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大學教育目標與課程對立統(tǒng)一關系中的度
發(fā)布時間:2022-12-10 14:01
大學作為傳授人類文化知識和文明觀念的圣殿,在人類社會發(fā)展的相當長時期內(nèi),都為人們所敬畏和仰慕,而其中最為核心和基礎的問題,則是處于大學思想、觀念、制度基礎位置的教育目標問題。大學的教育目標規(guī)定著大學教育的方向,大學的理想和使命主要通過教育目標來體現(xiàn),而實現(xiàn)教育目標的主要手段和媒介是課程,課程設置的好壞是大學教育目標能否達成的關鍵。 由于目標理想與課程現(xiàn)實的矛盾、教育成人與教學成才的困惑、隱性人文與顯性科學的無奈,導致大學教育目標與課程具有互為排斥對立性;而理想與現(xiàn)實在價值上的相互影響、成人與成才在途徑上的相互借鑒、人文與科學在內(nèi)容上的相互滲透,使得教育目標與課程又有互為依存統(tǒng)一性。 大學教育在發(fā)展過程中,教育目標不能完全指導課程在自己的框架中實施;而課程的編制、內(nèi)容選擇、實施、評價也不能完全按照教育目標的理念進行。導致教育目標與課程要么相距太遠而無法互相補償,要么相距太近而失去了各自的本性,或兩者關系完全被人為割裂。 要使大學教育回歸它的本然,使目標與課程之間取得平衡,需要合理設置課程,把握好目標與課程的度。從而達到人的價值與社會價值并重、通識教育與專業(yè)教...
【文章頁數(shù)】:6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0.1 選題緣由
0.2 研究現(xiàn)狀
0.2.1 對大學教育目標的研究
0.2.2 對大學課程的研究
0.2.3 把教育目標與課程結合起來研究
0.2.4 研究中的不足
0.3 研究方法
0.4 對大學教育目標及課程的內(nèi)涵界定
0.4.1 大學教育目標的特征分析
0.4.2 大學課程的特征分析
第1章 大學教育目標與課程的關系解構
1.1 互為排斥的對立性
1.1.1 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
1.1.2 成人與成才的困惑
1.1.3 人文與科學的無奈
1.2 互為依存的統(tǒng)一性
1.2.1 在價值上相互影響
1.2.2 在途徑上相互借鑒
1.2.3 在內(nèi)容上相互滲透
第2章 大學教育目標與課程關系的困境分析
2.1 過度:教育目標與課程相距太遠無法互相補償
2.1.1 教育目標絕對化,忽視了課程的現(xiàn)實性
2.1.2 課程絕對化,忽視了教育目標的指導性
2.2 失度:教育目標與課程相距太近失去了各自的本性
2.2.1 教育目標相對化:屈身媚俗喪失了自身的崇高性
2.2.2 課程相對化:失去了依據(jù)教育規(guī)律辦事的準繩
2.3 無度:教育目標與課程的關系被人為割裂
第3章 度是協(xié)調(diào)大學教育目標與課程關系的關鍵
3.1 度的提出
3.2 度的意義
3.2.1 能反映大學教育目標與課程的關系
3.2.2 能協(xié)調(diào)大學教育目標與課程的隔閡
3.3 適度方能化解大學教育目標與課程的隔閡
3.3.1 適度可以看守大學不被異化
3.3.2 適度可以提供理想與現(xiàn)實的張力
3.3.3 適度可以使教育目標與課程相互體現(xiàn)又保持獨立
第4章 教育適度片斷回顧及大學教育目標與課程適度發(fā)展的展望
4.1 中外教育史中大學教育目標與課程適度片斷尋找
4.1.1 國內(nèi):蔡元培時期的北京大學
4.1.2 國外:洪堡時期的柏林大學
4.2 大學教育目標與課程適度發(fā)展的展望
4.2.1 在價值取向上,人的價值和社會價值并重
4.2.2 在辦學思想上,通識教育與專業(yè)教育平衡
4.2.3 在知識結構上,人文知識同科學知識和諧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主要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人學視域中大學課程的反思與重構[J]. 郭中華,唐德海. 江蘇高教. 2008(02)
[2]論社會權力對高等學校課程的影響[J]. 王根順,陳秋生. 江蘇高教. 2008(01)
[3]人文教育在現(xiàn)代大學中的位序[J]. 金耀基. 書摘. 2007(12)
[4]人格本位:大學生健全人格之培育[J]. 蔡先金. 現(xiàn)代大學教育. 2007(06)
[5]我國工程管理教育的人文反思[J]. 曾山金.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7(05)
[6]大學課程管理的耗散結構[J]. 鄧文元,劉聃. 高等理科教育. 2007(04)
[7]構建“人的發(fā)展”取向的大學課程體系[J]. 胡弼成.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07(08)
[8]從齋舍到宿舍——中國近代大學生住宿形態(tài)考察[J]. 張奕,劉獻君. 現(xiàn)代大學教育. 2007(04)
