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計劃到市場:高校布局結構變革中三大主體的嬗變——以角色地位及其影響力的演變?yōu)槔?/H1>
發(fā)布時間:2018-04-05 16:40
本文選題:高等學校 切入點:布局結構 出處:《大學教育科學》2012年06期
【摘要】: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過程中,高校布局結構變革的三大主體即政府、社會和高校的角色地位及影響力大小發(fā)生相應變化。國家力量在高校布局結構變革中的地位由"絕對"主導逐漸轉變?yōu)?相對"主導,國家力量有所減弱;社會力量迅速崛起,對高校布局結構的變化起著重要的補充作用;高校則實現(xiàn)了由以往的單純"被動"向"主動"與"被動"相結合的雙重角色轉變。高校布局結構在三種力量的此消彼長中發(fā)展演化。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transition from planned economy to market economy, the role status and influence of society a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changed correspondingly.The position of national power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university layout structure is gradually changed from "absolute" leading to "relative" leading, the national power is weakened, and the social force rises rapidly,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supplementary role to the change of university layout structure.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alize the dual role transformation from simple passive to active and passive.The university layout structure develops and evolves among the three forces.
【作者單位】: 湖南科技大學教育學院;
【基金】: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教育部青年課題“我國高校布局結構變革研究”(EIA100413)
【分類號】:G64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新梅;;重構政府與公立高校之間的法律關系[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2 勞凱聲;;教育體制改革中的高等學校法律地位變遷[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3 周川;;中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政策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08期
4 周川;新一輪院系調整的特征與問題[J];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02期
5 田恩舜;;我國高等教育質量保證模式變革中政府、高校與社會的行動策略[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年01期
6 唐永澤;我國高等教育主體間關系的變化趨勢[J];江蘇高教;2002年05期
7 潘懋元,鄔大光;世紀之交中國高等教育辦學模式的變化與走向[J];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8 康寧;高等教育資源配置:規(guī)律與變遷趨勢——學術、市場、政府在優(yōu)化高等教育資源配置中制衡的約束條件[J];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9 薛天祥,沈玉順;50年代院系調整與90年代聯(lián)合辦學比較分析[J];上海高教研究;1997年08期
10 李佳孝;;教育管理的價值取向與主體性高等教育管理[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光森;鄧小平人民民主專政思想的歷史考察[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2 吳從環(huán);;改革后的中國國家社會關系[J];安徽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3 郎益夫,戴天虹;經濟轉型時期我國高等教育存在的若干問題及對策建議[J];北方論叢;2003年05期
4 王秀明;試論新形勢下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思路[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5 吳繼平;;新中國第一次普選運動的宣傳動員——以北京市基層選舉為個案研究[J];北京黨史;2006年02期
6 梁金印;對人才培養(yǎng)模式構建的幾點思考[J];北京機械工業(yè)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7 潘旭陽;周琳;;獨立學院運營模式的經濟學分析[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1年05期
8 吳慧平;;加州大學的治理變革及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9 盧乃桂,操太圣;中國改革情境中的全球化:中國高等教育市場化現(xiàn)象透析[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年01期
10 蒯正明;;新中國60年來中國社會變遷與黨對社會組織的整合[J];北京社會科學;2009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習裕軍;宋國春;;社會生態(tài)視閾中的中國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對中國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的必要性與基本內容的政治社會學分析[A];提高領導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能力理論研討會暨中國領導科學研究會2011年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張睿麗;;議會政治:憲政民主的運作[A];地方政府發(fā)展研究(第三輯)[C];2008年
3 王先俊;胡倩燕;;建國初期黨鞏固執(zhí)政基礎的歷史考察[A];當代中國成功發(fā)展的歷史經驗——第五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4 李成武;;建國初期高校院系調整研究述評[A];國史研究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研究述評:第七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路江明;;淺論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對中共政治合法性的建構[A];“改革開放30年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何曉艷;;國有民辦二級學院教學監(jiān)控與教學評估問題研究[A];2005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7 文建新;;從文科大學生就業(yè)難,反思我們的實踐教學[A];第八屆全國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yè)實驗室建設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8 谷宇;;官紳共治與政務協(xié)商——傳統(tǒng)中國地方治理模式研究[A];生命、知識與文明: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9年
