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師范教育論文 >

我國研究型大學課程國際化建設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5-07 23:33
【摘要】: 課程國際化是我國研究型大學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近年來國家對課程國際化建設相當重視,各高校也都采用了各種方式加強課程國際化建設。課程國際化建設是研究型大學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能夠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而且研究型大學國際化的目標定位、較多的國際合作機會、國際化水平較高的師資隊伍、高質量的生源和自由的學術氛圍都為課程國際化建設提供了良好條件。到目前為止,各研究型大學已經設置了相應的外語課程和通識教育課程,部分學科也已經實施了雙語教學,創(chuàng)辦了一些聯(lián)合課程,并對當前的課程內容進行了改造,注入了世界性問題、國際前沿問題。但是課程國際化建設的力度仍然不夠大,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包括外語課程設置單一,英語教學只注重讀寫、不注重聽說,課程的輸入和輸出并不平衡,通識教育課程內容不夠科學等,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無論是教材的編寫、課程目標和成材目標等都缺乏全球化的眼光,課程國際化缺乏相應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多媒體工具沒有充分發(fā)揮作用,還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缺乏批判性思維。要改變這一現(xiàn)狀,就必須參照美國、澳大利亞等高等教育國際化水平較高國家課程國際化建設的相關經驗,堅持國際化的培養(yǎng)目標不動搖,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guī)保障課程國際化的實施,加大國際合作,加強與國外大學的合作,加大師資隊伍的國際化建設,加強跨學科課程的建設和課程的人文聯(lián)合,建立科學合理的通識教育課程內容,設置多樣化的外語語言,建立國際化的評價和管理方式,應用多媒體工具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和創(chuàng)造力,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同時,對于國外課程國際化的內容和方式應進行批判的吸收,建立科學合理的國際化課程模式。
【學位授予單位】: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G642.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守業(yè);;美國贈地大學的歷史及其啟示[J];科技導報;2011年17期

2 趙濤;;試析研究型大學視閾下專業(yè)建設的思考與對策[J];中國電力教育;2011年25期

3 李延保;;對“研究型大學”和“研究性教學”的再認識[J];中國高校科技;2011年06期

4 趙繼;鄭東;金祥雷;;研究型大學學術發(fā)展的邏輯主線[J];中國高?萍;2011年06期

5 蘇娜;;國外研究型大學與研究生教育之探析[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0年10期

6 康利;;論述研究型大學對創(chuàng)造性人才培養(yǎng)的優(yōu)勢[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年07期

7 湯俊;;論我國研究型大學區(qū)域布局的不均衡性——基于區(qū)域發(fā)展的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1年03期

8 黎軍;石恒慧;畢清波;;論研究型大學學習型領導班子建設的突破與創(chuàng)新[J];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9 吳曉郁;美國研究型大學教育特色及思考[J];教學與教材研究;1999年01期

10 焦萬里;;研究型大學文化素質教育課程滿意度影響因素分析[J];煤炭高等教育;201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婁成武;;研究型大學管理模式研究[A];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獲獎成果匯編[2005-2006年度][C];2008年

2 姚玲;周星;許愛偉;;試述研究型大學與培養(yǎng)高層次來華留學生[A];北京高校來華留學生教育研究[C];2008年

3 雷玉雙;;研究型大學圖書館的建設[A];“高教強省”探索與實踐——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4 岳利民;;研究型大學生理學教學的初步探索——細胞生物電活動教學片斷實錄[A];中國生理學會第九屆全國生理學教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5 朱勝軍;;論研究型大學核心競爭力[A];北京高校政經、社建教學研究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潘黎;劉元芳;;研究型大學在創(chuàng)新型國家中的角色定位[A];首屆中國科技政策與管理學術研討會2005年論文集(上)[C];2005年

7 劉福江;吳信才;鄭貴洲;郭際元;;“研究型學習”模式在研究型大學GIS專業(yè)人才教育中的探索——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為例[A];中國地理信息系統(tǒng)協(xié)會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一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段遠源;馮婉玲;;研究型大學教材建設相關問題思考[A];探索的腳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設論文集[C];2010年

9 何勇;裴晶瑩;羅圣國;熊楚強;;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教學督導工作信息化管理初探[A];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努力增強高校創(chuàng)新與服務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10 劉向兵;梁敬芝;;本科教育質量與研究型大學核心競爭力的培育[A];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努力增強高校創(chuàng)新與服務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 段寶巖;關于研究型大學的思考[N];光明日報;2005年

2 譚新政;“號脈”研究型大學[N];解放日報;2003年

3 姚化成 郭金明 任晶惠;大工邁進研究型大學之門[N];遼寧日報;2004年

4 記者 吳長鋒;4億元助中科大建一流研究型大學[N];科技日報;2009年

5 中山大學 黃瑞敏;研究型大學應引入團隊激勵機制[N];深圳特區(qū)報;2009年

6 記者 滑翔;把南方科大辦成高水平有特色創(chuàng)新型研究型大學[N];深圳特區(qū)報;2009年

7 記者 鐵錚;北林大加快實現(xiàn)研究型大學轉型[N];中國綠色時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付毅飛 林莉君;希望研究型大學“一步到位”[N];科技日報;2011年

9 記者王麗麗;中國礦大向研究型大學轉型[N];中國煤炭報;2011年

10 孔令帥 西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十種方式實現(xiàn)課程國際化[N];中國教育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正;中國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質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程妍;跨學科研究與研究型大學建設[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

3 殷朝暉;論國家科研體制建設與研究型大學發(fā)展[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4 武學超;美國研究型大學技術轉移政策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5 任喜峰;我國研究型大學核心競爭力評價與培育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7年

6 徐平;我國研究型大學博士生培養(yǎng)模式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7 郭樹東;研究型大學學科生態(tài)系統(tǒng)發(fā)展模型及仿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9年

8 朱軍文;基于SCIE論文的我國研究型大學基礎研究產出表現(xiàn)研究:1978-2007[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9 鄒曉東;研究型大學學科組織創(chuàng)新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10 王雁;創(chuàng)業(yè)型大學:美國研究型大學模式變革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路麗娜;我國研究型大學課程國際化建設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2 劉雙云;中美研究型大學學術組織機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3 王義;我國研究型大學的學院建設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4 張曉芳;我國研究型大學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東北大學;2008年

5 顏艷;優(yōu)化我國研究型大學師資學緣結構的對策研究[D];東北大學;2008年

6 呂思為;我國研究型大學形成的教育政策基礎及環(huán)境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

7 高昀;論我國研究型大學學科建設規(guī)劃[D];湖南大學;2005年

8 彭正明;研究型大學研究生德育模式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9 李棟;論我國研究型大學社會服務職能[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10 李延峰;研究型大學教師素質評價體系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65372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65372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c303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