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新探
[Abstract]:The cultivation of qualified builders and reliable successors of socialism is the overall dire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oal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and its concrete connotation has undergone a process of continuous enrichment and development. To interpret the connot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oal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we should tak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as the guide, and take "have ideal and belief, have core value, have Chinese spirit, have ability accomplishment" as the main content. Show its time connotation in an all-round way, reflect its time characteristic.
【作者單位】: 東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部;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變化與創(chuàng)新體系構建研究”(項目批準號:13AKS012) 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核心價值觀統領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體系構建研究”(項目批準號:NCET-11-0610)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G64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李忠軍;;關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質的幾點探討[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大剛,劉峰,劉衛(wèi)儒;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三個有利于”標準的辯證關系[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01期
2 張富良;論鄧小平的獨立自主外交思想[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2期
3 鄭文瑜;對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豐富和發(fā)展鄧小平理論的幾點認識[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3期
4 余松;試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阿壩師專教育改革和創(chuàng)新[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03期
5 王玉瓊;《共產黨宣言》的真實價值[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4期
6 譚大友;政治本體探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7 楊競業(yè);人的本質的多維哲學反思——以“經驗的預設”與“預設的經驗”為路徑[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01期
8 李海紅;論新形勢下腐敗現象及其防治對策[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1期
9 李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征淺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4期
10 于學強;;論鄧小平對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炳林;;思想爭鳴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2 王春璽;;堅持走獨立自主的中國道路——以中國與拉美改革道路的選擇為視角[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3 顏杰峰;;黨內民主建設必須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4 李懷濤;;科學發(fā)展觀是馬克思主義的新發(fā)展[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5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基本問題研究[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6 楊生平;;新中國60年我國意識形態(tài)理論回顧與反思[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7 陳明凡;;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共和國的靈魂[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8 喬旋;;淺析馬克思、恩格斯的國家形象觀[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9 朱志敏;;新中國走向世界的歷程和經驗[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10 趙春明;;改革: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與發(fā)展[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丁建軍;宋朝地方官員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現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實證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徐佳;生態(tài)語言學視域下的中國瀕危語言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吳瑛;中國話語權生產機制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黃萍;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家主權原則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8 王員;建國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經驗[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胡雪梅;科學人才觀的理論內涵與實踐應用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趙一強;知識社會價值的道德分析[D];蘇州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三三;基于新農村視角下的農民宗教信仰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丁玲;武漢部屬高校民主黨派成員參政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周榮;社會性別視角下的農村女性政治參與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4 林冬妹;粵東黃獅村貧困人口生存狀況及改善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5 賈蓓;新世紀都市類報紙女性報道現狀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6 韓家勤;馬克思主義灌輸理論的當代價值及其實現路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7 路明;企業(yè)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機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8 黃桂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勵機制構建[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9 董紅剛;社會轉型期我國體育公共產品的整合與開發(fā)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10 孫春萌;奧運會開幕式多元文化及價值探討[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李忠軍;;關于高校輔導員本質的幾點探討[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2 王玉j;;關于價值本質的幾個問題[J];學術研究;2008年08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曾濤;;當代大學生個體極端行為內涵探析[J];河南教育(中旬);2011年09期
2 柏家文;;論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J];銅陵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3 李衛(wèi)東;孫銘山;;談大學校園文化建設[J];中國成人教育;2007年12期
4 于成學;徐健一;張國良;;交往生活和價值選擇[J];當代青年研究;2010年08期
5 陳楠;;淺析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法制與社會;2008年34期
6 曹水群;張大衛(wèi);;以人為本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文教資料;2010年26期
7 夏云強;鄒蘭香;;試析大學生廉潔教育的內涵和特點[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8 周瑩;;德育評價之我見[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8年26期
9 許阿娟;;從情感的特性談大學生情感教育的內涵[J];青年文學家;2009年15期
10 時瑞剛;;論“以人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崔全會;張富良;姚申建;;高校校園文化芻議[A];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任露泉;;高?萍紕(chuàng)新的認識與實踐[A];農業(yè)機械化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農業(yè)機械學會成立40周年慶典暨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3 陳];劉美玲;;電子信息類研究生綜合素質的測評[A];電子高等教育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何玲;陳章達;;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A];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展——電子教育研究論文集[C];2004年
5 田建華;;定位與反思——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哲學社會科學如何作為[A];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努力增強高校創(chuàng)新與服務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6 肖永梅;;大學生虛擬社會實踐的內涵解讀及整體構建[A];2008年中國高校通信類院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王 暉;努力開創(chuàng)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N];河南日報;2004年
2 姜德學;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創(chuàng)新[N];光明日報;2003年
3 王樹豐;我們的網站,,我們的精神家園[N];中國教育報;2003年
4 記者 黃中朝、通訊員 肖波、張海蛟;要增強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N];湖北日報;2004年
5 姚莉莉;“把脈”大學生心理健康[N];海南日報;2004年
6 魏世江 趙新安 記者 劉繼安;中國海洋大學八成多學生想入黨[N];中國教育報;2002年
7 徐民強 吳慧;潤物無聲[N];人民日報;2004年
8 本報記者 程墨 通訊員 吳慧;校園內外處處有德育[N];中國教育報;2004年
9 唐昌惠;不斷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chuàng)新[N];貴州日報;2004年
10 易鋼;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N];光明日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宋志強;殘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光平;我國研究型大學引領社會的內涵與策略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2 馮陽;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D];延邊大學;2005年
3 李茜妹;大學課程綜合化研究[D];山西大學;2006年
4 文靜;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素質優(yōu)化研究[D];長安大學;2008年
5 陸連軍;建設高教強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6年
6 李社云;論當代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7 陳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8 肖亞平;科學發(fā)展觀視閾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07年
9 田麗;博客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10 周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途徑、機制的創(chuàng)新思考[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4365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436543.html