9 孫培軍;;運動國家:歷史和現(xiàn)實之間——對新中國成立60年以來中國政治發(fā)展經驗和反思的考察[A];中國的立場 現(xiàn)代化與社會主義: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9年
10 羅峰;;“嵌入性”視角中的政黨權威與社會整合:一種比較分析[A];中國的立場 現(xiàn)代化與社會主義: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春常;轉型中的中國國家治理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郝進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發(fā)展戰(zhàn)略與戰(zhàn)略管理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徐悅;1949~1954年中國中央行政體制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秦偉江;城市化進程中的民族區(qū)域自治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羅國亮;災害應對與中國政府治理方式變革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李慧勇;周恩來與“文革”后期中央行政體制的重新整合[D];南開大學;2010年
7 李丹;中國族際政治整合的制度變遷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燕泰翔;中國工農關系演進與農業(yè)發(fā)展研究[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0年
9 耿百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劉吉林;權力博弈下高等教育評估合法性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畢圣潔;中國政治發(fā)展過程中的合法性構成與獲取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王凱;由人格化到體制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孔琰;泰安市農村基層組織廉政建設問題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0年
4 崔麗敏;生態(tài)位視域下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定位問題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5 李楠;高等教育省級統(tǒng)籌權力結構優(yōu)化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6 朱逢春;行政價值觀與行政發(fā)展的關系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7 李燦輝;論我國預算法律責任制度的完善[D];湘潭大學;2010年
8 王平偉;試論高等學校校規(guī)的違憲審查[D];湘潭大學;2010年
9 孔令文;航海類專業(yè)半軍事化管理模式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10 胡國金;論和諧社會視閾下黨的形象建設[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董秀華;政府在高等教育評估中的職能與作用——個案與比較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2 曾榮光;;教育政策研究:議論批判的視域[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7年04期
3 焦志勇;楊軍;;提升公立大學章程效力的根本途徑[J];湖北社會科學;2011年02期
4 汪永銓;制定高等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的若干原則[J];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01期
5 談松華;變革與創(chuàng)新:走向21世紀的中國高等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03期
6 馬陸亭;如何實現(xiàn)高等教育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對我國高等學校層次類別的剖析[J];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02期
7 潘懋元;可持續(xù)發(fā)展與高等教育改革(博士論壇)[J];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03期
8 文輔相;面向21世紀大學教育思想的變革[J];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03期
9 鐘宇平,陸根書;通過制度創(chuàng)新提高效率——對中國高教體制改革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03期
10 陳傳德;淺議我國高等教育的宏觀調控[J];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湛;審時度勢,加快建設高教強省[J];江蘇高教;2005年05期
2 陳慧青;史秋衡;;中國高校布局結構變革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3 張萍;關于優(yōu)化廣州地區(qū)高等教育布局結構的思考[J];嘉應大學學報;1996年03期
4 ;甘肅省人民委員會關于高等學校和中等專業(yè)學校畢業(yè)生分配工作后下放鍛煉的工資評定問題的通知[J];甘肅政報;1959年15期
5 佟景偉;全國實驗應力分析教學經驗交流會[J];力學與實踐;1982年01期
6 劉道玉;關于高等學校的科學研究及管理[J];高等教育研究;1982年04期
7 王明昭;;重視和改進高等學校的后勤管理工作[J];教育發(fā)展研究;1982年04期
8 于文增;;關于高校本科畢業(yè)生質量評定問題的探討[J];黑龍江高教研究;1983年04期
9 謝元運;;認真貫徹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培養(yǎng)和造就一支德才兼?zhèn)、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辦好高等學校的關鍵[J];遼寧教育研究;1983年04期
10 ;北京市要辦多種類型的高等學校[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1983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曹相生;孟雪征;鄭曉英;;創(chuàng)造教育的內涵及在高校專業(yè)課教學中的實踐[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C];2009年
2 杜月升;;知識生產與高等學校體制改革[A];2002中國經濟特區(qū)論壇:現(xiàn)代化建設中的體制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3 余秉和;;新形勢下如何加強高等學校財務監(jiān)督工作[A];中國建設會計學會第五次會議論文集[C];2000年
4 李勇;;高等學校成本結構與產出效率關系的實證研究[A];2005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5 林武萍;尹析明;;對我國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思考[A];招生考試科研論文集[C];2005年
6 童宣海;;我說高等學校安全保衛(wèi)工作[A];北京市高教學會保衛(wèi)學研究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選集[C];2007年
