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技術在量子通信教學中的研究與應用
本文關鍵詞:仿真技術在量子通信教學中的研究與應用,,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隨著仿真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和仿真軟件的普及,利用計算機仿真來輔助教學已經(jīng)顯示了明顯的優(yōu)勢,它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大大推動了教育的發(fā)展。量子通信是借助于量子的特性來進行信息傳遞的通訊方式,是量子力學和傳統(tǒng)信息科學相結合的新的研究領域。為了讓量子通信從理論走到現(xiàn)實,近三十年以來,國內外科學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隨著量子通信的進一步發(fā)展和應用,相信這門學科的內容勢必會普及到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由于量子通信過程中存在很多不理想的因素,同時也受到實驗條件的限制,從而導致了課堂氣氛壓抑,教學效果低下。因此,研究如何將仿真技術應用到量子通信的課程教學中,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已是勢在必行。本論文通過對建構主義理論和仿真技術的深入研究,分析了量子通信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在尋找到教學理論和仿真研究的契合點的基礎上,提出將仿真技術引入到量子通信課程中的解決思路,并將探索如何將仿真技術運用到量子通信的課堂教學、實驗教學以及學生自主學習等環(huán)節(jié)中。本論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針對量子通信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尋找教學理論和仿真技術的契合點,提出將仿真技術運用到量子通信課程教學中的方法。2.針對量子通信教學中使用的光學元件工作原理抽象、不具有觀察性等問題,運用FLASH技術對其基本光學元件進行了模擬研究。學習者能夠從多個角度觀察光子通過基本光學元件前后的狀態(tài)變化,加深對量子通信中基本光學器件的感性認識。3.在MATLAB和FLASH環(huán)境下,分別對基于單光子系統(tǒng)的通信協(xié)議和基于多光子系統(tǒng)的通信協(xié)議進行了仿真研究。將仿真技術應用于量子通信的教學過程,我們不僅可以觀看到完整的通信過程,還可以將仿真的結果用于教學。4.在建構主義教學思想的指導下,結合仿真實驗和量子通信課程教學的特點,設計了量子通信教學流程圖,編寫了以“基于EPR對的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為內容的教學設計。
【關鍵詞】:仿真 量子通信 建構主義 教學設計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G652;TN911-4
【目錄】:
- 中文摘要5-6
- 英文摘要6-8
- 目錄8-10
- 1 緒論10-15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義10
- 1.2 發(fā)展歷史及現(xiàn)狀10-13
- 1.2.1 仿真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現(xiàn)狀10-11
- 1.2.2 量子通信的快速發(fā)展11-13
- 1.3 論文的主要研究內容及研究方法13-15
- 1.3.1 主要研究內容13
- 1.3.2 論文的章節(jié)安排13-14
- 1.3.3 研究方法14-15
- 2 仿真技術應用于量子通信教學的理論基礎15-22
- 2.1 建構主義理論15-17
- 2.1.1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15-16
- 2.1.2 教學理論與仿真研究的契合點16-17
- 2.2 傳統(tǒng)量子通信教學中存在的問題17-19
- 2.2.1 量子通信的理論基礎17-18
- 2.2.2 量子通信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18-19
- 2.3 仿真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的優(yōu)勢19-21
- 2.3.1 FLASH技術和MATLAB仿真技術20
- 2.3.2 仿真技術用于量子通信教學中的優(yōu)勢20-21
- 2.4 本章小結21-22
- 3 仿真技術在單光子安全通信中的應用22-31
- 3.1 量子通信教學中基本光學元件模擬22-25
- 3.1.1 光子的制備模擬實現(xiàn)22-23
- 3.1.2 基本光學元件模擬實現(xiàn)23-25
- 3.2 仿真技術在單光子傳輸協(xié)議中的應用25-30
- 3.2.1 BB84協(xié)議的通信原理26-27
- 3.2.2 BB84協(xié)議通信過程模擬27-29
- 3.2.3 BB84協(xié)議優(yōu)缺點分析29-30
- 3.3 本章小結30-31
- 4 仿真技術在多光子安全通信中的應用31-43
- 4.1 基于EPR對的兩步通信方案模擬實現(xiàn)31-37
- 4.1.1 光子糾纏對的制備模擬31-33
- 4.1.2 基于EPR對的Two-Step QSDC過程模擬33-35
- 4.1.3 模擬結果分析35-37
- 4.2 基于四粒子團簇態(tài)的QSDC方案模擬實現(xiàn)37-42
- 4.2.1 四粒子團簇態(tài)的制備模擬37-39
- 4.2.2 基于四粒子團簇態(tài)的QSDC過程模擬39-41
- 4.2.3 模擬結果分析41-42
- 4.3 本章小結42-43
- 5 基于建構主義的量子通信教學實例設計43-50
- 5.1 教學設計思想和教學流程43-44
- 5.2 量子通信教學實例設計與分析44-49
- 5.3 本章小結49-50
- 6 總結與展望50-51
- 6.1 總結50
- 6.2 存在的問題及今后的研究方向50-51
- 參考文獻51-55
- 附錄A:作者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及科研情況55-56
- 附錄B:MATLAB程序源代碼56-60
- 致謝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詹源源;;量子通信技術的發(fā)展動態(tài)及應用[J];科協(xié)論壇(下半月);2011年02期
2 ;中國在全球首次實現(xiàn)量子通信100公里隱形傳態(tài)[J];中國教育網(wǎng)絡;2012年09期
3 蘇曉琴,郭光燦;量子通信及其進展[J];運城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4 范鋒;段繼光;陳紹英;;無密鑰量子通信方案[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5 陳紅斌;;原創(chuàng)閱讀套題(二)[J];湖北招生考試;2009年29期
