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雜性思維詮釋大學研究性教學的可行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0-25 20:55
近年來,研究性教學作為實現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大學教學改革的重要方面和評價大學本科教育質量高低的重要尺度,無疑已經得到廣泛關注與重視。然而目前大學研究性教學實踐中存在簡單性思維取向。例如線性套用模式、教學過程盲目求同、忽視教學中的偶然因素、追求教學結果的確定性等等方面,導致對大學研究性教學的理解停留在線性的、機械的、還原的、可逆的層次上,從而產生某種程度上的曲解,難以認識和明確其本來的面目,影響了大學研究性教學的進一步發(fā)展。 首先,課堂教學本身就是由多種要素和多個方面組成、多重環(huán)節(jié)展開并受諸多因素制約的復雜系統(tǒng)。大學研究性教學除了具有課堂教學的一般屬性外,又包含了“研究”的性質,這就更加增強了教學活動的復雜性;其次,人們對大學研究性教學存在的種種分歧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其內涵的復雜性;第三,多年來人們對大學研究性教學的理論構想與實踐探索的長期性與艱巨性更顯示其復雜性特征。因此,大學研究性教學是由多種因素構成的復雜系統(tǒng)。 復雜性思維作為近20年以來興起的研究自然現象與人文社會現象的一種新的方法論,已被不同學科的理論研究者所廣泛重視。面對線性現象或問題,即部分之間的相互作用微弱到某些研究任務可以不予考慮的程度并且各個部分的行為關系式是線性的,采用簡單性思維方式去處理是比較合適的。而處理非線性的復雜性問題時,如果采用線性的思維方式,那就會遇到麻煩。復雜性思維方式常常與系統(tǒng)聯系起來,跨越層次性,堅持復雜事物的不可還原性,把注意力轉向事物的非線性、非平衡性、不規(guī)則性、無序性、不確定性、不可逆性等。 本文在相關概念界定的基礎上,以大學本科教育階段的研究性教學為研究對象,運用文獻研究法,通過文獻資料分析,結合我國大學研究性教學實踐,運用演繹、比較等思維形式進行研究。明確將復雜性思維運用于大學研究性教學領域的必要性,并進一步探討其可行性。由于近年來復雜性科學的迅猛發(fā)展及其廣泛運用和目前大學研究性教學實踐中存在的簡單性思維取向,因此有必要運用復雜性思維來詮釋大學研究性教學。研究性教學是大學教學的重要組織形式和重要趨勢,同時它也是一個復雜系統(tǒng),本文的重心在于探討大學研究性教學復雜性思維的可行性,對大學研究性教學各子系統(tǒng)進行剖析,明確其具有的復雜性特征,具體表現如下:教學目標的復雜性特征有整體性、生成性、不確定性、多樣性;教學主體的復雜性特征有非線性、自組織性、開放性;教學內容的復雜性特征有開放性、生成性;教學過程的復雜性特征有開放性、生成性、突現、不確定性、整體性;教學方法與教學評價的復雜性特征是多樣性。
【學位單位】:山西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9
【中圖分類】:G642.4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相關概念界定
1.1 復雜性
1.2 復雜性思維
1.2.1 非線性
1.2.2 自組織性
1.2.3 開放性
1.2.4 整體性
1.2.5 混沌
1.3 大學研究性教學
1.3.1 對大學研究性教學的不同理解
1.3.2 大學研究性教學的涵義
第二章 運用復雜性思維詮釋大學研究性教學的必要性
2.1 復雜性科學的迅猛發(fā)展
2.2 大學研究性教學實踐中的簡單性思維取向
2.2.1 線性套用模式
2.2.2 教學過程盲目求同
2.2.3 忽視教學中的偶然因素
2.2.4 追求教學結果的確定性
第三章 運用復雜性思維詮釋大學研究性教學的可行性
3.1 大學研究性教學是大學教學的重要組織形式
3.2 大學研究性教學是一個復雜系統(tǒng)
3.3 復雜性思維觀照下的大學研究性教學解讀
3.3.1 教學目標的復雜性
3.3.1.1 整體性
3.3.1.2 生成性
3.3.1.3 不確定性
3.3.1.4 多樣性
3.3.2 教學主體的復雜性
3.3.2.1 非線性
3.3.2.2 自組織性
3.3.2.3 開放性
3.3.3 教學內容的復雜性
3.3.3.1 開放性
3.3.3.2 生成性
3.3.4 教學過程的復雜性
3.3.4.1 開放性
3.3.4.2 生成性
3.3.4.3 突現
3.3.4.4 不確定性
3.3.4.5 整體性
3.3.5 教學方法的復雜性
3.3.6 教學評價的復雜性
結語
參考文獻
發(fā)表文章目錄
致謝
個人簡況與聯系方式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2855945
【學位單位】:山西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9
【中圖分類】:G642.4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相關概念界定
1.1 復雜性
1.2 復雜性思維
1.2.1 非線性
1.2.2 自組織性
1.2.3 開放性
1.2.4 整體性
1.2.5 混沌
1.3 大學研究性教學
1.3.1 對大學研究性教學的不同理解
1.3.2 大學研究性教學的涵義
第二章 運用復雜性思維詮釋大學研究性教學的必要性
2.1 復雜性科學的迅猛發(fā)展
2.2 大學研究性教學實踐中的簡單性思維取向
2.2.1 線性套用模式
2.2.2 教學過程盲目求同
2.2.3 忽視教學中的偶然因素
2.2.4 追求教學結果的確定性
第三章 運用復雜性思維詮釋大學研究性教學的可行性
3.1 大學研究性教學是大學教學的重要組織形式
3.2 大學研究性教學是一個復雜系統(tǒng)
3.3 復雜性思維觀照下的大學研究性教學解讀
3.3.1 教學目標的復雜性
3.3.1.1 整體性
3.3.1.2 生成性
3.3.1.3 不確定性
3.3.1.4 多樣性
3.3.2 教學主體的復雜性
3.3.2.1 非線性
3.3.2.2 自組織性
3.3.2.3 開放性
3.3.3 教學內容的復雜性
3.3.3.1 開放性
3.3.3.2 生成性
3.3.4 教學過程的復雜性
3.3.4.1 開放性
3.3.4.2 生成性
3.3.4.3 突現
3.3.4.4 不確定性
3.3.4.5 整體性
3.3.5 教學方法的復雜性
3.3.6 教學評價的復雜性
結語
參考文獻
發(fā)表文章目錄
致謝
個人簡況與聯系方式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蘇虹;研究性課堂教學及其心理效應[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2 楊曉;;復雜哲學視野中的終身教育[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3 佟立兵;鄭志輝;趙風雨;;課程實施中的教材觀探析——基于復雜性思維的視角[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4 焦建利;葉力漢;;教育技術的復雜性與復雜的教育技術學——從復雜性科學角度看教育技術學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5 董永華;運用耗散結構理論指導學校德育[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6 靳涌韜;;復雜思維下教育研究的挑戰(zhàn)與應戰(zhàn)[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7 周守仁;現代科學意義下的復雜性概念[J];大自然探索;1997年04期
8 許錫良;制約“教育學”學科獨立性的因素分析——兼論教育復雜性對教育學研究范式的影響[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5年04期
9 徐小洲;研究型大學本科生教學的困惑與方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10 李紅;;研究型教學視野下教師角色思考[J];教師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聶榮鑫;“復雜科學”視野下的學校管理[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鄭貴華;大學研究型教學的理論構想與實踐探索[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8559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85594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