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學校化”思想對中國愛國主義教育的啟示
【學位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0
【中圖分類】:G641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問題的提出
1.2 相關概念界定
1.3 國內愛國主義教育研究綜述
1.4 研究的重點、創(chuàng)新點與研究方法
2 理論視野:伊凡·伊里奇的“非學;彼枷胧鲈u
2.1 “非學;彼枷氲男纬杀尘
2.2 “非學;彼枷氲暮诵挠^點
2.3 “非學;彼枷氲脑u價
3 問題分析:當代中國愛國主義教育現(xiàn)狀剖析
3.1 愛國主義教育現(xiàn)狀的描述性分析
3.2 愛國主義教育現(xiàn)狀的深層分析
4 出路探索:愛國主義教育的理念轉變與制度完善
4.1 理念轉變:愛國主義教育理想愿景的當代建構
4.2 制度完善:愛國主義教育理想愿景的實現(xiàn)路徑
致謝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鐘麗佳;;試論教育的異化[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2 徐梁伯;愛國主義新論[J];長白學刊;1998年04期
3 夏艷;關于新時期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幾點思考[J];重慶工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0年03期
4 趙紅亞;;伊里奇終身教育思想探微[J];成人教育;2007年11期
5 朱桂蓮;;關于全球視閾中愛國主義教育本質的思考[J];湖北社會科學;2008年03期
6 丁祥艷;林春逸;;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的時代意義和路徑[J];發(fā)展;2006年11期
7 丁翠玲;論新形勢下高校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8 石鷗;教學未必都神圣——試論教學病理學的建構[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9年02期
9 石鷗,劉麗群;“荒誕”背后的理性──伊里奇《非學;鐣芳捌浣o我們的啟示[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0年04期
10 羅飛來;許永平;;論愛國主義教育的本質[J];江漢論壇;1995年10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萬作芳;論教育異化[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2 余朝元;中學愛國主義教育存在的問題(成因)與對策[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3 張新橋;中華民族愛國主義傳統(tǒng)及其當代主題[D];河北師范大學;2003年
4 湯曉玲;新時期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D];武漢大學;2003年
5 劉艷玲;全球化背景下我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6 劉彥;新時期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探析[D];西安科技大學;2006年
7 林奇清;試論全球化時代我國的高校愛國主義教育[D];福建師范大學;2006年
8 張曉青;伊里奇學習網絡理論探析[D];浙江師范大學;2006年
9 楊剛;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實效性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8年
10 周榮芳;伊里奇非學;逃枷爰捌鋵ξ覈鴺嫿▽W習型社會的啟示[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8440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844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