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評價中的博弈分析及正能量激發(fā)
[Abstract]:The inconsistencies in the needs of different groups within and outside the organization, the scarcity of high-quality resources, the interdependence within the organization, and the permanence of the contradictory movement lead to inevitable organizational conflicts in the evaluation of university teachers. In the process of resolving contradictions, there will be a variety of game behavior and game psychology. The common game models are as follows: the game of "reject game", the game of "dilemma" between peers, and the game of morality between non-peer individuals. The analysis of these game behaviors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作者單位】: 湖南文理學院;華中科技大學;
【基金】:湖南省“十二五”教育規(guī)劃課題資助項目“轉(zhuǎn)型時期教育自覺視角下的高校教師評價機制研究”(XJK011BJG006) 教育部重點項目“全國高校本科教學工作評估管理信息系統(tǒng)”
【分類號】:G645.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郭芳;;國外關(guān)于教師本體論研究綜述[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2年04期
2 向常春;龍立榮;;論組織沖突的哲學基礎(chǔ)[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9年08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寶斌;轉(zhuǎn)型時期通往教育自覺的高校教師評價[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紅軍;沈瑋瑋;;中西視野下的荀子“禮法”觀[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2期
2 江泓;;電視新聞短評初探[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3 陳兆肆;;清代法律:實踐超越表達——以衙役群體運作班房為視角[J];安徽史學;2008年04期
4 朱霆;;?聶(quán)力空間理論的建筑學解讀[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5 解元勛;;?屡c蘇打綠——關(guān)于權(quán)力、認同和性[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6期
6 李雨峰;;槍口下的法律——近代中國版權(quán)法的產(chǎn)生[J];北大法律評論;2004年00期
7 毛曉秋;;法律的馴順與政治的審慎——解讀霍布斯《一位哲學家與英格蘭普通法學者的對話》[J];北大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8 時飛;;網(wǎng)絡(luò)空間的政治架構(gòu)——評勞倫斯·萊斯格《代碼及網(wǎng)絡(luò)空間的其他法律》[J];北大法律評論;2008年01期
9 薛峰;孫燕;;朝花夕拾:現(xiàn)代性的三重維度與中國電影研究之關(guān)系[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10 李金輝;;科學解釋學的三重維度[J];北方論叢;2006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郝志運;鐘佳桂;莫云生;;基于社會網(wǎng)絡(luò)分析的知識權(quán)力中心研究[A];2007年全國第十一屆企業(yè)信息化與工業(yè)工程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7年
2 龍永干;;蛻變的努力與“革命”的焦慮——魯迅“左聯(lián)”生存論[A];魯迅與“左聯(lián)”——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張建;;后現(xiàn)代消費社會身體的走向[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4 馬鋒;;超越民族志:在解釋中探尋可能之規(guī)律——傳播民族志方法新探[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5 費小平;;“語際書寫”/“跨語際實踐”:不可忽略的文化翻譯研究視角[A];貴州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2010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6 郭玉瓊;;發(fā)現(xiàn)秧歌:狂歡與規(guī)訓——論20世紀40年代延安新秧歌運動[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30年精編: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7 周琳軒;;從全景敞視主義角度解讀《無名的裘德》中的兩位女主角[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2年會論文集[C];2012年
8 周璐;;《二手煙》中權(quán)力對身體的規(guī)訓[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2年會論文集[C];2012年
9 龍霞;;“惟一者”真正走出了“意識的內(nèi)在性”嗎?——兼論馬克思哲學的存在論闡釋與虛無主義問題[A];“虛無主義、形而上學與資本的邏輯”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10 ;微觀權(quán)力視閾下的微傳播責任研究[A];第三屆華中地區(qū)新聞與傳播學科研究生學術(shù)論壇獲獎?wù)撐腫C];201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偉;文化翻譯視野下的“少數(shù)民族文學”[D];南開大學;2010年
2 廖述務(wù);身體:美學的與實踐的[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方成智;艱難的規(guī)整[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4 劉吉林;權(quán)力博弈下高等教育評估合法性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姜文秀;美國“囚犯戰(zhàn)爭”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崔明石;話語與敘事:文化視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學;2011年