7 張婷婷;;加強服務意識,創(chuàng)新高校教務管理[A];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努力增強高校創(chuàng)新與服務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8 楊敏;;淺析影響高校政府采購效率的因素及對策[A];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技術物資研究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朱瑞亮;劉毅;;淺議高等學校招標檔案的管理[A];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技術物資研究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10 孫景芝;柳治仁;;構建有效的學習型校園文化思考[A];2003年中國成人教育年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保華 關慧;高校定位應遵循市場規(guī)則[N];人民政協(xié)報;2005年
2 記者 羅靜雯;我市兩重點學科列入國家高等學校學科創(chuàng)新引智計劃[N];重慶日報;2006年
3 本報記者 宋黔云;貴州大學國際化程度獲新突破[N];貴州日報;2009年
4 記者 盧彬彬;突出實踐特色 破解發(fā)展難題 務求取得實效[N];廣西日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周曉東;建立完善高!奥(lián)席會議制度”[N];江淮時報;2010年
6 記者 仝靜海;河北工大邁入國家重點建設高等學校行列[N];河北日報;2006年
7 本報記者 張清;“樂山索瑪”南京綻放[N];樂山日報;2009年
8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傷寒教研室 曲夷;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研修見聞[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9年
9 記者 李瓊燕 通訊員 宋薇娜;我省三部門聯(lián)合開展省級大學生骨干培養(yǎng)[N];陜西日報;2009年
10 閔麗男 曲明 宋從勇 曉凡 (本報記者 閔麗男 曲明 通訊員 宋從勇);就業(yè)優(yōu)惠:能否圓大學生求職夢[N];中國稅務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慧青;中國高校布局結構變革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2 葉通賢;高等學校貸款風險的控制與化解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3 楊同毅;高等學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生態(tài)學解析[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4 周倩;高校科技管理人員專業(yè)化建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朱天天;我國高校技術資源轉移問題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5年
6 鄧岳敏;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高校人才培養(yǎng)與勞動力市場的對接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7 童靜菊;生本理念下高校學生工作體系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8 吳宏翔;市場經濟中的高校組織演化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9 馬煥靈;高等學校學生紀律處分糾紛及其處理[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張銘鐘;我國西北五。▍^(qū))高等教育與區(qū)域經濟互動模式構建[D];中國礦業(yè)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凌杰;高校目標管理共有要素系統(tǒng)與路徑創(chuàng)新[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2 王歡;論我國公立高等學校的性質與地位[D];吉林大學;2005年
3 楊耀;高校作業(yè)成本管理的理論與應用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5年
4 譚斌;高等學校戰(zhàn)略管理:理論與模式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張積勇;高等學校現(xiàn)金流量表的設計與應用[D];廈門大學;2007年
6 李曉杰;符合我國國情的高校學分制構建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7 劉學偉;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高校財務管理模式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5年
8 楊光(日韋);網絡時代與高校德育社會化問題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
9 李志剛;高等學校資產管理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10 鄭賢俊;新時期黨的高?茖W人才觀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
本文編號:17156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715642.html
本文選題:高等學校 切入點:布局結構 出處:《大學教育科學》2012年06期
【摘要】: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過程中,高校布局結構變革的三大主體即政府、社會和高校的角色地位及影響力大小發(fā)生相應變化。國家力量在高校布局結構變革中的地位由"絕對"主導逐漸轉變?yōu)?相對"主導,國家力量有所減弱;社會力量迅速崛起,對高校布局結構的變化起著重要的補充作用;高校則實現(xiàn)了由以往的單純"被動"向"主動"與"被動"相結合的雙重角色轉變。高校布局結構在三種力量的此消彼長中發(fā)展演化。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transition from planned economy to market economy, the role status and influence of society a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changed correspondingly.The position of national power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university layout structure is gradually changed from "absolute" leading to "relative" leading, the national power is weakened, and the social force rises rapidly,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supplementary role to the change of university layout structure.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alize the dual role transformation from simple passive to active and passive.The university layout structure develops and evolves among the three forces.
