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階段高校研究生兼職本科輔導員問題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G64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養(yǎng)志;;把握研究生群體特點 創(chuàng)新研究生德育工作[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8年02期
2 歐陽曙;;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教書育人;2009年30期
3 段天姝;;上海高校研究生媒體聯(lián)席會議在華東師范大學召開[J];中國研究生;2010年12期
4 郭方中;對培養(yǎng)研究生的幾點認識[J];高等教育研究;1982年01期
5 劉煉;;全面負責 嚴格要求 加強指導[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1985年04期
6 劉靜 ,許芳琪;上海交大設“研究生工作優(yōu)秀管理獎”[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1990年05期
7 付星君;關于我院研究生工作的再思索[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1994年05期
8 任景慧;桂水德;;當前研究生培養(yǎng)、管理中的幾個問題[J];中國高等教育;1983年09期
9 翟裕生;;探討研究生教育的特點 提高研究生的培養(yǎng)質(zhì)量[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1985年01期
10 史久明,熊偉;加強教研室的研究生經(jīng)費管理[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199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梁慧超;劉亞;梁金平;高松巖;;試論高校輔導員職業(yè)標準體系的構(gòu)建[A];河北省第四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09年
2 房超;王艷;達睿;;薩提亞模式應用于高校輔導員成長團體的探索[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方法研究[C];2010年
3 楊丞磊;崔姍姍;;高校輔導員心理契約的作用與構(gòu)建[A];2009年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馮永龍;楊光;;以專業(yè)化、職業(yè)化為目標,建設學習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輔導員隊伍——以北京建筑工程學院為例[A];2011年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陳念;;從職業(yè)承諾的角度解讀高校輔導員職業(yè)倦怠的現(xiàn)象[A];第二屆全國農(nóng)林院校教育科學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6 付文佳;;輔導員專業(yè)化發(fā)展的必要性及其對策研究[A];創(chuàng)新沈陽文集(B)[C];2009年
7 張雷;李南;;開展高校輔導員職業(yè)技能大賽的思考[A];2011年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年會論文集[C];2011年
8 袁國賢;張領;;新形勢下研究生自身素質(zhì)與能力的現(xiàn)狀與對策分析——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生為例[A];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問題研究——重慶市研究生馬克思主義論壇論文集[C];2010年
9 孫媛媛;李焰;;北京地區(qū)重點高校研究生心理壓力的分析[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質(zhì)教育年會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質(zhì)教育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10 姚建蘭;;科技輔導員團隊建設在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中的實踐探究[A];探索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成才之路[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劉玉;遼寧提升輔導員專業(yè)水平[N];中國教育報;2005年
2 記者 馬躍華 通訊員 陳琦;從“生活保姆”到“成長導師”[N];光明日報;2007年
3 仝靜海;切實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 不斷提高輔導員工作水平[N];河北日報;2007年
4 隆芳敏 中國地質(zhì)大學江城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攸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5 天津工業(yè)大學 楊文華;完善機制 建設高水平輔導員隊伍[N];天津教育報;2007年
6 張興華邋劉見芬;山東組織優(yōu)秀輔導員高校巡回演講[N];中國教育報;2008年
7 天津美術學院 陶惠珠;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探析[N];天津教育報;2008年
8 徐州師范大學 王保義;構(gòu)建一體化的輔導員培養(yǎng)體系[N];中國教育報;2007年
9 本報記者 向朝倫 楊路帆;從“雜家”到“專家”[N];四川日報;2011年
10 西南政法大學黨委書記 張國林;良師 益友 旗幟[N];光明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龔春蕾;高校輔導員職業(yè)化專業(yè)化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史慧明;高校輔導員職業(yè)倫理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3 吳冬梅;馬克思主義幸福觀與當代中國大學生幸福現(xiàn)狀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4 陳巖松;基于勝任力的高校輔導員績效評價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1年
5 張潔;我國研究生事務管理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彭靜;我國工科類研究生培養(yǎng)資源重組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7 江志斌;新時期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8 謝寶婷;社會信任的困境與基礎[D];上海大學;2011年
9 黃燕;文化視野下的中美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10 趙鑄;新時期民族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燕杰;現(xiàn)階段高校研究生兼職本科輔導員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趙耀;基于勝任力的G大學輔導員培訓體系構(gòu)建[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3 韋秀英;職業(yè)化視角下談高校輔導員的活力[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周琴;四川省高校輔導員職業(yè)化研究[D];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5 劉小莉;高校輔導員職業(yè)生涯管理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6 劉偉;我國高校輔導員隊伍“三化”建設途徑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0年
7 張景鵬;高校輔導員的角色定位與職業(yè)素養(yǎng)問題研究[D];沈陽航空工業(yè)學院;2010年
8 王海寧;我國高校輔導員隊伍人力資源建設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9 隋汝梅;高校輔導員勝任特征評價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10 付佳;高校輔導員專業(yè)化建設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6238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623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