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共享對大學生研究能力提升的影響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0-22 19:55
高校,是培養(yǎng)人才的基地,是新知識、新技術產生和傳播的重要源泉,是進行科學研究并使之轉化為生產力的主要生產者。伴隨知識經濟浪潮滾滾而至,高校教育方式需要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以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研究能力為宗旨,不斷滿足社會發(fā)展對大學生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將知識共享理論及其工具引入大學生研究能力提升的研究之中,以系統(tǒng)研究知識共享理論為基礎,借鑒知識共享工具應用的相關實例為前提,有針對性的提出了大學生知識共享的對策和建議,力圖通過這些方法在大學生群體中建立學習共同體,實現知識、技術在師生、學生之間的交流共享,最終達到大學生研究能力提升的目的。本文在對大學生知識共享和研究能力進行問卷調研的基礎上,根據大學生知識共享和研究能力現狀及影響關系引入知識共享理論和工具,構建大學生研究能力的培養(yǎng)模式,提出了培養(yǎng)的方法和途徑,為提升大學生研究能力提出了一種解決思路。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展開:首先,本研究在文獻分析的基礎上,利用網絡信息收集并結合專家訪談,對大學生研究能力的構成維度進行解析,參考國內外相關研究編制大學生研究能力指標量表,并在文獻總結的基礎上編制了知識共享量表。通過專家咨詢對量表指標進行了刪減,...
【文章來源】:大連理工大學遼寧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5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選題背景與研究問題
1.2 研究目的和意義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義
1.3 研究內容
1.4 研究設計
1.4.1 研究對象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流程
1.5 論文結構
2 文獻綜述與研究假設提出
2.1 大學生研究能力綜述
2.2 知識共享的研究
2.2.1 知識共享的內涵
2.2.2 知識共享的測量
2.3 知識共享與研究能力的關系研究
2.4 研究假設的提出
2.4.1 大學生研究能力內涵與維度界定
2.4.2 知識共享內涵與維度界定
2.4.3 研究假設
3 研究變量的測量與分析
3.1 研究工具的編制與修正
3.1.1 研究工具的編制
3.1.2 研究工具的修正過程
3.2 樣本描述
3.3 因素分析
3.3.1 知識共享的因素分析
3.3.2 大學生研究能力的因素分析
3.4 信度與效度分析
3.4.1 信度檢驗
3.4.2 效度檢驗
3.5 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與差異分析
3.5.1 知識共享描述性統(tǒng)計與差異分析
3.5.2 研究能力描述性統(tǒng)計與差異分析
3.6 結果與討論
4 知識共享與大學生研究能力的關系分析
4.1 知識共享與大學生研究能力的相關分析
4.2 知識共享與大學生研究能力的回歸分析
4.2.1 知識共享與學習能力的回歸分析
4.2.2 知識共享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回歸分析
4.2.3 知識共享與實踐能力的回歸分析
4.3 結果與討論
5 結論
5.1 主要結論
5.2 大學生研究能力提升對策
5.3 創(chuàng)新點
5.4 研究局限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大學生知識共享與研究能力調查問卷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隱性知識與研究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J]. 倪彬,李曉紅. 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2)
[2]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科學研究能力的基礎[J]. 賈俊蘭. 高等農業(yè)教育. 2007(06)
[3]知識共享在高校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中的作用[J]. 甘露,曾德明,謝赤. 大學教育科學. 2006(04)
[4]基于知識共享的企業(yè)核心能力塑造[J]. 田圣海,徐以汎. 研究與發(fā)展管理. 2006(03)
[5]當代大學生研究能力的內涵及特征解析[J]. 劉娟. 文教資料. 2006(18)
[6]論高校本科生研究能力的培養(yǎng)[J]. 鞏前勝. 科技信息. 2006(02)
[7]團隊組織中知識共享的風險、障礙與對策[J]. 鐘耕深,趙前. 山東社會科學. 2005(07)
[8]基于知識共享的組織學習有效方式研究[J]. 焦錦淼,夏新平. 河南社會科學. 2005(03)
[9]知識共享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 蘇貴影. 經濟師. 2004(12)
[10]實施大規(guī)模定制中組織知識共享研究[J]. 閆芬,陳國權. 管理工程學報. 2002(03)
本文編號:3451753
【文章來源】:大連理工大學遼寧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5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選題背景與研究問題
1.2 研究目的和意義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義
1.3 研究內容
1.4 研究設計
1.4.1 研究對象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流程
1.5 論文結構
2 文獻綜述與研究假設提出
2.1 大學生研究能力綜述
2.2 知識共享的研究
2.2.1 知識共享的內涵
2.2.2 知識共享的測量
2.3 知識共享與研究能力的關系研究
2.4 研究假設的提出
2.4.1 大學生研究能力內涵與維度界定
2.4.2 知識共享內涵與維度界定
2.4.3 研究假設
3 研究變量的測量與分析
3.1 研究工具的編制與修正
3.1.1 研究工具的編制
3.1.2 研究工具的修正過程
3.2 樣本描述
3.3 因素分析
3.3.1 知識共享的因素分析
3.3.2 大學生研究能力的因素分析
3.4 信度與效度分析
3.4.1 信度檢驗
3.4.2 效度檢驗
3.5 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與差異分析
3.5.1 知識共享描述性統(tǒng)計與差異分析
3.5.2 研究能力描述性統(tǒng)計與差異分析
3.6 結果與討論
4 知識共享與大學生研究能力的關系分析
4.1 知識共享與大學生研究能力的相關分析
4.2 知識共享與大學生研究能力的回歸分析
4.2.1 知識共享與學習能力的回歸分析
4.2.2 知識共享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回歸分析
4.2.3 知識共享與實踐能力的回歸分析
4.3 結果與討論
5 結論
5.1 主要結論
5.2 大學生研究能力提升對策
5.3 創(chuàng)新點
5.4 研究局限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大學生知識共享與研究能力調查問卷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隱性知識與研究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J]. 倪彬,李曉紅. 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2)
[2]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科學研究能力的基礎[J]. 賈俊蘭. 高等農業(yè)教育. 2007(06)
[3]知識共享在高校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中的作用[J]. 甘露,曾德明,謝赤. 大學教育科學. 2006(04)
[4]基于知識共享的企業(yè)核心能力塑造[J]. 田圣海,徐以汎. 研究與發(fā)展管理. 2006(03)
[5]當代大學生研究能力的內涵及特征解析[J]. 劉娟. 文教資料. 2006(18)
[6]論高校本科生研究能力的培養(yǎng)[J]. 鞏前勝. 科技信息. 2006(02)
[7]團隊組織中知識共享的風險、障礙與對策[J]. 鐘耕深,趙前. 山東社會科學. 2005(07)
[8]基于知識共享的組織學習有效方式研究[J]. 焦錦淼,夏新平. 河南社會科學. 2005(03)
[9]知識共享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 蘇貴影. 經濟師. 2004(12)
[10]實施大規(guī)模定制中組織知識共享研究[J]. 閆芬,陳國權. 管理工程學報. 2002(03)
本文編號:34517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45175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