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式民辦高校代際傳承問題研究
[Abstract]:Intergenerational inheritance is an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family-ru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has legitimacy, but influenced by the imperfect legal environment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intergenerational inheritance is more complicated. There are three main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intergenerational inheritance of family-ru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organizer's restriction, the successor's restriction and the management's restriction.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inheritan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family-ru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strive to create a vision of development, formulate and step by step carry out the inheritance plan, and strengthen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The government should actively help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ultivate successors, support and assist in the smooth transi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difficulties.
【作者單位】: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基金】: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教育部重點課題“家族式民辦高校傳承調(diào)查研究”(課題批準號:DFA100211)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類號】:G648.7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忠萍;;淺析《呂氏春秋》蘊含的文化思想[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2 郭學信;論包拯崇拜的文化心理[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3 祁家能;;從“文化”到“文化生產(chǎn)力”[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4 遲成勇;中華民族精神價值探討[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5年02期
5 張立丹;張希玲;;擬親屬稱謂習俗的文化功能[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6年03期
6 羅秋雨;;由“法語保護主義”引發(fā)的對漢語漢字地位的思考[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6年11期
7 林濱;從倫理道德視角,試析儒家與基督教兩種人性論的不同預制作用[J];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8 夏清;試論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外來佛教文化的吸收[J];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1997年04期
9 李智勇,樊寶敏;21世紀中國林業(yè)發(fā)展的生態(tài)文明觀[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10 龔怡祖;從“李白現(xiàn)象”看教育創(chuàng)新之路[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4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呂淑梅;魏珍珍;;觀照包裝設(shè)計文化[A];2005年工業(yè)設(shè)計國際會議論文集[C];2005年
2 徐送迎;;試論《風》之始“二南”與《關(guān)雎》[A];第七屆《詩經(jīng)》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三)[C];2006年
3 閆朦;;科學認識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構(gòu)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A];中國現(xiàn)代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郭潔;;論文化與人類發(fā)展和音樂教育的關(guān)系[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波;治安社會化思想與模式[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2 徐國寶;《格薩爾》與中華文化的多維向心結(jié)構(gòu)[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李凱;儒家元典與中國詩學[D];四川大學;2002年
4 李賢浩;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與現(xiàn)代化[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5 孫成武;中國共產(chǎn)黨與20世紀中國文化的變革[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6 李姍澤;生育文化的田野調(diào)查與教育內(nèi)涵分析[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7 馬和民;社會化危機及其出路[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8 吳功榮;中美外交思想傳統(tǒng)的比較分析[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9 張景明;中國北方游牧民族飲食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10 倪依克;論中華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發(fā)展[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藺熙民;生命節(jié)奏——宗白華美學的形上感型[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2 謝軍;對我國人生信仰幾個問題的思考[D];天津師范大學;2001年
3 陳曉鋼;論網(wǎng)絡(luò)時尚對青年人生觀的影響及其對策[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4 方遠平;多元文化空間沖突與融合的理論分析與區(qū)域?qū)嵶C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1年