【作者單位】: 湖南科技大學教育學院;
【基金】: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教育部青年課題“我國高校布局結構變革研究”(EIA100413)
【分類號】:G64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新梅;;重構政府與公立高校之間的法律關系[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2 勞凱聲;;教育體制改革中的高等學校法律地位變遷[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3 周川;;中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政策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08期
4 周川;新一輪院系調整的特征與問題[J];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02期
5 田恩舜;;我國高等教育質量保證模式變革中政府、高校與社會的行動策略[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年01期
6 唐永澤;我國高等教育主體間關系的變化趨勢[J];江蘇高教;2002年05期
7 潘懋元,鄔大光;世紀之交中國高等教育辦學模式的變化與走向[J];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8 康寧;高等教育資源配置:規(guī)律與變遷趨勢——學術、市場、政府在優(yōu)化高等教育資源配置中制衡的約束條件[J];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9 薛天祥,沈玉順;50年代院系調整與90年代聯(lián)合辦學比較分析[J];上海高教研究;1997年08期
10 李佳孝;;教育管理的價值取向與主體性高等教育管理[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光森;鄧小平人民民主專政思想的歷史考察[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2 吳從環(huán);;改革后的中國國家社會關系[J];安徽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3 郎益夫,戴天虹;經濟轉型時期我國高等教育存在的若干問題及對策建議[J];北方論叢;2003年05期
4 王秀明;試論新形勢下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思路[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5 吳繼平;;新中國第一次普選運動的宣傳動員——以北京市基層選舉為個案研究[J];北京黨史;2006年02期
6 梁金印;對人才培養(yǎng)模式構建的幾點思考[J];北京機械工業(yè)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7 潘旭陽;周琳;;獨立學院運營模式的經濟學分析[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1年05期
8 吳慧平;;加州大學的治理變革及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9 盧乃桂,操太圣;中國改革情境中的全球化:中國高等教育市場化現(xiàn)象透析[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年01期
10 蒯正明;;新中國60年來中國社會變遷與黨對社會組織的整合[J];北京社會科學;2009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習裕軍;宋國春;;社會生態(tài)視閾中的中國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對中國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的必要性與基本內容的政治社會學分析[A];提高領導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能力理論研討會暨中國領導科學研究會2011年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張睿麗;;議會政治:憲政民主的運作[A];地方政府發(fā)展研究(第三輯)[C];2008年
3 王先俊;胡倩燕;;建國初期黨鞏固執(zhí)政基礎的歷史考察[A];當代中國成功發(fā)展的歷史經驗——第五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4 李成武;;建國初期高校院系調整研究述評[A];國史研究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研究述評:第七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路江明;;淺論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對中共政治合法性的建構[A];“改革開放30年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何曉艷;;國有民辦二級學院教學監(jiān)控與教學評估問題研究[A];2005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7 文建新;;從文科大學生就業(yè)難,反思我們的實踐教學[A];第八屆全國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yè)實驗室建設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8 谷宇;;官紳共治與政務協(xié)商——傳統(tǒng)中國地方治理模式研究[A];生命、知識與文明: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9年
9 孫培軍;;運動國家:歷史和現(xiàn)實之間——對新中國成立60年以來中國政治發(fā)展經驗和反思的考察[A];中國的立場 現(xiàn)代化與社會主義: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9年
