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素質教育論文 >

不同人格特質大學生健康狀況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1-26 09:28

  本文關鍵詞:不同人格特質大學生健康狀況比較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大學生 健康狀況 神經質 人格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人格大學生健康狀況的特點,為研究健康狀況的影響因素提供依據(jù)。方法 :運用自擬軀體健康狀況調查問卷、貝克焦慮量表(BAI)、貝克抑郁量表(BDI)和艾森克人格問卷簡式量表(EPQ-RSC)作為測評工具,對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山西中醫(yī)學院308例二年級學生的身心健康狀況進行現(xiàn)場調查,使用"973計劃"肝藏血主疏泄課題組的項目化平臺建立數(shù)據(jù)庫,應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分析不同人格狀況下被試者的健康狀況。結果:1308例被試者中低神經質66人(男21人,女45人);高神經質61人(男26人,女35人);2低神經質被試者艾森克P表總分(47.21±8.61)分,艾森克E表總分(56.97±8.62)分,艾森克N表總分(34.17±1.13)分,艾森克L表總分(54.13±9.64)分;軀體健康問卷得分(7.75±6.58)分,出現(xiàn)頻次較高的條目是怕冷、咽部異物感和口干;BAI總分(22.74±2.28)分,出現(xiàn)頻次較高的條目是消化不良或腹部不適、緊張和頭暈;BDI總分(0.68±1.11)分,出現(xiàn)頻次較高的條目是疲勞感、內疚感和憂郁感;低神經質人群具有外向-穩(wěn)定的人格特質。3高神經質被試者艾森克P表總分(49.48±9.22)分,艾森克E表總分(44.80±10.47)分,艾森克N表總分(58.58±6.53)分,艾森克L表總分(47.64±7.74)分;軀體健康狀況問卷總分(13.48±9.21)分,出現(xiàn)頻次較高的條目是怕冷、口干、疲乏無力和眼睛干澀;BAI總分(27.28±5.46)分,出現(xiàn)頻次較高的條目是害怕發(fā)生不好的事情、緊張、消化不良或腹部不適、不能放松;BDI總分(3.70±3.65)分,出現(xiàn)頻次較高的條目是憂郁感、內疚感和疲勞感。結論:不同人格特質的被試者健康狀況存在差異,低神經質人群軀體不適較少出現(xiàn)且程度輕,屬外向-穩(wěn)定型人格,焦慮、抑郁水平低;高神經質人群具有更多種類且程度更重的軀體不適,更多擁有內向型性格,焦慮、抑郁水平較低神經質人群高。
【作者單位】: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寧夏醫(yī)科大學;山西中醫(yī)學院;山東中醫(yī)藥大學;
【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973計劃)(編號:2011CB505101)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科研創(chuàng)新團隊項目(編號:2011-CXTD-0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81373771)
【分類號】:G645.5
【正文快照】: 辨證的規(guī)范化與客觀化研究。電話:13521847529;郵箱:yangyiling5939@sohu.com。人格是反映個體比較一致的行為傾向、內心體驗特點、以及穩(wěn)定的內在動機特點的特質,人格維度是個體對自己或他人行為進行“歸類”的結果,因此有可能經過這一途徑影響個體的心理健康[1]。心理學關于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吳昊;唐利龍;鄧華亮;趙勇;楊毅玲;趙燕;王天芳;王慶國;;三所中醫(yī)院校大學生身心健康狀況的調查分析[J];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2年04期

2 唐利龍;鄧華亮;趙勇;吳昊;韋昱;趙燕;王慶國;;健康大學生生活事件與軀體健康狀況的關系研究[J];世界中醫(yī)藥;2013年02期

3 莫書亮;孫葵;周宗奎;;老年人日常人際問題解決中的悲傷情緒體驗和情緒調節(jié)策略:年齡和人格特質的作用[J];心理科學;2012年01期

4 董增云;;大學生人格特征、社會支持與學校適應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0年05期

5 劉慶武;肖水源;曹暉;徐慧蘭;周亮;羅丹;;不同網絡使用程度大學生人格特征與生存質量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9年02期

