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tài)學公選課教學的幾點體會
本文選題:生態(tài)學 + 公選課; 參考:《中國大學教學》2012年01期
【摘要】:以吉林大學為例,分析了生態(tài)學公選課的特點和難點以及長期教學實踐過程中出現(xiàn)的諸多問題,并就生態(tài)學公選課授課內(nèi)容、教學手段、教學方式及考核形式提出相應的改革措施。
[Abstract]:Taking Jili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iculties of public elective course of ecology and many problems in the course of long-term teaching practice, and discusses the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public elective course of ecology. The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examination form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reform measure.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環(huán)境與資源學院;東北師范大學黨委;
【分類號】:G64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于明業(yè),李欣則;關于公共選修課的現(xiàn)狀與改革[J];大連大學學報;2000年03期
2 張茜;;如何使公共選修課成為高校教學的亮點[J];科學大眾;2007年02期
3 褚慶忠;徐楊可;;提高公共選修課教學效果的途徑探討[J];科技咨詢導報;2007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邢韶華;雷霆;欒曉峰;魏鑫;;對農(nóng)林高校專業(yè)選修課內(nèi)容設置與課堂教學的思考[J];安徽農(nóng)學通報;2008年14期
2 劉樂舟;;試論提高通識教育課程教學效果的途徑[J];廣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S1期
3 孫靜華;;關于大學公共選修課的教學思考[J];改革與開放;2010年10期
4 婁春華;王雅珍;;高分子科學導論公選課演示法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高師理科學刊;2009年01期
5 趙秋棉;李琳;李洪義;;高校文學選修課課堂教學改革探討[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年12期
6 冷芳;;電氣測量選修課教學探析[J];遼寧高職學報;2009年11期
7 石朝暉;劉文娟;;高職院!秓ffice辦公應用》選修課程的開發(fā)與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2009年11期
8 熱薩來提·易沙克;爾肯·阿不都卡德爾;;高校開設公共選修課程的實踐與思考[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9 莫寶慶;吳文明;;醫(yī)科、工科院校學生選修課知信行特點的比較[J];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10 丁海燕;高毅;周麗萍;李昱偉;;高校公共計算機選修課程的問題與對策[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S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郭紅軍;高等藝術(shù)院校公共選修課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利明;足球賞析課作為公選課在河北省高等院校開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裴立振;泰山學院公共選修課實施現(xiàn)狀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4 冉紅慶;重慶市獨立院校公共選修課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5 宋海霞;普通高中英語選修課實施的現(xiàn)狀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6 錢珍珠;醫(yī)學院校人文素質(zhì)公共選修課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研究與分析[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袁曉斌,楊福猛;多媒體課件中文本的設計[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2 王根順;郝路軍;;高等學校課程評估的原則與理論依據(jù)[J];高等理科教育;2006年03期
3 王玉瓊;對高校公選課教學管理的幾點思考[J];教師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4 高玉峰,専小波,雷小慶,于玉橋,趙維新;高校公共選修課管理對策研究[J];河北職業(yè)技術(shù)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5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決定[J];人民教育;1999年07期
6 李冬環(huán),吳水田,陳平平;高校公共選修課課堂管理芻議[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3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攸;樊紅波;張宏柏;;環(huán)境類公選課教學初探——以“環(huán)境與健康”課程教學為例[J];考試周刊;2008年18期
2 舒習龍;;中國近代文化史公選課教學改革的思考[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3 舒習龍;;中國近代文化史公選課教學改革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9年01期
4 申慧彥;;高校公選課居室環(huán)境與健康教學方法初探[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1年08期
5 劉筱;;高校公選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08年05期
6 夏海林;熊能;周紅燕;吳曉玉;;淺談高等農(nóng)業(yè)院校開設公選課的意義與質(zhì)量的提高[J];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7 朱玲;;對高校公選課教學管理的哲學反思[J];教育與職業(yè);2008年09期
8 胡曉冰;王振偉;;如何上好《酒類知識與文化》公選課[J];職業(yè)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9 萬能;湯俊;;《淡水環(huán)境安全》公選課實踐性教學探索[J];陜西教育(高教);2009年11期
