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與企業(yè)產學研合作機制創(chuàng)新研究
本文選題:校企合作 切入點:激勵機制 出處:《中國高教研究》2014年08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前我國高校與企業(yè)產學研合作程度有較大的提高,但仍顯不足。企業(yè)與高校產學研技術成交額占比較小,產學研科技成果轉化率較低,國內高校與科研機構內部的創(chuàng)新潛力沒有得到完全釋放。國內發(fā)明創(chuàng)造專利主體以企業(yè)為主。高校與企業(yè)產學研合作的動力不足,資金投入不足,創(chuàng)新激勵機制和利益分配機制不健全。建立有效的校企產學研合作機制可以拉近科技與經濟的距離,解決產學研脫節(jié)的狀況,同時有助于產業(yè)結構調整,最終促進經濟社會的發(fā)展。
[Abstract]:At present, the degree of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in China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but it is still insufficient. The turnover of productio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technology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universities is relatively small, and the conversion ra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of productio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is relatively low. The innovation potential within domestic universiti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has not been fully released. The main body of domestic invention and creation patents is mainly enterprises, the power of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colleges,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is insufficient, and the investment of funds is insufficient. The innovation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the benefit distribution mechanism are not perfect.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ffective cooperation mechanism between the productio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of the school and enterprise can narrow the distance betw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economy, solve the disjointed situation of the industry, and at the same time help to adjus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Finally promot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作者單位】: 北京交通大學科技處;
【基金】:教育部科技(戰(zhàn)略研究類)項目“高校服務產業(yè)發(fā)展和企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的協調發(fā)展機制研究”(項目編號:113002B)的研究成果
【分類號】:G64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軍;姚繼平;;高校管理中教師分配機制分析[J];中國市場;2007年39期
2 陳華昌;;普通高校實施績效工資的初步設想[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0年17期
3 線聯平;孫志軍;陶春梅;梁巖松;;北京市高等教育撥款制度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基于對英格蘭高等教育撥款制度的考察[J];經濟與管理研究;2007年09期
4 崔文志;關于完善高校內部分配機制的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1年05期
5 劉新田;劉衛(wèi)軍;;“利益同享,風險同擔”——一種分配機制的嘗試[J];高校后勤研究;2000年03期
6 李淑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勢在必行[J];貴州商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3期
7 張啟龍;;高校教師勞動報酬分配機制問題論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年08期
8 陳治亞;孟祥泰;左惟;劉奇?zhèn)?龔北辰;;從制度視角論高等教育的資源配置[J];現代大學教育;2006年02期
9 韓立社,,韋文聯;高等院校內部分配機制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安徽農業(yè)技術師范學院學報;1996年01期
10 吳建勇;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現狀與展望[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1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鄭廣天;郝志如;李燕華;徐勁松;;找準市場 健全機制 穩(wěn)步推進后勤社會化改革[A];管理與服務——北京高校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研究論文集[C];2003年
2 巫后新;;試論組建獨立法人飲食服務實體的可行性和必要性[A];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北京高校后勤飲食工作研究論文集[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北京師范大學 李紅邋陸兆老 王怡德;高校分配制度改革目標:公平和諧[N];中國教育報;2007年
2 萬喜鳳;烏審旗“育聚留用”構筑人才高地[N];鄂爾多斯日報;2007年
3 本報記者 張新國 通訊員 羅良辰 黃建宇;想說愛你不容易[N];中國審計報;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何先剛;高校R&D人力資源管理的激勵機制設計[D];西南大學;2008年
2 戴錦波;高校教學質量保障激勵機制研究[D];湖南大學;2005年
3 孫平;基于多元產權的高校后勤財務治理問題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7年
4 姚繼軍;高校內部分配制度改革的激勵有效性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5778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577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