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copus數(shù)據(jù)庫的國內(nèi)外著名理工科大學學科結(jié)構研究
[Abstract]:As a core factor to measure the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s, high-level paper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whole subject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Scopus database designed by Elsevier Publishing Company of the Netherland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itation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output of high-level papers of 10 famous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t home and abroad during the period of 1995 / 2014. Through the way of chart, this paper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proportion of the overall structure and the gap between home and abroad in the past 20 year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structure of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China.
【作者單位】: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管理學院;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分類號】:G642.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張保生;;學術評價的性質(zhì)和作用[J];學術研究;2006年02期
2 肖彬;;基于藍海戰(zhàn)略的高?鐚W科研究推進策略[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7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宮福滿;劉勇;;構建科技期刊的“哥本哈根精神”[J];編輯學報;2007年03期
2 馬廷奇;;學術性:高校學術評價的價值取向[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3 趙蓉英;雷將;;科技論文網(wǎng)絡發(fā)表納入科研管理和評價體系的作用與影響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4 陳平;李夢虺;;新時期人文社會科學學術評價機制探討[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5 雷霆;;行政化:高校學術誠信問題生成的制度根源[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2期
6 李立生;李憶華;;地方高校學術帶頭人隊伍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年04期
7 馬廷奇;;學術性:高校學術評價的價值取向[J];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8 陳迅;馬亮;;創(chuàng)建研究生和諧班集體的合作式互動機制初探[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8年05期
9 張志祥;;強迫學術——學術不自由的制度探索[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10 王瑛;;我國院校研究學術化傾向的原因分析[J];江蘇高教;2013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徐斯雄;民國大學學術評價制度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2 張意忠;論教授治學[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郭樹東;研究型大學學科生態(tài)系統(tǒng)發(fā)展模型及仿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9年
4 于勝剛;權力·利益·規(guī)則[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龔正華;中國大學知識生產(chǎn)的文化自信生成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6 周春雷;基于h指數(shù)的學術授信評價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7 張勇;我國高校學位授予權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饒亞娟;研究型大學教師參與學術管理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趙靜;基于大學組織特性我國現(xiàn)代大學學術管理制度取向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3 張亮亮;基于藍海視角的戰(zhàn)略管理會計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4 鄭龍;我國高校學術評價行政化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5 張維娜;論大學學術評價制度的創(chuàng)新[D];蘇州大學;2007年
6 劉逸君;高校學術評價制度建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丁宇;基于國家主導的科研評價制度建設[D];中南民族大學;2008年
8 王圓圓;我國高校二元權力失衡與學術權力提升途徑的研究[D];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2009年
9 羅臻;基于影響因子與h系列指數(shù)的期刊學術水平綜合評價指標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10 葛倩穎;高校教師學術水平評價體系構建及應用方法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蔡曙山;論人文社會科學的科學化、規(guī)范化管理——兼析《中華讀書報》的不實報道及其錯誤觀點[J];學術界;2001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許志強;科學引文分析[J];西昌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02期
2 王西女,鄧玲;《西藏研究》論文、作者及引文分析[J];西藏研究;1998年03期
3 何學華,孟聯(lián)錫;《淮南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0~1999年引文分析[J];淮南工業(yè)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4 宋暢,胡玲玲;《天津城市建設學院學報》引文分析與思考[J];天津城市建設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5 王惠翔;《經(jīng)濟研究》引文分析與評價[J];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2004年01期
6 龐龍;張培富;楊立英;;引文分析方法在國內(nèi)外應用的比較研究[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7 馬曉英;;《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的載文與引文分析[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8 趙鳳梅;;《電化教育研究》網(wǎng)絡引文分析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9 高先翠;;談談現(xiàn)行引文統(tǒng)計的局限性[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10 唐云富;張明鏡;廖其發(fā);;《教育學報》2005—2006年論文的引文統(tǒng)計與分析[J];教育學報;2007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盛博;丁X;;基于引用內(nèi)容的引文評價分析[A];第九屆中國科技政策與管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2 雷瑜良;黃穎;;《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引文統(tǒng)計與分析[A];編輯工作論叢[C];1997年
3 繆建蘭;;《中國科學》引文分析研究——以A輯與B輯為例[A];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wǎng)絡化研討會文集[C];2003年
4 王維焱;錢蘇鳴;葉方寅;;《國外醫(yī)學——分子生物學分冊》的引文分析[A];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wǎng)絡化研討會文集[C];2003年
5 袁永旭;呂仁猛;;《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8年載文與引文分析[A];華北地區(qū)高校圖協(xié)第二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文章)匯編[C];2010年
6 冷懷明;張蔚;謝懌;;《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1989~1991年引文分析[A];科技期刊編輯研究文集[C];1993年
7 周文松;陳秀英;;化工類學報論文的引文分析[A];學報編輯論叢(第五集)[C];1994年
8 趙賢瑤;;對引文定義及其相關術語的新闡釋[A];學術期刊編輯學理論與實踐[C];2010年
9 徐昌娟;潘和平;李文先;葉冬青;;《疾病控制雜志》2006-2007年載文、作者及引文分析[A];預防醫(yī)學學科發(fā)展藍皮書·2008卷[C];2008年
10 李曉紅;陳冀青;馮保初;;由引文分析看國內(nèi)外數(shù)學期刊的差異[A];學報編輯論叢(第九集)[C];200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上海大學圖書情報檔案系 劉宇;引文首先是一種修辭工具[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2 本報記者 宋曉夢;“引文桂冠獎”科學家緣何能成諾獎得主[N];光明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梁永霞;引文分析學的知識計量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2 李運景;可視化引文分析在科技史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07年
3 李粵;引文網(wǎng)絡的可調(diào)優(yōu)先粘貼模型及其應用[D];清華大學;2007年
4 尹麗春;科學學引文網(wǎng)絡的結(jié)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5 張金松;基于引文上下文分析的文獻檢索技術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雪;基于路徑的引文分析模型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2 馬曉佳;網(wǎng)絡引文分析與傳統(tǒng)引文分析的比較[D];南京大學;2011年
3 龐龍;科學引文分析的科學評價功能和意義[D];山西大學;2006年
4 鄧李君;基于引文分析的開放獲取期刊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5 鐘鎮(zhèn);錯引現(xiàn)象折射出的科學家群體引文失范行為[D];河南師范大學;2007年
6 張昊;基于引文網(wǎng)絡分析的作者和期刊知識角色識別研究[D];重慶大學;2014年
7 耿海英;共引分析方法及其應用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文獻情報中心);2007年
8 王建芳;網(wǎng)絡引文信息的挖掘及其對數(shù)字圖書館資源建設的啟示[D];山西大學;2004年
9 方明慧;“協(xié)作學習”文獻的引文網(wǎng)絡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10 石杰;基于多因素的引文推薦策略研究[D];東北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4999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499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