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學生工作性質(zhì)的當代定位
本文關鍵詞:論學生工作性質(zhì)的當代定位 出處:《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學生工作 學校教育 基礎性構(gòu)成 性質(zhì)定位 教育學
【摘要】:學生工作普遍存在于中小學教育中。從學校教育發(fā)展的角度看,當前學生工作存在著育人價值殘缺、對學生工作事理研究無意識、內(nèi)容結(jié)構(gòu)散亂、專業(yè)支持體系建設不力等問題。這不僅反映出當前人們對學生工作的認識存在著偏差與誤區(qū),同時也反映出人們對加強學生工作能夠促進人的發(fā)展、凸顯學生主動、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開發(fā)教育資源、實現(xiàn)綜合融通等作用缺乏清晰的理解。在厘清學生工作的教育性之后,在重新回歸到學校教育實踐之中時,我們需要將學生工作定性為學校教育的基礎性構(gòu)成,并應努力實現(xiàn)它的能使學生成長、教師發(fā)展、學校轉(zhuǎn)型的重要價值。
[Abstract]:Student work generally exist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education, the current student work has the incomplete educational value, the study of students' working principle is unconscious, and the content structure is scattered. This not only reflects the deviation and misunderstanding existing in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student work, but also reflects that people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eople by strengthening student work. Highlight students' initiative, promote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develop educational resources, achieve comprehensive integration and other roles of lack of clear understanding. After clarifying the educational nature of student work, when returning to school education practice. We need to define student work as the basic component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make great efforts to realize the important value of student growth, teacher development and school transformation.
【作者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班級日常生活重建與學生發(fā)展研究”(11JJD880013)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G647
【正文快照】: 在中小學教育中,學生工作“特指與學科教學并列的一類教育領域,是指以班主任、團隊輔導老師等為教育工作者,以班級建設等領域為具體載體,在該教育領域內(nèi)開展的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工作”。①就學生工作的內(nèi)容來看,它不僅包括班級建設中的學生干部的培養(yǎng)、學生干部的崗位建設、班級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立新;改革傳統(tǒng)教學模式 推進創(chuàng)新教育[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2 陳正華,賀軼玲;論道德交往與學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3 張尚兵,張尚武;個性化教育特征與實施途徑[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4 馬叔平;致力于建設 學習化社會──北京成人教育回顧與展望[J];北京成人教育;1998年10期
5 紀軍;試論大學在成人教育發(fā)展中的角色[J];北京成人教育;2001年12期
6 許建中;教會學生評改作文問對——語文自主學習策略指導舉隅[J];保定師專學報;2001年01期
7 魯雷;論高等教育中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S1期
8 李和佳,吳衛(wèi)豐;論思想政治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歸——從胡塞爾生活世界理論談起[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9 張家軍;后現(xiàn)代主義之于課程研究的意義與反思[J];比較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10 樂先蓮;;比較教育和社會學的關系史及其分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錢林曉;;教育經(jīng)濟學的研究對象[A];2006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6年
2 趙紅亞;;試論學習型社會大學的整合策略[A];2007年中國成人教育協(xié)會年會暨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7年
3 茶世俊;;教育政策的權力分析芻議[A];慶祝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成立20周年大會暨2003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03年
4 劉德富;;以人為本,促進高等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A];科學發(fā)展觀和中國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匯編[C];2005年
5 儀淑麗;;網(wǎng)絡教育時代的教師角色重構(gòu)[A];“職業(yè)教育與構(gòu)建和諧社會,,建設海峽西岸經(jīng)濟區(qū)”研討會暨第十三次職業(yè)教育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鄭衛(wèi)新;;從方法論角度探討我國音樂教育學研究[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郝志軍;教學理論的實踐品格[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2 張希希;論有效的課堂交往[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3 劉新民;中小學體育教學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2年
4 婁立志;論目前我國教育的主導價值[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5 侯懷銀;20世紀上半葉中國教育學發(fā)展問題的反思[D];華東師范大學;2000年
6 黃忠敬;知識·權力·控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7 李家成;關懷生命[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8 傅建明;我國小學語文教科書價值取向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9 周建平;追尋教學道德[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10 白蕓;理解學生文化[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常亞慧;教學認識方式考察[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2 狄飛;幼兒英語浸入式教學的研究與實驗[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3 劉超良;類精神:當代教育的應然追求[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4 劉堂斌;建構(gòu)認知結(jié)構(gòu),增強主體意識——開放式文言文教學初探[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5 余云華;“中學科技活動課”教學模式及其評價體系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6 熊穎;初中物理“情—境”教學的研究及實踐[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7 林貴福;構(gòu)建我國終身教育體系的理論和實踐探討[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8 林勇成;語文教學發(fā)展學生個性的思考與探索[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9 金斌華;創(chuàng)新教育與創(chuàng)新型教師的培養(yǎng)[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10 王梅;教育研究道德規(guī)范探析[D];四川師范大學;200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秀芳;中學生社團活動對校園文化的影響[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林祿水;陳益純;;新公共管理視野下的高校學生工作探索[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0年05期
