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校建設貸款風險管理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23 17:28
隨著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實施,國家對教育事業(yè)日益重視,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各高校招收的學生數(shù)量急劇增加,學校規(guī)模也得到迅速擴大。但是,要實現(xiàn)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戰(zhàn)略目標需要龐大的資金支持。在國家教育經(jīng)費投入一定的情況下,許多高校為了緩解學校發(fā)展經(jīng)費的不足,紛紛進行銀行貸款,而且規(guī)模越來越大。如今,負債辦學在我國己成為高校的一種普遍現(xiàn)象。本文首先肯定了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取得的輝煌成就,分析了高校建設貸款這一改革不可避免的負面效應形成的原因,指出我國高校負債并沒有呈現(xiàn)良性發(fā)展態(tài)勢,建設貸款管理存在著風險認識不足、對貸款過分依賴、資金管理不善、還款渠道單一等諸多問題;然后分析了我國高校建設貸款財務風險的純粹風險性質(zhì),以及影響風險程度大小的各種因素,明確提出了政府、金融機構和高校自身齊抓共管的風險管理思路。本文認為,政府應加大對高校投入,積極引導高校拓寬資金來源渠道,構建完善的高校建設貸款的監(jiān)管體系;金融機構應建立完善的高校貸款制度,與高校簽訂各種保護性契約條款,并建立貸后跟蹤制度;各高校自身則應逐步建立貸款風險的預警系統(tǒng),適當控制貸款規(guī)模,加強建設貸款的審計監(jiān)督,強化預算管理,多渠...
【文章來源】:湖南大學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附表索引
第1章 緒論
1.1 選題的背景及意義
1.1.1 選題的背景
1.1.2 選題的意義
1.2 文獻綜述
1.2.1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1.2.2 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
1.3 研究內(nèi)容及框架
第2章 我國高校建設貸款的形成
2.1 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輝煌成就
2.1.1 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深刻變革
2.1.2 我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
2.1.3 不斷改善的高校辦學條件
2.2 我國高校建設貸款的成因
2.2.1 高等教育的跨越式發(fā)展
2.2.2 國家撥款經(jīng)費不足
2.2.3 政府鼓勵高校多渠道籌資
2.2.4 金融機構對高校貸款監(jiān)管相對較寬
2.3 高校建設貸款管理存在的問題
2.3.1 貸款風險認識不足
2.3.2 貸款資金依賴度大
2.3.3 貸款資金管理不善
2.3.4 還款渠道單一
第3章 我國高校建設貸款風險分析
3.1 我國高校建設貸款的風險性質(zhì)
3.1.1 風險的含義和分類
3.1.2 我國高校建設貸款風險的成因
3.1.3 高校建設貸款的財務風險
3.2 我國高校建設貸款風險的影響因素
3.2.1 貸款規(guī)模
3.2.2 利息率
3.2.3 貸款結構
3.2.4 貸款高校的管理水平
3.3 我國高校建設貸款風險的危害
3.3.1 轉化為財政風險
3.3.2 造成資源浪費
3.3.3 給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帶來不良影響
第4章 應對我國高校建設貸款風險的宏觀對策建議
4.1 政府對高校建設貸款的宏觀管理
4.1.1 政府要加大對高校的投入
4.1.2 政府積極引導高校拓寬資金來源渠道
4.1.3 構建高校貸款的政府監(jiān)督管理體系
4.2 銀行對高校建設貸款的宏觀控制
4.2.1 建立完善的高校貸款制度
4.2.2 簽訂各種保護性契約條款
4.2.3 建立貸后跟蹤監(jiān)督
第5章 應對我國高校建設貸款風險的微觀措施
5.1 高校建設貸款的風險預警
5.2 高校建設貸款額度控制與風險評價
5.2.1 高校貸款額度控制與風險評價模型
5.2.2 案例分析
5.3 高校建設貸款的管理措施
5.3.1 高校建設貸款的籌資策略
5.3.2 加強建設貸款審計監(jiān)督
5.3.3 強化預算管理
5.3.4 多渠道籌措資金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附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高等學校貸款風險及其防范措施[J]. 劉衛(wèi)華. 經(jīng)濟與管理. 2009(06)
[2]高校貸款風險防范與化解對策研究[J]. 陳劍. 財會通訊. 2009(02)
[3]高等院校貸款風險的控制和防范[J]. 劉海新. 內(nèi)蒙古科技與經(jīng)濟. 2008(15)
[4]高校貸款風險的評價[J]. 尹建榮. 會計之友(中旬刊). 2007(10)
[5]高校貸款風險分析[J]. 李強,相二衛(wèi),阮文娟. 統(tǒng)計與決策. 2007(18)