5 李嵐;張心(氵山一王攵)與《偽書通考》[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6 農(nóng)時敏;文化視角中的中美廣告語言及其對比[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7 葉茜;桂林文化底蘊的審美人類學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8 游春嫦;中國漢語文教材文化的視角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9 陳發(fā)明;語文學科性質(zhì)的演繹與漢語文教育的構(gòu)建[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10 張愛球;訴訟功能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1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芳;楊熙媛;鄒成錫;;國內(nèi)民辦高校管理決策對比研究[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年21期
2 沈俊美;;民辦高校秘書工作的現(xiàn)狀與優(yōu)化措施[J];秘書之友;2011年06期
3 陳寶瑜;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新階段[J];教學與教材研究;1994年02期
4 王紀;;德國民辦高校新風撲面[J];留學生;2010年09期
5 房啟東;;淺談民辦高校企業(yè)化管理特征[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12期
6 闕明坤;;警惕民辦高校招生亂象[J];教育;2011年17期
7 董學軍;;淺談民辦高校的發(fā)展規(guī)劃[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8 劉婭玲;;淺談民辦高校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J];企業(yè)家天地(理論版);2011年06期
9 馬鳳余;;關(guān)于民辦高校改革發(fā)展的幾點思考[J];大學(學術(shù)版);2011年05期
10 彭彬戰(zhàn);;民辦院校輔導員工作探析[J];新西部(下旬.理論版);2011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董新保;;民辦高校要為發(fā)展先進生產(chǎn)力和先進文化作出貢獻[A];中國民辦教育大典[C];2010年
2 何志均;;廣州民辦高校營銷管理策略——基于博弈論的分析與討論[A];2009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呂艷;;北京市民辦高校發(fā)展的現(xiàn)狀與對策分析[A];2010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張威勇;;民辦高校與國際接軌的思考[A];中國民辦教育家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5 何源;;論民辦高校的戰(zhàn)略定位[A];中國民辦教育家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6 張威勇;;民辦高校與國際接軌的思考[A];中國民辦教育大典[C];2010年
7 張?zhí)?;民辦高校的公關(guān)之路[A];高教改革研究與實踐(下冊)——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2003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3年
8 張興云;邱立姝;;民辦高校工資方案初探[A];高教改革研究與實踐(下冊)——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2003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3年
9 李國華;;邊疆民族地區(qū)民辦高校發(fā)展的文化屏障與出路[A];云南省高職高專教育分會第七次全體理事會暨2011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10 陳志隆;王陽;;我國民辦高校法人治理結(jié)構(gòu)研究[A];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 正;民辦高校:滑行20年何時起飛?[N];中國工商報;2004年
2 記者 郭萍;黑龍江規(guī)范民辦高校管理[N];中國教育報;2001年
3 王得忠;依法加強民辦高校教師隊伍建設(shè)[N];中國教育報;2005年
4 主持:本報記者 趙一楓 嘉賓:陜西省教育廳社會力量辦學管理中心副主任 李維民;民辦高校:今后生存發(fā)展靠的是實力[N];中國教育報;2005年
5 朱建華;民辦高校生不應成為助學盲區(qū)[N];中國民族報;2005年
6 賀潤坤;民辦高校發(fā)展應腳踏實地[N];光明日報;2004年
7 本報記者 非爾;北京民辦高校魅力獨特[N];華夏時報;2004年
8 陳靜;如何選擇民辦高校[N];江西日報;2003年
9 王東林 本報記者 黃新陽;化作春泥更護花[N];江西日報;2005年
10 記者 周寶來;民辦高校出現(xiàn)“流失一族”[N];北京人才市場報;200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蘭文巧;服務(wù)營銷組合對民辦高校品牌資產(chǎn)的影響研究[D];遼寧大學;2012年
2 王慶如;民辦高校辦學水平提升策略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3 查明輝;中國民辦高等教育發(fā)展模式選擇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章茂山;中國民辦高校學費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5 楊樹兵;關(guān)于提升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的戰(zhàn)略和政策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6 饒愛京;江西民辦高等教育發(fā)展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7 李釗;民辦高校辦學風險防范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8 董圣足;我國民辦高校法人治理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9 姜華;中國民辦高等教育組織的變遷及其特性[D];北京大學;2007年
10 毛勇;中國公辦、民辦高校在教育市場中競爭的公平性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韓莉;我國民辦高校人才培養(yǎng)質(zhì)量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2 張林;我國民辦高校重組和退出機制的立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0年
3 王雷;民辦高校成都東軟學院招生策略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4 嚴麗萍;我國民辦高校公助問題研究[D];汕頭大學;2001年
5 馬利娟;民辦高校學生管理問題與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寶玉強;法制基礎(chǔ)上的中國民辦高校發(fā)展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4年
7 王梓;民辦高校融資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8 王金山;江蘇省民辦高等教育發(fā)展中的法律問題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9 劉青云;民辦高校教師人力資源管理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4年
10 楊全印;民辦高校師資問題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23265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326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