6 黃春暉,邱麗絲;量子通信技術[J];三明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7 溫曉軍,熊冠恒;量子通信QKD的效率及安全性分析[J];深圳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8 本刊記者;;中科大教授獲得量子通信實驗領域重大突破 實現(xiàn)基于冷原子量子存儲的量子中繼器[J];安徽科技;2008年09期
9 ;[J];;年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志元;馮世棟;;量子通信技術及其軍事應用分析[A];2010通信理論與技術新發(fā)展——第十五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2010年
2 潘建偉;;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的光學實現(xiàn)——現(xiàn)狀和未來[A];中國光學學會2006年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3 許娟;;量子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研究進展[A];全國第十三次光纖通信暨第十四屆集成光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4 張光宇;趙雙;朱智涵;;空間量子通信偏振跟蹤理論和實驗研究[A];魯豫贛黑蘇五省光學(激光)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5 盧利鋒;趙東來;馬樂;;量子通信技術研究及在實際系統(tǒng)應用分析[A];2012年電力通信管理暨智能電網(wǎng)通信技術論壇論文集[C];2013年
6 任小強;陳金鷹;;基于安全有效的量子通信技術的研究[A];四川省通信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7 程立南;聞傳花;;空間量子通信[A];全國第十二次光纖通信暨第十三屆集成光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8 張光宇;王川;王婉瑩;郝亮;劉洋;馬f[;龍桂魯;;空間量子通信實驗系統(tǒng)研究[A];第十三屆全國量子光學學術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9 胡志強;胡前進;;量子通信在海洋軍事領域中的應用探討[A];2014第二屆中國指揮控制大會論文集(下)[C];2014年
10 喬熔巖;朱詩兵;楊晟;;二粒子糾纏系統(tǒng)的量子通信仿真[A];全國第三屆信號和智能信息處理與應用學術交流會專刊[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魏東;讓量子通信技術為百姓帶來實惠[N];科技日報;2010年
2 記者 汪永安;世界首個規(guī);孔油ㄐ啪W(wǎng)合肥開工[N];安徽日報;2010年
3 記者 黃X;量子通信也可能被無痕竊聽[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4 本報記者 祝蕾;濟南企業(yè)牽頭承擔“十二五”863計劃量子通信技術專項[N];濟南日報;2010年
5 馮騫 本報特約通訊員 陳楓;量子通信:劃時代的嶄新技術[N];解放軍報;2011年
6 記者 許蓓蓓;合肥建成世界首個規(guī)模化量子通信網(wǎng)[N];安徽日報;2012年
7 記者 李陳續(xù);中國量子通信成果入選《自然》十大新聞[N];光明日報;2013年
8 記者 劉石磊;量子通信:中國團隊再破難關[N];新華每日電訊;2013年
9 劉石磊;量子通信還遠嗎?[N];光明日報;2013年
10 記者 房永珍;“詭異”的量子通信讓竊聽成為歷史[N];北京科技報;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閻毅;自由空間量子通信若干問題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2 沈奇;量子通信中的精密時間測量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3年
3 楊彬;自由空間量子通信技術的實驗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3年
4 陳杰;實用化量子通信系統(tǒng)及其關鍵技術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金賢敏;遠程量子通信的實驗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8年
6 韓超;遠程量子通信的理論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7 張軍;遠距離量子通信[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8 彭建;量子通信實驗系統(tǒng)中若干關鍵問題的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9年
9 胡元峰;自由空間量子通信實驗中遠程光符合的電子學系統(tǒng)研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10 權東曉;量子通信協(xié)議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凱;空間量子通信中偏振跟蹤技術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09年
2 乾春燕;量子通信網(wǎng)絡及其協(xié)議研究與實現(xiàn)[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8年
3 鐘波;基于自由空間的量子通信算法研究[D];寧波大學;2012年
4 曹錕;仿真技術在量子通信教學中的研究與應用[D];重慶師范大學;2015年
5 趙楠;自由空間量子通信信道的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8年
6 王朋朋;多方量子通信協(xié)議研究[D];吉首大學;2012年
7 王東;量子通信相關問題研究[D];西安郵電學院;2012年
8 楊佳玉;量子通信協(xié)議設計與安全性檢測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5年
9 姜瑋;星載量子通信試驗系統(tǒng)中的嵌入式軟件設計與實現(xiàn)[D];寧波大學;2014年
10 陳倪;量子通信網(wǎng)絡中的業(yè)務管理機制及仿真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本文關鍵詞:仿真技術在量子通信教學中的研究與應用,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905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90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