10 羅峰;;“嵌入性”視角中的政黨權威與社會整合:一種比較分析[A];中國的立場 現(xiàn)代化與社會主義: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春常;轉型中的中國國家治理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郝進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發(fā)展戰(zhàn)略與戰(zhàn)略管理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徐悅;1949~1954年中國中央行政體制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秦偉江;城市化進程中的民族區(qū)域自治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羅國亮;災害應對與中國政府治理方式變革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李慧勇;周恩來與“文革”后期中央行政體制的重新整合[D];南開大學;2010年
7 李丹;中國族際政治整合的制度變遷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燕泰翔;中國工農關系演進與農業(yè)發(fā)展研究[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0年
9 耿百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劉吉林;權力博弈下高等教育評估合法性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畢圣潔;中國政治發(fā)展過程中的合法性構成與獲取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王凱;由人格化到體制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孔琰;泰安市農村基層組織廉政建設問題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0年
4 崔麗敏;生態(tài)位視域下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定位問題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5 李楠;高等教育省級統(tǒng)籌權力結構優(yōu)化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6 朱逢春;行政價值觀與行政發(fā)展的關系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7 李燦輝;論我國預算法律責任制度的完善[D];湘潭大學;2010年
8 王平偉;試論高等學校校規(guī)的違憲審查[D];湘潭大學;2010年
9 孔令文;航海類專業(yè)半軍事化管理模式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10 胡國金;論和諧社會視閾下黨的形象建設[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董秀華;政府在高等教育評估中的職能與作用——個案與比較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2 曾榮光;;教育政策研究:議論批判的視域[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7年04期
3 焦志勇;楊軍;;提升公立大學章程效力的根本途徑[J];湖北社會科學;2011年02期
4 汪永銓;制定高等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的若干原則[J];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01期
5 談松華;變革與創(chuàng)新:走向21世紀的中國高等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03期
6 馬陸亭;如何實現(xiàn)高等教育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對我國高等學校層次類別的剖析[J];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02期
7 潘懋元;可持續(xù)發(fā)展與高等教育改革(博士論壇)[J];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03期
8 文輔相;面向21世紀大學教育思想的變革[J];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03期
9 鐘宇平,陸根書;通過制度創(chuàng)新提高效率——對中國高教體制改革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03期
10 陳傳德;淺議我國高等教育的宏觀調控[J];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湛;審時度勢,加快建設高教強省[J];江蘇高教;2005年05期
2 陳慧青;史秋衡;;中國高校布局結構變革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3 張萍;關于優(yōu)化廣州地區(qū)高等教育布局結構的思考[J];嘉應大學學報;1996年03期
4 ;甘肅省人民委員會關于高等學校和中等專業(yè)學校畢業(yè)生分配工作后下放鍛煉的工資評定問題的通知[J];甘肅政報;1959年15期
5 佟景偉;全國實驗應力分析教學經驗交流會[J];力學與實踐;1982年01期
6 劉道玉;關于高等學校的科學研究及管理[J];高等教育研究;1982年04期
7 王明昭;;重視和改進高等學校的后勤管理工作[J];教育發(fā)展研究;1982年04期
8 于文增;;關于高校本科畢業(yè)生質量評定問題的探討[J];黑龍江高教研究;1983年04期
9 謝元運;;認真貫徹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培養(yǎng)和造就一支德才兼?zhèn)、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辦好高等學校的關鍵[J];遼寧教育研究;1983年04期
10 ;北京市要辦多種類型的高等學校[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1983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曹相生;孟雪征;鄭曉英;;創(chuàng)造教育的內涵及在高校專業(yè)課教學中的實踐[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C];2009年
2 杜月升;;知識生產與高等學校體制改革[A];2002中國經濟特區(qū)論壇:現(xiàn)代化建設中的體制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3 余秉和;;新形勢下如何加強高等學校財務監(jiān)督工作[A];中國建設會計學會第五次會議論文集[C];2000年