10 孔慶軍;張霞;;開設“現(xiàn)代生物學導論”公選課的實踐與探索[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魏倩云;;看《十面埋伏》下隱藏的矛盾與問題——用生態(tài)學原理方法“會診”課改后的音樂新課堂現(xiàn)象[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2 林魁;林清;李賡;;人居環(huán)境物質(zhì)代謝的生態(tài)學探討[A];節(jié)能減排論壇——福建省科協(xié)第八屆學術(shù)年會衛(wèi)星會議論文?痆C];2008年
3 劉海龍;;從當代多元“生態(tài)”視角反觀風景園林的生態(tài)基礎[A];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09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林魁;林清;李賡;;人居環(huán)境物質(zhì)代謝的生態(tài)學探討[A];福建省農(nóng)業(yè)工程學會2008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彭玲;曾慶華;;景觀生態(tài)學在線型建設項目生態(tài)環(huán)境影響評價的應用[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一)[C];2007年
6 蘇春曙;;創(chuàng)建株洲生態(tài)城市的實踐[A];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下冊)[C];1999年
7 姚孝友;;生態(tài)型小流域水土保持設計理念的探討[A];小流域綜合治理與新農(nóng)村建設論文集[C];2008年
8 林姚宇;陳國生;;論結(jié)合生態(tài)的城市設計 概念·價值·方法·成果[A];城市規(guī)劃面對面——2005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下)[C];2005年
9 陳星銘;;以學生為中心優(yōu)化制圖課教學過程[A];第十四屆全國圖學教育研討會暨第六屆制圖CAI課件演示交流會論文集(下冊)[C];2004年
10 趙毅強;;微電子器件基礎教學探討[A];電子高等教育學會2007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安定區(qū)大城小學 焦新霞;小學數(shù)學教學應注重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N];定西日報;2008年
2 盤江鎮(zhèn)中心小學 陸菊;淺議數(shù)學教學中的情感運用[N];六盤水日報;2008年
3 江蘇省教育學會和諧教育專業(yè)委員會理事長 陳立春;和諧:教育的追求[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5年
4 山東省鄒平第一中學 郭鳳廣;信息技術(shù)課中教學起點問題及策略[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5年
5 劉燕 徐笑陽;創(chuàng)設和諧的校園評價文化[N];中國教師報;2006年
6 王飚嵐;舞蹈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N];中國藝術(shù)報;2007年
7 鄧寶林;農(nóng)村初中生數(shù)學能力培養(yǎng)[N];甘肅日報;2007年
8 河北省廊坊市第一小學 孫麗;樹立新觀念 探索新方法[N];中國信息報;2008年
9 城區(qū)二十四校 曹建秀;改善學生學習方式之我見[N];大同日報;2008年
10 蕉城城南小學 黃月招;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之我見[N];閩東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范庭衛(wèi);教學過程理論研究[D];蘇州大學;2003年
2 劉承波;信息時代高等學校教學過程的變革及其運行機制[D];廈門大學;2002年
3 陳慶朋;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條件和實施過程的調(diào)查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4 劉冬巖;實踐智慧:一種可能的教學價值[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5 李吉南;中學科學實驗整合點及支撐軟件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6 羅祖兵;從“預成”到“生成”—境遇性教學導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7 朱志平;課堂動態(tài)生成資源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8 吳國平;新課程行動中的教師成長[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9 杜曉萍;全納學校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劉成新;整合與重構(gòu):技術(shù)與課程教學的互動解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呂朝煈;教學過程中倫理問題探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2 馬莎莎;高校教師教學過程中人本管理的研究[D];中南大學;2005年
3 孫良林;基于網(wǎng)絡教學平臺高校公選課課程設計的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4 蔡雅萱;高校公選課學生評教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劉德汞;教學過程管理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6 黃金金;高校公選課的混合式教學實踐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2年
7 劉婷;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過程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8 劉洪璐;數(shù)學教學中的創(chuàng)造[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9 王民君;論幼兒園教學的非語言藝術(shù)[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10 胡超;基于教學過程分析的高中區(qū)域地理教學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1159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115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