6 田錄梅;張建玲;;大學生外顯自尊、內隱自尊、人格特質與積極情感、消極情感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9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承舟;;論當代大學生理想人格的塑造[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2 葉琴;劉愛花;;從阿德勒的人格理論談心理健康與治療[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年09期

3 卓麗芳;;疏于治國 慵于齊家——唐中宗的人格分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10期

4 徐暢;高職學生人格優(yōu)化之途徑[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5 邱天龍;;高校貧困生健康人格的構建[J];安順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6 牛榮華;姜桂蘭;張新柏;李瑩;;大學新生自我和諧與應對方式及其相互關系[J];青島大學醫(yī)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7 楊家泉;;四種分配模式理論在保險企業(yè)中的實踐分析[J];保險研究;2008年01期

8 康新;;運用格式塔心理學原理實現(xiàn)保險營銷組織管理創(chuàng)新[J];保險研究;2008年01期

9 林秋良;;情緒控制的研究分析[J];才智;2008年14期

10 張靜麗;;多視角下的價值干預及實施策略[J];才智;2011年2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白葵陽;鐘菲;;“坦白”告別的靈魂潛語——從《多余的話》看瞿秋白的人格特征[A];瞿秋白研究文叢(第三輯)[C];2009年

2 張文;;“非犯罪人化”刑事政策初探[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六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7年

3 黃維佳;張忠秋;;花樣游泳運動員認知風格與人格特征的相關研究[A];第九屆全國運動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曉明;主體幸福感模型的理論建構[D];吉林大學;2011年

2 邵二輝;西南少數(shù)民族和諧人格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3 張戈;大學生體育鍛煉促進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4 王洪明;從“管理”到“輔導”:班級變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張金榮;3-12歲兒童人格的結構評定及其發(fā)展特點的追蹤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6 馮平;壓抑與超越:高校管理異化問題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7 祝春蘭;網絡學習中自我監(jiān)控的結構與影響因素[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8 方宏建;大學生人格培育的機理與方法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9 楊雅婕;大學畢業(yè)生職業(yè)心理適應整合測驗方案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10 薛紹聰;大學主體間文化的缺失與構建[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魏雪猛;我國優(yōu)秀女子散打運動員個性心理特征調查與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劉娟;基于人格因素的大學生課外英語學習模式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3 劉曉燕;當代大學生交往障礙及調適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4 張鶯;大學生健康人格及其教育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5 魏良婷;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學業(yè)成績與自我價值感的相關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6 張煜;高中思想政治課與中學生人格教育[D];蘇州大學;2010年

7 金曉婧;蘇州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及有效途徑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8 宋雪琴;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9 陸春英;高中生體育成就動機、體育學習態(tài)度與體育成績相互關系的調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石秀廷;論生命哲學的武術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教育部《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系統(tǒng)》課題組 ,方曉義,沃建中,藺秀云;《中國大學生適應量表》的編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5年02期

2 黃靜;;畢業(yè)大學生人格特征與心理健康水平的探索性研究及應對機制[J];法制與社會;2006年20期

3 許軍;健康評價[J];國外醫(yī)學(社會醫(yī)學分冊);1999年01期

4 李華香;宋迎秋;余喜;;大學生健康狀況與人格特征相關研究[J];河南預防醫(yī)學雜志;2006年06期

5 周丹霞,俞愛月 ,王國松 ,趙紅紅 ,童軍峰 ,岳世英 ,陶宇峰 ,竺科英;大、中學生焦慮、抑郁、自尊水平測值比較及相關性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5年02期

6 許繼紅;;師專學生自尊與心理健康水平關系的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年08期

7 肖水源;《社會支持評定量表》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應用[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1994年02期

8 張秀秋;單常艷;;我國大學生學校適應性研究現(xiàn)狀述評[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9 張麗華;韓慧敏;;自尊結構研究新趨向——自尊的雙重結構模型[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10 馬春霞;;運動員內隱自尊與心理健康的初步研究[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邱林;人格特質影響情感幸福感的機制[D];華南師范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史玉軍;社會支持對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機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少華;劉文興;宋立娜;;大學生人格特質與手機短信的相關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5年06期