[6]淺談高校建設貸款的風險管理[J]. 王秀敏. 河南商業(yè)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7(05)
[7]高校財務風險的現(xiàn)狀、成因及對策思考[J]. 任喜雨. 職業(yè)時空. 2007(16)
[8]關于高校貸款風險的問題研究[J]. 楊杰. 科學與管理. 2007(04)
[9]關于國家統(tǒng)一解決高校建設貸款問題的理論思考與對策建議[J]. 王源擴.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07(07)
[10]高校貸款風險比較分析及對策[J]. 張曉紅,傅四禮. 財會通訊(理財版). 2007(06)
碩士論文
[1]我國高等院校負債融資風險的成因與對策研究[D]. 王俊華.河北大學 2006
本文編號:2934073
【文章來源】:湖南大學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附表索引
第1章 緒論
1.1 選題的背景及意義
1.1.1 選題的背景
1.1.2 選題的意義
1.2 文獻綜述
1.2.1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1.2.2 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
1.3 研究內(nèi)容及框架
第2章 我國高校建設貸款的形成
2.1 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輝煌成就
2.1.1 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深刻變革
2.1.2 我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
2.1.3 不斷改善的高校辦學條件
2.2 我國高校建設貸款的成因
2.2.1 高等教育的跨越式發(fā)展
2.2.2 國家撥款經(jīng)費不足
2.2.3 政府鼓勵高校多渠道籌資
2.2.4 金融機構對高校貸款監(jiān)管相對較寬
2.3 高校建設貸款管理存在的問題
2.3.1 貸款風險認識不足
2.3.2 貸款資金依賴度大
2.3.3 貸款資金管理不善
2.3.4 還款渠道單一
第3章 我國高校建設貸款風險分析
3.1 我國高校建設貸款的風險性質(zhì)
3.1.1 風險的含義和分類
3.1.2 我國高校建設貸款風險的成因
3.1.3 高校建設貸款的財務風險
3.2 我國高校建設貸款風險的影響因素
3.2.1 貸款規(guī)模
3.2.2 利息率
3.2.3 貸款結構
3.2.4 貸款高校的管理水平
3.3 我國高校建設貸款風險的危害
3.3.1 轉化為財政風險
3.3.2 造成資源浪費
3.3.3 給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帶來不良影響
第4章 應對我國高校建設貸款風險的宏觀對策建議
4.1 政府對高校建設貸款的宏觀管理
4.1.1 政府要加大對高校的投入
4.1.2 政府積極引導高校拓寬資金來源渠道
4.1.3 構建高校貸款的政府監(jiān)督管理體系
4.2 銀行對高校建設貸款的宏觀控制
4.2.1 建立完善的高校貸款制度
4.2.2 簽訂各種保護性契約條款
4.2.3 建立貸后跟蹤監(jiān)督
第5章 應對我國高校建設貸款風險的微觀措施
5.1 高校建設貸款的風險預警
5.2 高校建設貸款額度控制與風險評價
5.2.1 高校貸款額度控制與風險評價模型
5.2.2 案例分析
5.3 高校建設貸款的管理措施
5.3.1 高校建設貸款的籌資策略
5.3.2 加強建設貸款審計監(jiān)督
5.3.3 強化預算管理
5.3.4 多渠道籌措資金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附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高等學校貸款風險及其防范措施[J]. 劉衛(wèi)華. 經(jīng)濟與管理. 2009(06)
[2]高校貸款風險防范與化解對策研究[J]. 陳劍. 財會通訊. 2009(02)
[3]高等院校貸款風險的控制和防范[J]. 劉海新. 內(nèi)蒙古科技與經(jīng)濟. 2008(15)
[4]高校貸款風險的評價[J]. 尹建榮. 會計之友(中旬刊). 2007(10)
[5]高校貸款風險分析[J]. 李強,相二衛(wèi),阮文娟. 統(tǒng)計與決策. 2007(18)
[6]淺談高校建設貸款的風險管理[J]. 王秀敏. 河南商業(yè)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7(05)
[7]高校財務風險的現(xiàn)狀、成因及對策思考[J]. 任喜雨. 職業(yè)時空. 2007(16)
[8]關于高校貸款風險的問題研究[J]. 楊杰. 科學與管理. 2007(04)
[9]關于國家統(tǒng)一解決高校建設貸款問題的理論思考與對策建議[J]. 王源擴.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07(07)
[10]高校貸款風險比較分析及對策[J]. 張曉紅,傅四禮. 財會通訊(理財版). 2007(06)
碩士論文
[1]我國高等院校負債融資風險的成因與對策研究[D]. 王俊華.河北大學 2006
本文編號:293407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93407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