[9]《禮記》所見“大學之道”[J]. 姜國鈞. 大學教育科學. 2007(03)
[10]大學課程設置的社會學分析[J]. 鐘栩琿,楊現(xiàn)洲. 醫(yī)學教育探索. 2007(05)
博士論文
[1]大學課程管理的理論與方法研究[D]. 唐德海.廈門大學 2001
碩士論文
[1]論學科知識增長與大學課程內(nèi)容的選擇[D]. 徐艷霞.中南大學 2008
[2]我國大學本科課程評價發(fā)展狀況及其改進研究[D]. 王敏.中南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716876
【文章頁數(shù)】:6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0.1 選題緣由
0.2 研究現(xiàn)狀
0.2.1 對大學教育目標的研究
0.2.2 對大學課程的研究
0.2.3 把教育目標與課程結合起來研究
0.2.4 研究中的不足
0.3 研究方法
0.4 對大學教育目標及課程的內(nèi)涵界定
0.4.1 大學教育目標的特征分析
0.4.2 大學課程的特征分析
第1章 大學教育目標與課程的關系解構
1.1 互為排斥的對立性
1.1.1 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
1.1.2 成人與成才的困惑
1.1.3 人文與科學的無奈
1.2 互為依存的統(tǒng)一性
1.2.1 在價值上相互影響
1.2.2 在途徑上相互借鑒
1.2.3 在內(nèi)容上相互滲透
第2章 大學教育目標與課程關系的困境分析
2.1 過度:教育目標與課程相距太遠無法互相補償
2.1.1 教育目標絕對化,忽視了課程的現(xiàn)實性
2.1.2 課程絕對化,忽視了教育目標的指導性
2.2 失度:教育目標與課程相距太近失去了各自的本性
2.2.1 教育目標相對化:屈身媚俗喪失了自身的崇高性
2.2.2 課程相對化:失去了依據(jù)教育規(guī)律辦事的準繩
2.3 無度:教育目標與課程的關系被人為割裂
第3章 度是協(xié)調(diào)大學教育目標與課程關系的關鍵
3.1 度的提出
3.2 度的意義
3.2.1 能反映大學教育目標與課程的關系
3.2.2 能協(xié)調(diào)大學教育目標與課程的隔閡
3.3 適度方能化解大學教育目標與課程的隔閡
3.3.1 適度可以看守大學不被異化
3.3.2 適度可以提供理想與現(xiàn)實的張力
3.3.3 適度可以使教育目標與課程相互體現(xiàn)又保持獨立
第4章 教育適度片斷回顧及大學教育目標與課程適度發(fā)展的展望
4.1 中外教育史中大學教育目標與課程適度片斷尋找
4.1.1 國內(nèi):蔡元培時期的北京大學
4.1.2 國外:洪堡時期的柏林大學
4.2 大學教育目標與課程適度發(fā)展的展望
4.2.1 在價值取向上,人的價值和社會價值并重
4.2.2 在辦學思想上,通識教育與專業(yè)教育平衡
4.2.3 在知識結構上,人文知識同科學知識和諧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主要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人學視域中大學課程的反思與重構[J]. 郭中華,唐德海. 江蘇高教. 2008(02)
[2]論社會權力對高等學校課程的影響[J]. 王根順,陳秋生. 江蘇高教. 2008(01)
[3]人文教育在現(xiàn)代大學中的位序[J]. 金耀基. 書摘. 2007(12)
[4]人格本位:大學生健全人格之培育[J]. 蔡先金. 現(xiàn)代大學教育. 2007(06)
[5]我國工程管理教育的人文反思[J]. 曾山金.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7(05)
[6]大學課程管理的耗散結構[J]. 鄧文元,劉聃. 高等理科教育. 2007(04)
[7]構建“人的發(fā)展”取向的大學課程體系[J]. 胡弼成.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07(08)
[8]從齋舍到宿舍——中國近代大學生住宿形態(tài)考察[J]. 張奕,劉獻君. 現(xiàn)代大學教育. 2007(04)
[9]《禮記》所見“大學之道”[J]. 姜國鈞. 大學教育科學. 2007(03)
[10]大學課程設置的社會學分析[J]. 鐘栩琿,楊現(xiàn)洲. 醫(yī)學教育探索. 2007(05)
博士論文
[1]大學課程管理的理論與方法研究[D]. 唐德海.廈門大學 2001
碩士論文
[1]論學科知識增長與大學課程內(nèi)容的選擇[D]. 徐艷霞.中南大學 2008
[2]我國大學本科課程評價發(fā)展狀況及其改進研究[D]. 王敏.中南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7168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71687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