2 吳俊華;張進輔;范會勇;;師范大學本科生人格特質和職業(yè)興趣關系初探[J];高校保健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06年01期

3 吳繼霞;趙子真;;竺可楨人格特質初探[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4 溫義媛;;“留守經歷”對大學生人格特質的影響[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5 劉銳;;貧困大學生人格特質研究綜述[J];商品與質量;2010年S9期

6 黃立芳;張新軍;顏紅;李鴻娜;陳清剛;;高三教師壓力水平及與人格特質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0年11期

7 高志奎;趙富才;;大學生樂觀人格特質與自尊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年04期

8 劉洋;孫麗君;朱金富;;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現(xiàn)狀與其人格特質關系的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年06期

9 蘇娟娟;;高職學生人際關系對人格特質的影響研究[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11期

10 趙小云;郭成;;中學生的學業(yè)自我與人格特質的關系[J];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13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瑾;修代明;陳春輝;劉斌;蔣挺;董奇;;BDNF基因Val66Met多態(tài)與人格特質的相關性分析[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2 蘇永華;方華;;企業(yè)領導者人格特質量表的編制研究[A];全國教育與心理統(tǒng)計與測量學術年會暨第八屆海峽兩岸心理與教育測驗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3 許華山;;癌癥高危人格特質的初步研究[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4 郝堅;蘇彥捷;;兒童對兩維度人格特質的理解[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5 支愧云;陳永進;;青少年危險行為及其與人格特質關系的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6 賈春娟;;漢語人格特質詞的加工[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7 王宇中;;以目標人群為描述對象的人格特質詞匯學分析[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8 吳繼霞;管文娟;;蔡元培人格特質初探[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9 肖榮勛;趙國祥;;大學生人格特質、職業(yè)興趣與工作價值觀的關系[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梁習文;;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人的人格特質[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二五階段性成果集(華中卷)[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中;創(chuàng)業(yè)者適合的人格特質[N];山西科技報;2003年

2 東方曉;對邪教癡迷者人格特質的分析[N];大眾科技報;2009年

3 東方曉;對邪教癡迷者人格特質的分析[N];大眾科技報;2009年

4 社科院社會學所副研究員 陳午晴;權威人格奴役中國人精神[N];北京科技報;2005年

5 東方曉;對邪教癡迷者人格特質的分析[N];大眾科技報;2009年

6 編譯/劉潔;人的性格是不變的嗎[N];北京科技報;2004年

7 通訊員 梁玉生;“伯樂”課程受歡迎[N];中國人事報;2006年

8 北京紐瀚斯心理事業(yè)發(fā)展中心心理咨詢顧問 吳強;讓情緒“定時”發(fā)泄[N];健康時報;2008年

9 ;與你的假面具說Byebye[N];中國貿易報;2004年

10 陳怡;管理上級有學問[N];市場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邱林;人格特質影響情感幸福感的機制[D];華南師范大學;2006年

2 王廣新;組織情境下管理者人格特質和工作績效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3 陳少華;不同認知任務中人格特質對信息加工的影響[D];華南師范大學;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靜一;創(chuàng)新型領導者人格特質研究[D];河南大學;2013年

2 拉熱措;藏漢中學生圖形推理能力與人格特質的相關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09年

3 楊翠英;包頭市大學畢業(yè)生人格特質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4 潘東燕;人格特質分類視角下的員工與組織契合分析[D];山東大學;2010年

5 胡瑞恒;自傳記憶與人格特質關系及其表征機制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0年

6 劉冠民;歸國人員的回歸適應及其與人格特質、思維方式的關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郭慶童;大學生成人依戀與人格特質及應對方式的相關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8 賈利波;蒙漢大學生人格特質與網絡使用依賴程度的關系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7年

9 王金超;軍隊魅力型領導人格特質模型構建[D];河南大學;2008年

10 聶冉;東北地區(qū)中小企業(yè)員工人格特質與激勵因素關系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22936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22936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1a4d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