(yè)院校專業(yè)建設研究[D];山東經濟學院;2011年
4 臧新穎;旅游管理專業(yè)本科“雙元制”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5 于少波;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教學模式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1年
6 吳佳;13-16世紀西歐圣母圖像世俗化之初探[D];北京服裝學院;2012年
7 解超群;“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下案例教學情境設計系統(tǒng)應用研究[D];湖南大學;2011年
8 汪濤;科舉教育與學徒教育[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9 蔣海燕;高等職業(yè)教育發(fā)展創(chuàng)新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10 周宗偉;市場經濟體制下中等林業(yè)學校課程改革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王坤慶;論價值、教育價值與價值教育[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2 陳解放;;“產學研結合”與“工學結合”解讀[J];機械職業(yè)教育;2007年04期
3 薛天祥;;關于高等學校教學與科研的幾個問題[J];上海高教研究;1981年02期
4 王振洪;邵建東;;構建利益共同體 推進校企深度合作[J];中國高等教育;2011年Z1期
5 楊東占;產學研合作現(xiàn)狀及其運行機制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1993年04期
6 陳解放;;模式支撐——求解人才培養(yǎng)方案改革的整體性[J];中國高教研究;2009年10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潘菊素;;高技能人才——高等職業(yè)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J];教育與職業(yè);2007年29期
2 朱秀敏;;培養(yǎng)實用高技能人才的策略[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08期
3 劉曉娟;;我國高職教育發(fā)展現(xiàn)狀及對策[J];天津職業(yè)院校聯(lián)合學報;2009年03期
4 張忠偉;;西部地區(qū)高技能人才的緊缺現(xiàn)狀及對策[J];中國成人教育;2009年11期
5 潘嘉敏;楊淑娥;;校企合作培養(yǎng)高技能人才[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年03期
6 左建國;;對以就業(yè)為導向發(fā)展高職教育的認識和實踐[J];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7 向林峰;;高職教育中教學反思應用淺析[J];商業(yè)文化(上半月);2011年07期
8 劉兆祥;;高職院校推進校企合作的實踐探索[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教通訊);2008年12期
9 黎賓;;對廣西熱能動力類高技能人才培養(yǎng)的思考[J];商場現(xiàn)代化;2008年20期
10 管平;;國家職業(yè)標準與高職高技能人才培養(yǎng)[J];教育與職業(yè);2004年3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紅梅;王有志;郭春明;;試論高職教育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定位[A];高教科研2006(上冊:校長論壇·教育改革)[C];2006年
2 張權民;嚴長遠;;高職教育應培養(yǎng)高技能人才[A];2009無錫職教教師論壇論文集[C];2009年
3 常江龍;;關于鐵路高技能人才建設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A];鐵路勞動組織改革和高技能人才建設研討會交流論文匯集[C];2007年
4 何湘;;建設鐵路高技能人才隊伍若干問題的思考[A];鐵路勞動組織改革和高技能人才建設研討會交流論文匯集[C];2007年
5 樊愛東;鄭建兵;田明生;;淺議鐵路高技能人才管理機制的建立[A];鐵路勞動組織改革和高技能人才建設研討會交流論文匯集[C];2007年
6 張杰;;淺議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創(chuàng)新與管理[A];煤炭經濟管理新論(第7輯)——第八屆中國煤炭經濟管理論壇暨第二屆中國煤炭學會經濟管理專業(yè)委員會工作會議(2007)論文集[C];2007年
7 薛美瓊;鐘建明;董紹輝;李玉萍;;高職種植類專業(yè)實施“產學研合作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A];云南省高等教育學會高職高專教育分會2009年優(yōu)秀論文集[C];2009年
8 薛美瓊;鐘建明;;高職種植類專業(yè)實施“產學研合作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A];科學發(fā)展與農村教育——云南省農業(yè)教育研究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9 徐建一;邱永明;;亞太地區(qū)高技能人才培養(yǎng)的政策與措施[A];中國管理科學文獻[C];2008年
10 葉茁蕙;;論企業(yè)高技能人才短缺問題及解決對策[A];職業(yè)教育研究與實踐[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鄭海華 童衛(wèi)軍 姜瑜;抓緊培養(yǎng)高技能人才[N];溫州日報;2005年
2 張健;高職教育的本質[N];中國教育報;2007年
3 汕頭職業(yè)技術學院 蔡鑠;大力發(fā)展高職教育 打造高職教育中心[N];汕頭日報;2009年
4 于春;高職教育:培養(yǎng)“銀領”[N];科技日報;2004年
5 溫紅彥;高職教育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yè)為導向[N];人民日報;2004年
6 吳念香 張堅雄 李海東 何靜;打造高技能人才培養(yǎng)高地[N];南方日報;2010年
7 小木;高職教育添異彩 無限風光盡在此[N];內蒙古日報(漢);2010年
8 梁嘉敏邋張祥;廣東首屆南粵技術能手獎頒發(fā)[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7年
9 馬躍華;技術學府 職業(yè)苗圃[N];光明日報;2007年
10 本報記者 張春銘;中職與高職教育如何有效銜接[N];中國教育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全旺;高職教育與勞動力市場需求協(xié)調發(fā)展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2 宋彥軍;高職教育服務質量評價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3 高巖;高技能人才成長探析[D];東北大學;2008年
4 張良;職業(yè)素質本位的高職教育課程建構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5 鄭賽瑩;吉林省人才資源開發(fā)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樊秀娣;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的基本建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7 王前新;高等職業(yè)技術院校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8 劉玉斌;高技能人才隱性人力資本形成與轉化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08年
9 常小勇;高等職業(yè)教育制度創(chuàng)新[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10 壯國楨;高職教育“行動導向”教學體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庚;高職教育和地方經濟互動發(fā)展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6年
2 張小麗;河南省高等職業(yè)教育服務區(qū)域經濟問題與對策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3 張瑩;地方本科院校舉辦高職教育熱潮下的冷思考[D];曲阜師范大學;2008年
4 龔麗;我國高職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5 王艷;新疆高職教育與地方經濟互動發(fā)展研究[D];石河子大學;2008年
6 朱植剛;論高等職業(yè)技術教育的發(fā)展[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7 徐挺;高職教育家具設計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研究[D];中南林學院;2005年
8 張承斌;高職教育產學結合人才培養(yǎng)模式若干問題研究[D];天津大學;2005年
9 霍躍紅;高職教育實踐教學條件建設問題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10 張少輝;我國高職教育學生職業(yè)指導若干問題研究[D];天津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3482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348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