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校“書院制”探索概述與思考
本文關鍵詞:我國高!皶褐啤碧剿鞲攀雠c思考
【摘要】:高校書院制融合了西方傳統(tǒng)博雅教育和中國古代書院精神,是將中國傳統(tǒng)書院精神和西方住宿學院制相結合的新型高校學生管理模式。在研究分析近年來國內公開發(fā)表的相關研究文獻的基礎上,對我國高校書院制研究進行梳理概括,并結合國內書院制建設較具代表性高校的實踐探索經(jīng)驗,從高校書院制的內涵、書院制實施原因和發(fā)展現(xiàn)狀、中外書院制對比研究、我國高校書院制建設現(xiàn)存主要問題及優(yōu)化對策建議等四個方面進行分析評述,以期對我國高校書院制建設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有所裨益。
【作者單位】: 云南財經(jīng)大學;
【關鍵詞】: 高校 書院制 住宿學院制 教育管理模式
【基金】:云南財經(jīng)大學校級課題(YC2015B10)
【分類號】:G647
【正文快照】: 自2005年起,我國內地不少高校積極探索高校書院制學生教育管理制度。書院制融合了西方傳統(tǒng)博雅教育理念和中國古代書院教育的精神,是一種以學生住宿舍區(qū)為依托,融教育、管理和服務為一體的新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模式,是高校傳統(tǒng)教育管理模式的革新。本文收集整理了近年來我國高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其勛;何新華;;新時期高校學生管理模式的創(chuàng)新路徑——來自香港“書院制”管理模式的啟示[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5期
2 黃厚明;;書院制與住宿學院制高校學生管理模式比較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3 成宗達;;學分制條件下的高校學生黨建工作[J];教書育人;2009年33期
4 杜麗娟;;我國高校實施書院制學生管理模式的原因與現(xiàn)狀[J];教育與職業(yè);2010年17期
5 李翠芳;朱迎玲;;現(xiàn)代高校書院制建設及原因追溯[J];煤炭高等教育;2009年03期
6 張治湘;馮林;;我國高校書院制與美國高校住宿學院制學生管理模式的比較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3年01期
7 黃牡丹;;國外住宿學院制與我國當代書院制的異同比較[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3年05期
8 曲中林;;優(yōu)化書院制建設的對策與建議——以肇慶學院為例[J];肇慶學院學報;2013年01期
9 和飛;;現(xiàn)代大學書院制的內涵與發(fā)展目標[J];肇慶學院學報;2013年01期
10 劉平昌;周清華;王建瓊;;書院制: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機制的創(chuàng)新與探索[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曹潔;西安交通大學書院制學生管理模式研究[D];湖北大學;2014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盧秀平;;書院制——高校學生生活社區(qū)教育管理新模式——以肇慶學院為例[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2年09期
2 周文娟;鄧洪波;;2006年書院研究年度報告[J];船山學刊;2009年02期
3 李其勛;何新華;;新時期高校學生管理模式的創(chuàng)新路徑——來自香港“書院制”管理模式的啟示[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5期
4 李建群;;創(chuàng)新學生管理工作,全面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香港中文大學“書院制”學生管理模式的啟示[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年04期
5 何旭娟;;美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的內涵及其啟示[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3年03期
6 馬桂菊;黃忠鑫;;明清鄂西北地區(qū)書院生源跨府現(xiàn)象探討[J];地方文化研究;2013年04期
7 王夢娟;;書院制改革中學生參與管理問題的討論[J];管理觀察;2014年13期
8 王昊;劉妍;;民辦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J];中國冶金教育;2014年03期
9 劉佳;時南;;書院制模式下高校輔導員工作專業(yè)化路徑探索[J];廣東青年職業(yè)學院學報;2014年01期
10 張玉虎;;文化承繼:內地高校書院制學生管理模式的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14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邱志誠;國家、身體、社會:宋代身體史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2 于祥成;清代書院的儒學傳播研究[D];湖南大學;2012年
3 陳小華;《詁經(jīng)精舍文集》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4 杜華偉;中國古代書院個體德性培育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5 萬濤;近代大學的國家主義取向[D];西南大學;2014年
6 梁君;由思想而行動—南宋理學家倫理實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7 張曉婧;清代安徽書院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易;清代福州鰲峰書院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馬桂菊;賦役·水利·書院[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3 陳霞玲;宋化書院德育及其啟示[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程小青;《石洞貽芳集》研究與整理[D];浙江師范大學;2011年
5 矯圓圓;書院精神的當代詮釋[D];吉林大學;2008年
6 余九紅;十八世紀江浙漢學書院構建及其影響[D];山東大學;2008年
7 郭闖;宋代書院的社會教化研究[D];河南大學;2010年
8 武彥,
本文編號:7378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737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