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改制對中國高等教育近現(xiàn)代化的影響
[Abstract]:Because of its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ducation in China, the reform of academies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experts and scholars in the past ten years. " "knowing the ancient times" can "learn from the present", and study the gains and losses, is and is not,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enlightenment for the modern education reform. In view of this,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has focused on publishing in the form of a special topic, "Review of the recent Ten years of Academy Reform", "the influence of College Reform on the near Modern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and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ditions for the transition of Academies to Modern Learning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Four articles on dilemmas and adaptations before and after the reform of provincial capital academies in late Qing Dynasty were presented to readers.
【作者單位】: 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
【分類號】:G649.299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沈文欽;;觀念的力量——評《德國古典大學觀及其對中國的影響》[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6年03期
2 袁玲麗;;近代安徽高等外語教育的啟蒙[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3 殷奎英;;清代教育制度的變化[J];菏澤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4 李新科;李遠華;;近代學制與我國中小學體育課程近代化概述[J];教學與管理;2009年27期
5 陳亞玲;;從學術(shù)轉(zhuǎn)型看我國現(xiàn)代大學制度的肇始[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6 徐靜玉;;書院與清末民初南通教育的轉(zhuǎn)型[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7 李兵;;書院改制對近代教育的促進作用有限[J];大學教育科學;2011年04期
8 馬睿;;文化資本的更新與轉(zhuǎn)化:知識分子與清末民初教育改革[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9 吳洪成;劉園園;;近代中國傳統(tǒng)書院改制研究——以河北省為中心[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10 蔣紫云;鄧洪波;;近十年書院改制研究述評[J];大學教育科學;2012年02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徐斯雄;民國大學學術(shù)評價制度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2 王驥;論大學知識生產(chǎn)方式的演化[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3 吳立保;中國近代大學本土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4 陳亞玲;論我國學術(shù)轉(zhuǎn)型與現(xiàn)代大學制度的建立[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5 張立程;西學東漸與晚清新式學堂教師群體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6年
6 王洪瑞;清代河南學校教育發(fā)展的時空差異與成因分析[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華華;高校校園環(huán)境景觀設(shè)計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1年
2 劉強;1927-1937年安徽教師群體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3 劉開普;晚清民國學界師徒關(guān)系之守與變[D];北京大學;2011年
4 左明;江標的思想來源及其在湖南的改革[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5 王浩;黃彭年教育實踐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6 張曉納;姚永樸文學思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張佳靜;民國前期大學地理教育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8 路寧;課程政策中的課程權(quán)力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9年
9 張璇;留學生與成都近代美術(shù)教育[D];西南交通大學;2010年
10 劉光宇;清末法律教育課程設(shè)置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俸曉錦;俸學文;;人力資源開發(fā)對我國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J];中國科技信息;2011年14期
2 ;豐湖書院[J];學苑教育;2011年16期
3 紀仁川;周馳;;對我國高校教學質(zhì)量工程建設(shè)的理性審視——由錢學森之問所引發(fā)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4 李強;陳廣超;;中國近現(xiàn)代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歷史慣性[J];湖北社會科學;2011年08期
5 趙喜艷;;中國高等教育與俄羅斯高等教育的差異[J];教書育人;2011年24期
6 謝維和;;大學的文化意義[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7 王文龍;;后擴招時代中國高等教育發(fā)展研究[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1年09期
8 張小強;;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高等教育管理的問題和對策[J];教育管理研究;1998年03期
9 蘇楓;;熊丙奇:中國需要真正的大學[J];小康;2011年09期
10 陳林;吳學思;;顏昌峰:民間書院的慈善模式[J];貴陽文史;2011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少媛;;高教強國戰(zhàn)略與省域高等教育發(fā)展理念創(chuàng)新[A];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與建設(shè)高等教育強國——2010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孟兆懷;唐華生;葉懷凡;;發(fā)展質(zhì)量:高等教育評價的新視野[A];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與建設(shè)高等教育強國——2010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10年
3 許師東;;助推我省獨立學院快速發(fā)展的若干建議[A];中國民辦教育家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4 丁曉昌;;堅持育人為本 加快推進人才培養(yǎng)體制改革[A];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與建設(shè)高等教育強國——2010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10年
5 周遠清;;加快建設(shè)中國特色高等教育思想體系[A];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與建設(shè)高等教育強國——2010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10年
6 楊天平;;高等教育強國建設(shè)的基礎(chǔ):辦好地方高等教育[A];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與建設(shè)高等教育強國——2010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10年
7 彭彬;;淺論實現(xiàn)教育公平的制度環(huán)境——大力發(fā)展民辦高等教育[A];中國民辦教育家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8 彭彬;;淺論實現(xiàn)教育公平的制度環(huán)境——大力發(fā)展民辦高等教育[A];中國民辦教育大典[C];2010年
9 劉獻君;;國際論壇增強了高等教育研究的問題意識、國際意識和地方意識[A];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與建設(shè)高等教育強國——2010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10年
10 王飛;;從概念分裂到內(nèi)涵統(tǒng)一:“高等教育強國”的概念追溯與反思[A];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與建設(shè)高等教育強國——2010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1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江蘇技術(shù)師范學院黨委書記 夏東民;聯(lián)盟化:中國高等教育優(yōu)化發(fā)展之路徑選擇[N];光明日報;2010年
2 侯欣一 全國政協(xié)委員、南開大學法學院教授;全球視野下的中國高等教育[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3 柴愛新;書院興起:在文化復興的路上[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年
4 本報記者 張一鳴;清華老教授PK北大張維迎[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10年
5 翁陽邋于晶波;中國高等教育總規(guī)模五年翻倍[N];大眾科技報;2007年
6 劉錫潼;中國高等教育走入大眾時代[N];北京商報;2007年
7 楊耕身;中國大學需要怎樣的世界第一[N];今日信息報;2007年
8 記者 盧子能邋實習生 田毓琳;松洲書院“!痹诘┫N];閩南日報;2008年
9 四川大學黨委書記 楊泉明;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發(fā)展之路[N];光明日報;2009年
10 朱文全;“蓬萊”氣度[N];樂山日報;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毛迪伯;跨文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2 陸興發(fā);中國高等教育辦學自主權(quán)問題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3 荀淵;中國高等教育從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的轉(zhuǎn)型[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4 孫玉杰;以成長為目標的高等教育大眾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5 樊本富;中國高校自主招生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6 周仲高;中國高等教育人口的地域性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7 朱雪文;中國高等教育區(qū)域分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8 盧寧;戰(zhàn)后日本短期高等教育體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9 劉理;論高校教學評估的教育價值[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10 魏小琳;我國高等教育多樣化發(fā)展的價值和路徑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妙玲;中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近代化[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2 蘇艷青;2008年北京奧運會與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的互動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5年
3 陳婷;中國高等教育:全球金融危機后的思考[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4 朱春梅;當代中國高等教育的倫理精神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5 孟勤;多元治理視角下的我國研究型大學現(xiàn)代管理創(chuàng)新體制研究[D];西北大學;2008年
6 尹華;高等教育與區(qū)域競爭力的提升[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7 劉曉莉;南京國民政府初期高等教育發(fā)展述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8 張建新;國家宏觀經(jīng)濟政策對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影響[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4年
9 楊穎東;社區(qū)學院:21世紀中國高等教育值得努力的一個方向[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10 周鵬;大學城建設(shè)的理論與實證分析[D];鄭州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3279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327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