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期以來,我國高等教育質量評估主要由教育部組織實施。對公立高等學校而言,這種評估的組織者具有“裁判員”與“運動員”的雙重身份,評估的公正性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的質疑。近幾年來,隨著我國高等學校附設的中介評估機構的出現(xiàn),高等教育質量第三方評估有了一定的發(fā)展,但在行為上亟待鼓勵和規(guī)范,在模式上亟待創(chuàng)新。如何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高等教育質量第三方評估模式,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诖,本文從以下方面展開論述: 首先對高等教育質量第三方評估的相關理論進行了梳理,特別是對高等教育質量第三方評估的內涵、基本原則、功能、特點及高校治理等基本理論問題進行了探討。認為,高等教育質量第三方評估必須堅持客觀性、可行性、實效性的原則,具有評估鑒定、咨詢服務、科學研究及監(jiān)督導向等功能。高等教育質量第三方評估是高校治理在評估領域的具體運用,而高等教育質量第三方評估的實施又促進了高校治理的推進。通過這些相關理論的探討,為高等教育質量第三方評估的研究提供了概念框架和理論基礎。 其次對我國的高等教育質量第三方評估模式的現(xiàn)狀進行了研究。通過回顧我國高等教育質量第三方評估的發(fā)展歷程,認為,我國高等教育質量第三方評估存在主體性缺失、權威性不高、競爭性薄弱等問題,并分析了這些問題產(chǎn)生的成因,如政府介入角色的越位、高等教育評估管理體制的束縛、法律角色的缺位、傳統(tǒng)文化的排斥及元評估機制的失位等,并以上海市教育評估院和大學排名的評估模式進行案例分析,剖析了它們的基本情況、發(fā)展困境及原因。 再次對法國、美國、英國等幾個頗具代表性國家的高等教育第三方評估模式的構成、運行進行了比較研究和評價。法國高等教育質量第三方評估中介機構的成員由總統(tǒng)任命,其工作直接對總統(tǒng)負責,獨立于教育行政部門之外,按獨立的法規(guī)和程序行使評估職責。美國高等教育質量第三方評估中介機構實行準入制,中介機構的準入條件、責任和義務等以法律形式出現(xiàn),凡符合準入條件的社會單位都可申請成為美國高等教育質量評估中介機構,并依法履行評估職責。英國高等教育質量第三方評估中介機構的成員通過推薦任命,實行董事會管理,依法履行評估職責。通過對以上三個國家的高等教育質量第三方評估模式的研究,可以得到對我國高等教育質量第三方評估的有益啟示:我國高等教育質量第三方評估模式不能簡單移植國外現(xiàn)成模式,高等教育質量第三方評估要體現(xiàn)對高等教育多樣化發(fā)展的引導功能,高等教育評估中介機構的生存基礎是立法與公正,要重視高等教育的元評估,理順評估中介機構與政府、高校之間的權責。 最后從我國高等教育質量第三方評估中介機構的組織構成方式、權利形成方式、行為方式、監(jiān)督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建構符合我國國情的高等教育質量第三方評估模式的基本思路與政策建議。認為,我國的高等教育評估中介機構在人員組成上應吸納社會各界人員參與,設置滾動式的專家?guī)旌头(wěn)定式的管理人員,成立全國性、地區(qū)性的高等教育評估中介機構,并積極發(fā)展各種民間評估中介機構。在我國高等教育質量第三方評估中,高等教育評估中介機構要與政府、社會、高佼發(fā)生關系,它所具有的權利與義務應該與所涉三方的權利與義務相協(xié)調,在依法行使評估職責的同時,也必須履行自身義務。另外,我國高等教育質量第三方評估作為保障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必然要順應高等教育多樣化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現(xiàn)狀,發(fā)揮對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分類引導功能,對高校進行分類評估。論文從研究型大學、教學研究型大學和教學型大學不同的特點與多樣化的教育質量觀出發(fā),根據(jù)分類評估條件下這些不同類型大學相異的評估側重點,采用不同類型的指標體系進行評估。其中,以研究型大學為例建構了高等教育質量第三方評估的模糊數(shù)學模型,及以武漢市W大學為例對該評估模型進行了實證分析。第三方評估的操作步驟總體包括兩個階段:評估中介機構認證階段及對高校實施具體評估階段。最后,論文對前面的章節(jié)進行總結和分析,并對我國高等教育質量第三方評估模式的構建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議:一是出臺高等教育質量第三方評估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二是建立起高等教育質量第三方評估中介機構的準入、激勵、元評估制度,三是大力培育高等教育評估市場。
【學位授予單位】:武漢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G649.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忠學;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證體系的發(fā)展及現(xiàn)狀分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2 李守福;國外大學評價的幾種模式[J];比較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3 洪成文;美國高等教育認證理事會:認可目標、標準和程序[J];比較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4 王義遒;多樣化: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關鍵[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年04期
5 孔垂謙,文輔相;西方現(xiàn)代大學學術自治的制度環(huán)境基礎:一種政治社會學分析[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4年04期
6 裴立德;張朝霞;燕曉靜;;推進高等教育評估中介組織建設的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年12期
7 樊綱;;人間的“扯皮”與科斯定理[J];讀書;1992年04期
8 孟潔;童康;;“大學排行”研究的相關問題探討[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8年04期
9 張繼平;;法國高等教育評估模式的發(fā)展及特點[J];大學(學術版);2010年03期
10 劉俊;;完善我國非營利組織的問責機制[J];湖北社會科學;2008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潘武玲;我國研究生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田恩舜;高等教育質量保證模式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3 龍獻忠;從統(tǒng)治到治理[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4 陳昕;高等教育變革視角下的大學治理[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5 楊若凡;技術本科院校評估指標體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6 董曉紅;高校創(chuàng)業(yè)教育管理模式與質量評價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愷真;事業(yè)單位導入戰(zhàn)略人力資源管理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朱國輝;建立我國高等教育評估中介機構的研究[D];中南大學;2002年
3 歐金榮;試論中國高等教育評估中介組織的創(chuàng)新[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4 陳能浩;社會轉型時期高等教育評估中介機構的培育[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5 王偉;美國高等教育評估制度研究[D];河北大學;2004年
6 樸英仙;高等教育評價中介機構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7 慕彥瑾;我國社會中介性教育評估組織的培育及發(fā)展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8 張會蘭;美國高等教育認證研究[D];河北大學;2005年
9 代霞;高等教育評估中介組織生存發(fā)展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10 韋明伺;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
27573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757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