2 莫泉平;傅安國;;對高校新生入學指導與服務的若干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8年06期
3 劉舉;常顯波;張鴿飛;孫志娟;;學生工作中應提倡“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J];新西部(下半月);2007年11期
4 朱海亮;陳建明;;社區(qū)工作理念在高校學生工作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08年08期
5 周裕坤;;堅持以學生為本 促進學生工作新發(fā)展[J];警官教育論壇;2009年00期
6 鄧德敏;新時期高校學生工作進家庭模式探索[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3年06期
7 遲秀敏,陶穎,冉慶國;高校招生“并軌”后學生工作的幾個問題[J];黑龍江財專學報;1997年03期
8 龐本;論高等學校學生工作中的法律問題[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0年06期
9 曾如華;新形勢下學生工作思考[J];湖南財經(jīng)高等?茖W校學報;2001年04期
10 陳國和;試論新時期高校學生工作的基本原則[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于欣欣;白玉;;把科學研究作為促進學生工作科學發(fā)展的重要途徑[A];2011年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呂秋芳;邢姍;;高校輔導員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角色與作用[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方法研究[C];2010年
3 王秀彥;高春娣;季景書;沈自友;;學生成長志愿輔導:實現(xiàn)高校人才培養(yǎng)和師德建設協(xié)同發(fā)展[A];2009年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張存;;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與轉(zhuǎn)變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學術年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10·?2)[C];2011年
5 趙帥;;“一對一”個性化就業(yè)指導對提高就業(yè)率和就業(yè)質(zhì)量的實證研究[A];2009年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年會論文集[C];2009年
6 姚天沖;;沈陽市大學生就業(yè)形勢分析與對策探討[A];科技創(chuàng)新與產(chǎn)業(yè)發(fā)展(B卷)——第七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暨渾南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發(fā)展論壇文集[C];2010年
7 張偉江;;高度、思維、境界和視野——憶十屆高等教育國際論壇有感[A];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與建設高等教育強國——2010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10年
8 ;化學化工學院簡介[A];中國化學會第四屆全國多酸化學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苗家生;學生工作“五進”公寓[N];光明日報;2003年
2 記者 陳漢辭;北大“會商”風波[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11年
3 記者 陳耀 通訊員 洪慧銘;24所高師院校專家聚首大理探討高師學生工作[N];大理日報(漢);2006年
4 本報通訊員 王炳華 李靜 本報記者 馬躍華;廈門大學:全力為畢業(yè)生打造就業(yè)平臺[N];光明日報;2009年
5 仁正;西安印刷科技學院召開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會議[N];中國包裝報;2009年
6 記者 郭萍;以學生為本關鍵要在服務上下功夫[N];中國教育報;2006年
7 學生部;我校隆重表彰優(yōu)秀輔導員、學生工作助理[N];新清華;2010年
8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領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導 戚業(yè)國;今天我們?yōu)槭裁匆x大學[N];文匯報;2009年
9 記者 張寶敏;南開國際商學院鼓勵輔導員立項研究學生工作[N];中國教育報;2005年
10 見習記者 林琳;“天之驕子”準備好了嗎[N];自貢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詠梅;從管治到善治[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金昕;美育與大學生人格養(yǎng)成[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3 游敏惠;美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4 李情;社會整合視閾中的大學意識形態(tài)再生產(chǎn)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5 盧寧;戰(zhàn)后日本短期高等教育體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6 王金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論[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7 陳中建;高校德育系統(tǒng)工程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8 戴岳;找回失去的“道德自我”[D];西南大學;2009年
9 張素玲;女大學生與中國現(xiàn)代教育——1900-1930年代[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10 李強;大學生命教育論[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巢潔;大學生越軌行為研究[D];江南大學;2008年
2 張蓓蓓;高!鞍l(fā)展性”學生工作理念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黃新業(y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高校學生工作精細化管理中的應用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4 劉楨;長沙學院學生工作知識管理系統(tǒng)的構(gòu)建[D];中南大學;2011年
5 楊華仁;新形勢下醫(yī)科院校學生工作創(chuàng)新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6 朱繼磊;高校學生工作運行機制問題與對策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7 方明軍;關懷大學生的主體成長[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8 郭濤;我國高校學生工作柔性化管理研究[D];鄭州大學;2006年
9 左穎慧;基于內(nèi)隱觀和他評的高校輔導員勝任特征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10 徐震虹;理工科大學生的社會化研究[D];安徽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3782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378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