7 呂紅日;教師“知識分子”角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杜芳芳;從行政控制到專業(yè)引領(lǐng)[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董吉賀;論“負面”教育的意義[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林存秀;城市之聲[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小橫;女性身體的丑怪書寫[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陽功慶;論特雷·伊格爾頓的文化批評觀[D];湘潭大學;2010年
3 余勝;認罪從寬制度芻議[D];湘潭大學;2009年
4 王鳳秋;在歷史中重構(gòu)女性的命運[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鳳卓;王小波雜文話語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邵秀娟;符號塑造:進城農(nóng)民工子女學習困難問題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7 丁棟;后殖民語境下的J.M.庫切小說主題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8 馮波;“鄉(xiāng)下人進城”小說中的“日常生活方式”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9 施蕾;現(xiàn)代性的漂浮[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10 趙朝暉;高等職業(yè)院校課程文化危機與重建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小飛;英國教師評價制度的新進展——兼PRP體系計劃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2 張其志;評《發(fā)展性教師評價制度》中的一個結(jié)論——與王斌華教授商榷[J];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3 王偉光;論人的需要和需要范疇[J];北京社會科學;1999年02期
4 卜長莉;馬克思的社會沖突理論及其影響[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5 邱益中 ,顏光華;對企業(yè)組織沖突內(nèi)涵的認識[J];財經(jīng)研究;1996年06期
6 娟子;人性假設(shè)與人才激勵機制[J];中國人才;2003年12期
7 張俊超;吳洪富;;變革大學組織制度,改善教學與科研關(guān)系[J];中國地質(zhì)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8 馬新建;;沖突管理:一般理論命題的理性思考[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9 李寶斌;許曉東;;高校教師評價中教學科研失衡的實證與反思[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10 曾曉東;對中小學教師績效評價過程的梳理[J];教師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劉吉林;權(quán)力博弈下高等教育評估合法性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王斌華;發(fā)展性教師評價制度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0年
3 楊震;基于事業(yè)人假設(shè)的高校教師人力資源開發(fā)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4 李君麗;發(fā)展性教學評價技術(sh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嚴玉萍;中美教師評價的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6 周湘林;中國高校問責制度重構(gòu)[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玉芹;高等院校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博弈分析[D];山東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夏妍;;高校教師績效評價機制的建構(gòu)[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6年Z1期
2 靳禎;;高校教師評價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3 王偉宜;;對高校教師評價三個基本問題的反思[J];高校教育管理;2009年05期
4 張芳;;試論高校教師評價中的誤區(qū)[J];文教資料;2007年21期
5 ;高校教師評價問題的根源[J];職教探索與研究;2008年02期
6 陸建明,高耀明;高校教師評價模式:問題及其修正方向[J];復旦教育論壇;2004年04期
7 陸建明 ,韓瓊;高校教師評價指標結(jié)構(gòu)及其整合方法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04年09期
8 肖美良;崔懷將;;高校教師評價誤區(qū)探析[J];當代教育論壇;2006年19期
9 徐艾學;;以人為本在高校教師績效評價中的應(yīng)用[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5期
10 馬莉;惠調(diào)艷;;高校教師績效考評研究[J];技術(shù)與創(chuàng)新管理;2011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丁厲;;我國高校教師勞動力市場的薪酬分析[A];2008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2 邢麗刃;于翔;徐博;;推進高校教師教育信息化建設(shè)的實踐探索[A];高教科研2006(下冊:專題研究)[C];2006年
3 周明耀;;高校教師職稱評審中的多層次群模糊綜合決策方法[A];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論文集(第1卷)[C];1991年
4 王玉s,
本文編號:24498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449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