4 李勇;;高等學校成本結構與產出效率關系的實證研究[A];2005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5 林武萍;尹析明;;對我國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思考[A];招生考試科研論文集[C];2005年
6 童宣海;;我說高等學校安全保衛(wèi)工作[A];北京市高教學會保衛(wèi)學研究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選集[C];2007年
7 張婷婷;;加強服務意識,創(chuàng)新高校教務管理[A];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努力增強高校創(chuàng)新與服務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8 楊敏;;淺析影響高校政府采購效率的因素及對策[A];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技術物資研究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朱瑞亮;劉毅;;淺議高等學校招標檔案的管理[A];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技術物資研究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10 孫景芝;柳治仁;;構建有效的學習型校園文化思考[A];2003年中國成人教育年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保華 關慧;高校定位應遵循市場規(guī)則[N];人民政協(xié)報;2005年
2 記者 羅靜雯;我市兩重點學科列入國家高等學校學科創(chuàng)新引智計劃[N];重慶日報;2006年
3 本報記者 宋黔云;貴州大學國際化程度獲新突破[N];貴州日報;2009年
4 記者 盧彬彬;突出實踐特色 破解發(fā)展難題 務求取得實效[N];廣西日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周曉東;建立完善高!奥(lián)席會議制度”[N];江淮時報;2010年
6 記者 仝靜海;河北工大邁入國家重點建設高等學校行列[N];河北日報;2006年
7 本報記者 張清;“樂山索瑪”南京綻放[N];樂山日報;2009年
8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傷寒教研室 曲夷;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研修見聞[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9年
9 記者 李瓊燕 通訊員 宋薇娜;我省三部門聯(lián)合開展省級大學生骨干培養(yǎng)[N];陜西日報;2009年
10 閔麗男 曲明 宋從勇 曉凡 (本報記者 閔麗男 曲明 通訊員 宋從勇);就業(yè)優(yōu)惠:能否圓大學生求職夢[N];中國稅務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慧青;中國高校布局結構變革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2 葉通賢;高等學校貸款風險的控制與化解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3 楊同毅;高等學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生態(tài)學解析[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4 周倩;高校科技管理人員專業(yè)化建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朱天天;我國高校技術資源轉移問題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5年
6 鄧岳敏;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高校人才培養(yǎng)與勞動力市場的對接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7 童靜菊;生本理念下高校學生工作體系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8 吳宏翔;市場經濟中的高校組織演化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9 馬煥靈;高等學校學生紀律處分糾紛及其處理[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張銘鐘;我國西北五。▍^(qū))高等教育與區(qū)域經濟互動模式構建[D];中國礦業(yè)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凌杰;高校目標管理共有要素系統(tǒng)與路徑創(chuàng)新[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2 王歡;論我國公立高等學校的性質與地位[D];吉林大學;2005年
3 楊耀;高校作業(yè)成本管理的理論與應用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5年
4 譚斌;高等學校戰(zhàn)略管理:理論與模式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張積勇;高等學校現(xiàn)金流量表的設計與應用[D];廈門大學;2007年
6 李曉杰;符合我國國情的高校學分制構建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7 劉學偉;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高校財務管理模式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5年
8 楊光(日韋);網絡時代與高校德育社會化問題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
9 李志剛;高等學校資產管理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10 鄭賢俊;新時期黨的高?茖W人才觀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7156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715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